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土木堡事件也先为什么不杀了朱祁镇然后一举南下拿下北京呢?

天地玄黄日月盈


这个问题应该分两个部分:为什么也先不杀朱祁镇?为什么也先不率军一举南下拿下北京?我们一个一个来看:

一、为什么也先不杀了朱祁镇?

第一、也先不敢。朱祁镇是大明朝的皇帝、当时世界上最强大国家的主人,虽然在“土木堡之战”中明军大败,明军精锐全军覆没,但是也先也必须承认当时的瓦剌实力还在大明之下,如果杀掉朱祁镇只会使大明朝上下同仇敌忾,团结起来为朱祁镇报仇。

第二、奇货可居。对于也先来说,活着的朱祁镇可能对他更有用,他们认为可以挟持朱祁镇劫掠大明,可以用朱祁镇来号令明朝臣子,以达到兵不血刃就得到巨大利益的目的,可惜的是明朝反应比较快,朱祁镇被俘后几天,大明朝廷就下令守边将领不要搭理朱祁镇,并且很快确立了新的皇帝朱祁钰,朱祁镇成了“太上皇”,没用了!

第三、也先不能。也先虽然基本上执掌了蒙古帝国大权,但只是帝国的太师、淮王而不是大汗,大汗是脱脱不花,而此时蒙古国名义上是大明的臣属,杀朱祁镇就是弑君,道义上不允许。况且也先这个时候正和大汗脱脱不花明争暗斗抢夺权利,以脱脱不花为首的一派是不同意也先杀死朱祁镇的,甚至也先的弟弟伯颜帖木儿也反对杀死朱祁镇。史书上记载:也先准备杀死朱祁镇的时候,正逢雷雨交加,一个炸雷劈死了也先的坐骑,这时候朱祁镇居住的营帐里也有异状发生,也先不敢轻举妄动了(对古人来说,天人感应,这是老天不允许也先杀朱祁镇,在我看来真实性不高)。

不管到底是什么原因吧,也先没有杀死朱祁镇。

二、也先为什么不率军南下一举拿下北京?原因也很简单:

首先、实力不够。实力不够这一点是很明显的,不管是从人力、物力、财力等等各方面,大明朝都是碾压蒙古瓦剌部的,虽然一时失利,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更何况大明远未到濒死的地步,也先还在整军准备南下的时候,大明已经从各方面做好准备,稳定人心另立新君、传诏边关尊朱祁镇为太上皇、号召各地精锐勤王,大明的国防动员能力超出了也先的反应速度。也先很快就发现他的军队对大明没有必胜把握。

其次、内忧未平。我们上面说过,这个时候的蒙古国内部内忧未定,虽然也先基本掌控了局势,但是大汗脱脱不花显然不想束手就擒,也在积极筹划抢夺权力,已经谋划与大明议和撤回自己的军队,也先出征在外不仅要随时注意稳固后方,防止后院失火,还要防备自己的盟军突然倒戈(后来果然内斗爆发)。

第三、明朝力抗。大明朝此时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没有退路的时候反而生命力、战斗力更顽强,朱祁钰也发挥出色,稳固朝局安定人心、重用贤臣整肃内部、调集重兵顽强战斗,最终赢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此后又几次击败也先的军队,挫败了也先的企图。

因此,也先想要携“土木堡之战”大胜的气势一举拿下北京城的想法正式宣告失败破产,双方罢兵言和的结局已经确定。

所以,也先综合考虑没有杀死明英宗朱祁镇,也没能一举拿下北京城。双方议和之后,朱祁镇在也先看来就是个烫手的山芋,想要赶紧送出去,就这样,被俘一年多之后,朱祁镇又回到了大明国都北京城。


公子皇铘


「土木堡之变」及其前后的军事行动,实质上是蒙元政权在退出中原百年之后,试图再次挺进中原的一种尝试。

在大败明军,俘虏皇帝后,最终却将皇帝送还明朝。这种非理性的政治行为,自然有其背后不得已的逻辑和考量。

再战不利

(名臣 于谦)

正统十四年即公元 1449 年,也先率领蒙古瓦剌部大举进犯明朝边境。明英宗朱祁镇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下,率领 20 万精兵御驾亲征。

由于情报失灵,指挥失误,明军连战连败,最终在河北张家口怀来县的土木堡全军覆没,明英宗被俘。

也先俘虏明英宗后,率大军直逼首都北京城下。一场浩浩荡荡的「北京保卫战」拉开了序幕。

在名臣于谦的领导下,紧急调集全国各路兵马进京勤王,同时大量囤积粮食,铸造兵器,加固城垣发动百姓。经过五天血战,击败也先。

也先进军不利,又恐后路被截,撤军离去。于谦命军追击,大败也先。

「土木堡之变」之前的军事行动也先大获全胜,而在北京保卫战中却吃到了败仗。其军事实力可以一时取胜,但仍无法与整个大明王朝相对抗,只能撤退。

顺水人情

(明英宗 朱祁镇)

大明朝廷在得知明英宗朱祁镇被俘后,于谦力排众议,与皇太后等朝中大臣一起拥立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即明代宗。以防止也先以皇帝相要挟,同时避免国中无主。

也先率军至北京城下,果然要求打开城门护送明英宗进城,被于谦拒绝。而最终经过血战也先大败,后为了缓和与明朝的关系,向明朝议和,并将明英宗送回朝廷。

此时的明英宗对也先来说已经毫无价值。毕竟,中原王朝已经有了新的皇帝,不如做个顺水人情,把明英宗这个「烫手山芋」送给明朝。

遗祸中原

(明代宗 朱祁钰)

也先没有杀死明英宗,而把明英宗送了回去,看起来是一件平常的事情,一种低姿态。实际上是想制造明朝内讧,坐山观虎斗。

当初立朱祁钰为帝时,承诺朱祁钰死后传位于朱祁镇的儿子。坐稳帝位后,朱祁钰反悔,立自己的儿子为皇太子,将明英宗朱祁镇囚禁起来,严加防范。

明代宗朱祁钰在位时,在于谦等人的辅佐下,政治经济军事等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国家逐渐繁荣起来,有中兴之象,算是有所作为。

8 年后,在将军石亨,太监曹吉祥等一众大臣的帮助下,明英宗朱祁镇复辟成功,史称「夺门之变」。

明英宗朱祁镇复位后,诛杀于谦等朝廷大臣,赏赐自己的亲信功臣,宠幸宦官,大明朝从此一蹶不振。

也先放了明英宗,八年后的「夺门之变」及朱祁镇的一系列的动作,没白放。


平阳狐狸说水浒


倘若也先具备这个实力,相信他一定会南下攻取北京,灭明而自代,杀不杀朱祁镇不是他南下的先决条件。

也先是所谓“大元”中央政权的地方割据势力——瓦剌部的首领,因实力和势力之故,“大元”大汗奉为太师之职以示笼络,大明皇帝封为敬顺王怀柔,类似于汉末时期袁绍或曹操类人物。

在也先的政治盘算中,虽然有亡明以自代的规划,但哪是在消灭了“大元”国内其他地方势力并夺取汗位后的事情,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壮大自己的势力,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不断侵扰眀边明境,不单纯为攻城掠地,其主要目的在于抢劫物资钱财养兵肥己,所以,他在“土木堡”之变中俘虏了朱祁镇后十分高兴,自认为找到了进钱的门路,“奇货可居”,结果大明朝于谦没给他机会,在这情况下,如果贸然杀了朱祁镇不但对他没有任何实际好处,反而得罪了一个强邻,失去了道义,与其长期战略和当前利益相悖相害, 所以,倒不如将朱祁镇放回,不但可以站上道义制高点,讨好朱祁镇,还可以制造敌手内部纷争,可谓“一箭多雕”、“一举三得”,居心十分险恶。

也先父子是极具智慧和能力的政治家,在其努力拼搏下,也先最后终于夺取了全蒙“大可汗”之位,作为蒙古草原上“非黄金家族”,十分不易,虚名非浪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