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人相处:己不所欲,勿施于人易;己所欲,勿施于人易难。

己不所欲,勿施于人。


之所以被常说起并变成了俗语,大概是因为这样做的人太多。自己不想做的,让别人去做,自己做不到,让别人去做到。


这里的所欲者都属于精致利己者。利己的,抢着来;不利己的,推出去。


事败,摘清关系,闭口不言,能力不行,怪不得谁。


事成,攀上行情,坐享其成,大放厥词,自诩伯乐,还眼红你;不仅消费你现在,还消费你日后,做为炫耀的谈资。这种人需远离。


被施于者,往往是说这句话的人,而且多半是事没办成还被数落的,自然有一股怨气。孔子说,说的多了,也便成了俗语。但他们可能是同等级别内段位稍高一些的人。因为按一般的事物的发展逻辑,人总想把事往好处办,他能力有限或成事不足时,才会找到你,希望你能把事办成。但也不排除那些内心险恶并恶意给你拌蒜的人,这里先暂且不论。


如果你答应了,恭喜你,你已经掉坑了,但是如果你能从这个坑里爬出来,拍拍褂袖拂衣去,那么恭喜你,你可以摆脱这个级别,迈入高阶。但同时也迈入了同等高阶里略弱于你的人给你挖的坑,从这个角度讲,人生就是不断掉坑,爬坑,升阶的过程。


但如果有一天,这个坑你爬不出来了,蹲在坑里的你,在百般顿悟之后,悠悠冒出一句,己不所欲,勿施于人。这是我的理解了,都说了文采另说,不所欲当然还会涉及其他,但暂且不论,又不是写论文。


然后,讲回前面的为什么要远离,虽然我在这里尽量讲些正面的,但人心险恶,谁也不可能避免之,要远离垃圾,且不可斗气与之过招。


人是不能和垃圾计较的,计较的后果无非三种,你赢了,你比垃圾强,可称垃圾强哥;平了,你跟垃圾一样,又名垃圾平弟;输了,你不如垃圾,喜获垃圾不如了,还不如垃圾呢。


您看,最后的结论就是,无论怎样,你都在跟垃圾做类比,本不是同类,自掉身价不说还惹一身骚,何必呢?所以遇到这种人,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微微一笑,远离。


己所欲,勿施于人。


如果说,己所不欲是同等级别较量的话,己所欲倒像是不同等级别的较量。正常逻辑讲,无论是年龄,经验,学识,地位或能力等,己所欲者的段位都高于被施于者,所以他们才有机会把他的所欲,或好或坏的加于你。


最常见的例子就是小朋友,有一种好叫我妈妈觉得好;有一种坏叫我爸爸觉得坏;有一种冷叫我奶奶觉得我冷;有一种热叫我爷爷觉得我热。


孩子,他只是个孩子。



扯回来,说个自己的事,我在德国留学,炊具比较有名,想买套回家给父母,看上一款高大上产品,经询问并实操样品后,觉得很好,摸摸口袋还能承受,随想掏包买下,我同学面漏诧异,遂问道,给谁买?


我说给父母,他便悄悄拉我到一旁,说:没必要买这么贵的,父母也不懂它的好,而且就农村家庭而言,你买的也不适合他们。


我当时有些急了,什么叫不合适,那适合谁?


他说:适合你,不适合他们。不管你承不承认,你的观念已经跟他们不一样了,他们还是老样子。他们并没有跟你相同的观念,所以你的价值观里认为的好对他们来讲,并不一定是好,而且他们也不会觉得哪里好,挑个一般的,适合的礼物就好。


后来,我买了刀具,父母用着也开心,虽然多半是用完不擦不洗就直接扔那,跟我观念不相符,但那是他们的习惯,自己也无意去想唠叨些刀具的保养,或让他们改变些生活习惯,他们过得好,感觉就挺好。


同学的话点明了我,也让我想通了某些问题。己所欲,勿施于人,这个更难做。己所欲,施于人,是因为我们对被施于人的爱,是因为我们有能力爱的时候,总是希望最大程度的给予,但爱的同时往往会忽略了被爱人的感受。


单方面自认为好的给予,对方可能并没有感受到它的好,没法,那么给你的反馈也可能是消极的,长此以往,这可能是某次情绪爆发力的伏笔里某一笔。所以克制住内心爱的力度,在恰当时候合适的表达,感觉会更有爱的温度。


脑洞开一下,可能有人会讲,不就是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嘛,那你去做那条鱼就好了,是的,这没错。


但我想说的是,有的鱼,是跳过了龙门的鱼,你们之间隔着龙门。他跳下龙门理解你容易,甚至不用跳,因为你就是他曾经的自己,他知你所想;但你想跳过龙门去理解他,绝非易事。如何才能沟通呢?他们只能聊些池塘往事,龙门鱼知道,己所欲,施于鱼,自个快乐,独乐;不施,两条鱼可能都快乐,双乐;独乐乐不如双乐乐。终于圆回了,脑洞不能轻易开,死脑细胞。


扯回来,每个都有自己的观念或习惯,不要把自己的认为的好去强加给他们,因为我们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做过的事都不一样,观念也必然不一样,你不能要求每个人去复刻你的书,路,事,然后才能明白你对他们的好,生活本就不容易,又何必呢?


人字,一撇一捺,笔画极为简单。但做人不简单,做人做的让自己和别人都舒服,更不简单。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如何与人相处:己不所欲,勿施于人易;己所欲,勿施于人易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