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遍地黃金"的憧憬到"飢餓"的現實:馬嘎爾尼眼中乾隆盛世

(1)"乾隆盛世"是真正的盛世嗎?

在中國的歷史上,有幾個公認的盛世。

漢有"文景之治"、唐有"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清有"康乾盛世"。

其中清朝的"康乾盛世"是距離我們最近的,在各種歷史記載和影視繪畫作品中,都有著大量的描寫,讀起來非常的熟悉。

尤其是在乾隆統治下的中國,達到了封建歷史上的頂點。

從縱向上來比較,乾隆時期的中國,是幾千年歷史上人口最多,國力最強盛的時代;

從橫向上來比較,清朝當時是世界上最強大,最富庶的國家,據史料記載,GDP佔到了全世界的30%以上。

就是這麼一個富強的國家,在乾隆盛世之後卻急劇向下,大清帝國滑向了萬劫不復的深淵。

而乾隆自己,也在百年後遭遇屍骨無存的慘狀,讓後人徒增感慨,"十全天子骨難全"。

為什麼會發生這種狀況?"乾隆盛世"到底是不是一個真正的盛世?

從

張宏傑從各個方面進行考證,寫出了《飢餓的盛世》這本書,讓我們真正的認識到"乾隆盛世"在歷史上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2)世界上最發達,經濟總量最高:乾隆盛世的陽面

從歷史上來看,乾隆朝大清國的發展達到了歷史的高峰,在世界上也是最高等級的存在。

從

康乾時期,繼掃蕩南明殘餘勢力之後,又平定了三藩之亂和邊疆地區的數次叛亂,收復臺灣,打敗了沙俄的入侵,戰功達於巔峰,國家益愈強盛,幅員遼闊,社會安定,邊疆平靖,國家的鞏固和統一達到空前的程度,國土面積達到現在面積的1.5倍之多。

朝廷藏富於民,"僅乾隆一朝便蠲免全國的丁糧錢和糟糧總數達白銀二億多兩",數量空前,當時的中國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之一,經濟總量居世界之首。

在對外貿易方面,儘管乾隆時代中國對外貿易的口岸只有廣州一口,但對外貿易仍有較大的發展。這從粵海關每年收入的稅金數額的變化可以看出。

乾隆六年(1741年)稅銀二十九萬餘兩;

乾隆七年(1742年)稅銀三十一萬七千餘兩;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稅銀一百零八萬兩;

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稅銀一百一十七萬二千餘兩;

嘉慶八年(1803年)稅銀一百六十九萬五千餘兩 。

從這些數字的變化可以看出清政府從1741年到1803年間海關稅收增加了五倍半。

乾隆皇帝深知保證人民吃飽肚子的重要性,對水利工程和農業生產極度重視,加上番薯和玉米等高產量農作物的引入,到乾隆晚年,全國口糧生產達2088億斤,在歷史上屬於空前的高產量了。

"文治燦然"再加上"十全武功","盛世"一詞越來越多的出現在官方的文件之中,也由此奠定了"乾隆盛世"的基礎。

從

在這樣的情況下,英國使臣馬戛爾尼申請來中國出訪,在翻譯的口中,乾隆認為是朝貢的使者,他是不會放棄展示"天朝上國""四夷賓服"的機會的,因此下旨,"準其所請,以遂其航海向化之情"。就在這樣的情況下,讓馬戛爾尼有機會看到"乾隆盛世"的另外一面,也通過他們的記錄,讓我們後代人也能深入的瞭解那個時代。

(3)極度的貧困,未開化的民智,無能的軍隊:乾隆盛世的陰面

在英國使臣馬戛爾尼出使中國之前,他們對於這個神秘的國度是極度期待的。

因為在《馬可波羅行記》中,對於這個東方國度的記載是"遍地黃金",極度的富庶,由此也讓他們非常好奇且憧憬。

從

但是在踏上這片國土之後,發現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巴羅驚奇地發現中國帆船很不結實……好像一陣風就可以使船隻傾覆……航行技術是陳舊過時的。"

"在我們眼裡的中國人典型形象就是撒謊、奸詐,偷得快,悔過得也快,而且毫不臉紅。他們一有機會就偷……有一次吃飯時,我們的廚師就曾想厚顏無恥地欺騙我們。他給我們上二隻雞,每隻雞都少一條腿。當我們向他指出一隻雞應該有兩條腿時,他便笑著把少的雞腿送來了。"

極度的貧困,未開化的民智,政治的腐敗,無能的軍隊,讓他們發現自己被《馬可波羅行記》給欺騙了,這個東方的國度並沒有那麼的好。

另外他們其實肩負著打探大清朝底細的任務而來,在去往北京路途的幾個月中,經過大運河北上,將沿途的風光、人文、軍事等方面給看了個底掉。

從

可以說,如果之前西方國家對大清朝還有些忌憚的話,通過馬嘎爾尼的沿路打探,大清朝的秘密被西方國家一覽無餘。

"……聲勢浩大的軍事操演。但是,馬戛爾尼注意到城牆瀕臨坍塌……兵士的裝備如何呢?是弓和箭,戟,矛,劍,還有幾枝火槍。他們戴的頭盔從遠處看像金屬那樣閃閃發光,然而人們懷疑它們是塗了漆的皮革,甚至是用經過燒煮的紙板製成的……""只需幾艘三桅戰艦就能摧毀其海岸艦隊,並制止他們從海南島至北直隸灣的航運……"

這些國家發現,清朝的軟弱、無能,只不過是一隻病老虎而已,並沒有那麼可怕。

從

另外在覲見乾隆皇帝時,中方堅持要馬嘎爾尼行跪拜之禮,而英方感覺受到侮辱,極度憤怒,雙方鬧得不可開交。

而英國使團帶來的"貢品"被乾隆斥為"奇巧淫技",四輪馬車被認為與祖制不合,先進的技術也就此拋之腦後。

至於說英方所要求的的通商、傳教等要求,更是被中國的皇帝一概駁回。

這一切,都為後來的鴉片戰爭埋下了伏筆。

(4)啟示:讓"飢餓的盛世"不復出現

乾隆帝在位六十年(1736-1795),在這個時候,西方世界發生了什麼變化?

1640--1688年,英國完成資產階級革命,建立君主立憲制,為資本主義發展掃清了障礙,為工業革命提供了重要的政治前提,使其很快成為世界最強的"日不落"帝國;

從

1789—1794年,法國完成資產階級革命。這是世界上第一次最徹底的資產階級革命,對整個歐洲和拉丁美洲革命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推動作用;

從

1764年,英國發明瞭蒸汽機,逐步廣泛應用於生產和運輸,從而開始了西歐工業化進程。

而這時的乾隆帝還在渾渾噩噩地做著"天朝"夢,陶醉於"萬國來朝"、"四夷賓服"、大清"物產豐盈"、"原不藉外夷貨物"的"夜郎自大"之中。

錯過了"睜開眼睛看世界",走開放強國之路的大好機遇,導致了積弱難返。

馬克思說:"一個人口幾乎占人類三分之一的大帝國,不顧時勢,安於現狀,人為地隔絕於世,並因此竭力以天朝盡善盡美的幻想自欺,這樣一個帝國註定最後要在一場殊死的決鬥中被打垮。"

這樣的一個社會,還談什麼"盛世"?

目前的世界格局也是無比複雜,英國哲人培根曾說過:"讀史使人明志",希望通過研讀這段"盛世"的歷程,能讓我們更多的人提高警惕,以史為鑑,讓那段屈辱的歷史永遠成為過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