每平方毫米近3億個晶體管?73年後,它依舊是20世紀最偉大發明

近日,科技媒體曝出臺積電的3nm芯片將實現每平方毫米近3億個晶體管的晶體管密度,提升了1.7倍。同時揚言要挑戰“摩爾定律”,讓科技界再次將目光放到晶體管的身上。


要了解通信,就一定要了解晶體管。晶體管不僅影響著通信發展歷史,作為“20世紀最偉大發明”,它也對後來出現的集成電路、微處理器以及計算機內存等產生深遠的影響。


晶體管誕生於1947年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的貝爾實驗室。當時,晶體管的出現,結束了通過電子管(真空三極管)放大信號的歷史。同時也解決了電子管制作困難、體積大、耗能高且使用壽命短等運用問題。


歷史上第一個晶體管,是一個點接觸式晶體管。把間距為50 μm的兩個金電極壓在鍺半導體上,微小的電信號由一個金電極 (發射極) 進入鍺半導體 (基極) 並被顯著放大,然後通過另一個金電極 (集電極) 輸出,這個器件在1kHz的增益為4.5。


每平方毫米近3億個晶體管?73年後,它依舊是20世紀最偉大發明

歷史上第一個晶體管


在首次試驗時,它能把音頻信號放大100倍,它的外形比火柴棍短,但要粗一些。當時引起了科技界的巨大轟動,但是因為產品缺陷,第一個晶體管,並沒有被廣泛商用。


其背後的原因,就是點接觸型晶體管制造工藝複雜,致使許多產品出現故障,它還存在噪聲大、在功率大時難於控制、適用範圍窄等缺點。


也這是這些問題,給了晶體管的發展更多的空間。在1950年,第一隻“PN結型晶體管”問世了,(所謂PN結就是P型和N型的結合處。P型多空穴。N型多電子。)。這是我們今天看到的晶體管原型。


縱觀晶體管的發展歷史,晶體管從點接觸型到雙極晶體管,從複雜到簡單,從難以復刻到大批量生產,晶體管行業的發展,帶動了其他產業的日漸繁榮。


1953年,第一個採用晶體管的商業設備投入市場,而這個設備便是助聽器。在之後的幾年收音機的發展,帶動了晶體管產業的繁榮。隨著新的電子設備對晶體管提出來更高的要求,集成電路登上歷史的舞臺。


每平方毫米近3億個晶體管?73年後,它依舊是20世紀最偉大發明

助聽器


在這之後,摩爾定律誕生。戈登·摩爾預測:未來一個芯片上的晶體管數量大約每18個月翻一倍。這個定律延續至今依然適用


摩爾定律的出現,對晶體管行業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根據摩爾定律成立的前提,就是行業得到了充分肯定,並且擁有無限可能。同時,整個行業相較於其他行業而言,在技術發展不確定的前提下,擁有了約定俗成的週期。


這個週期,不僅是科學家競爭的時間節點,同時也是各大企業市場競爭的關鍵節點。所以當行業從業人員,乃至整個社會認同摩爾定律的時候,科學技術就在這個永動機的推動下,不斷前進。


摩爾定律出現後的第三年,因特爾公司成立。並在成立後的第二年成功開發出第一個PMOS硅柵晶體管技術。這些晶體管繼續使用傳統的二氧化硅柵介質,但是引入了新的多晶硅柵電極。


之後,以因特爾為代表的科技時代崛起,佈滿晶體管的英特爾處理器,被廣泛運用在各個領域。1978年,英特爾發佈了第一款16位處理器8086,含有2.9萬個晶體管。這個時候晶體管的大小,已經超出了肉眼的視線範圍。


每平方毫米近3億個晶體管?73年後,它依舊是20世紀最偉大發明

因特爾&高通


到了2000年,高通以CDMA技術起步,逐漸主導全球移動通信基帶處理器行業的發展,並控制了全球2G/3G/4G核心芯片市場。


到了5G時代,基帶芯片市場開始分化,華為、三星、紫光展銳、臺灣聯發科技都是基帶市場的競爭者和參與者,高通的壟斷地位漸漸被動搖。


隨後晶體管在軍事計劃和宇宙航行中的重要性日益顯露出來以後,為爭奪電子領域的優勢地位,世界各國展開了激烈的競爭。為實現電子設備的小型化,人們不惜成本,紛紛給電子工業以巨大的財政資助。


作為現代電器的最關鍵的元件之一的晶體管,之所以能夠大規模使用是因為它能以極低的單位成本被大規模生產。


目前數以百萬計的單體晶體管還在使用,絕大多數的晶體管是和二極管|-{A|zh-cn:二極管;zh-tw:二極體}-,電阻,電容一起被裝配在微芯片(芯片)上以製造完整的電路。


模擬的或數字的或者這兩者被集成在同一塊芯片上。設計和開發一個複雜芯片的成本是相當高的,但是當生產時,設計和開發芯片的費用被分攤到數以百萬計的芯片上,因此在市場上每個芯片的費用通常並不會非常昂貴。


每平方毫米近3億個晶體管?73年後,它依舊是20世紀最偉大發明

微處理器


一個邏輯門包含20個晶體管,而2005年一個高級的微處理器使用的晶體管數量達2.89億個。


伴隨著材料和工藝技術的發展,晶體管作為最重要的基礎元器件門類,晶體管技術一直以來都在高速發展中,這主要表現在新材料的開發、應用,以及工藝製程的不斷精進上。


在2016年,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一個團隊打破了物理極限,將目前最領先的晶體管制程工藝從14nm精進到了1nm,完成了計算技術界的一大突破。


每平方毫米近3億個晶體管?73年後,它依舊是20世紀最偉大發明


1nm(納米)是什麼概念?是10的負9次方米,就是0.000000001米。以我們肉眼能夠看到的頭髮絲為例,1nm一根頭髮絲直徑的六萬分之一。如果和病毒相比,病毒的整體大小在30-60nm之間,所以,現在晶體管比病毒還小。


探尋科技發展的奧秘,我們能夠在通信發展歷史中,找到很多值得探討的技術節點。作為人類通信歷史中重大的發明,晶體管無疑是我們不能忽視的科技產品。


如果你喜歡科技,關注我,帶你瞭解不一樣的科技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