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結束時,日本還有數百萬大軍,為何會選擇無條件投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向世界宣佈無條件投降。而此前日本在中國東北和朝鮮仍然有一百餘萬的軍隊,東南亞地區的日軍規模也超過60萬。此外,在日本本土及南太平洋的各大島嶼上,依然駐紮著近百萬的日軍。

二戰結束時,日本還有數百萬大軍,為何會選擇無條件投降?

換句話講,在戰爭結束時,日軍仍然擁有著兩百多萬的軍隊,實力不容小覷。那麼,擁有著如此龐大規模軍隊的日本,為何會選擇無條件投降呢?

古人們有這樣一句話:兵不在多,貴在精,打仗從來不是一個靠人多就能取勝的“遊戲”,特別是在槍炮時代。人再多,能躲的過子彈嗎?日軍還殘存數百萬的軍隊是沒錯,甚至於當時日本還叫囂著“一億玉碎”,號召全民作戰。但這些軍隊有什麼用?

所謂軍隊,是需要有經過訓練合格士兵以及相應的武器裝備。而二戰後期的日軍,精銳已經消耗殆盡,剩下的大都兵員素質低下,許多人都是臨時徵召,沒上過戰場,有的還是十幾歲的孩子,連槍拿不穩。

舉個最為簡單的例子,日軍神風特攻隊大家應該比較熟悉。以自殺襲擊著稱,基本上就是開著飛機去撞美軍軍艦。日軍之所以這樣瘋狂,其實是無奈之舉。因為常年的戰爭消耗,使得日軍的飛行員極度匱乏。飛機沒了短時間還可以造,但是飛行員沒了,一時半會兒可培養不出來,這是需要一定的文化基礎和飛行時常的。

二戰結束時,日本還有數百萬大軍,為何會選擇無條件投降?

這也是為何早期橫行太平洋的日本零式戰機,在後期的馬裡亞納海溝,被美軍打成馬里亞納火雞。這其中不是因為零式戰機有多差,而是日軍的飛行員不行。當然,除了兵員素質下滑以外,日軍的武器裝備水平,也在不斷下滑。面對美軍的封鎖和轟炸,日軍的工業幾近於癱瘓,根本無法提供相應的武器裝備。

這就註定日本剩下的數百萬大軍,談不上什麼戰鬥力,更不要提去對抗強大美軍了。咱們當年面對訓練有素、武器精良的日軍也是這種情況,哪次會戰不是咱們兵力佔優?可是最終的戰損往往都是日軍佔優。

當然了,日本投降更重要的原因是,這個國家已經撐不住了。

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資源極度匱乏的島國。如果僅僅依賴本土的資源儲備,它是支撐不了多久的。所以日軍才會在美軍封鎖後,不顧一切的和美軍開戰,並搶佔東南亞。因為日本需要東南亞的資源來為本土輸血。在開闢了東南亞戰場以後,日本對東南亞的一些國家大肆掠奪,東南亞的石油等儲備資源,給日本的作戰提供了保障。

珍珠港事件後,日軍一度掌握了太平洋的控制權,憑藉著從南太平洋掠奪來的資源,開始大力發展軍備,軍事實力一度擴張。

二戰結束時,日本還有數百萬大軍,為何會選擇無條件投降?

然而,這個優勢並沒有持續多久。中途島海戰後,美軍逐漸奪回了太平洋戰場的主動權。日本的海上補給線路再度受到美軍的騷擾甚至於封鎖。

最後南太平洋上日本的海洋運輸線被美國海軍完全控制,日本軍隊的後勤資源的得不到保障,就算擁有再多的兵力也無法改變戰局,畢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

除了自身資源匱乏的情況以外,美軍的強大攻勢,也是日本投降的一個重要原因。

很顯然,二戰時期的日本和美國是兩個不同級別的國家,雙方的國力根本不在一個層面上。美國造軍艦飛機的速度已經是超過了其在戰場上消耗的速度,而且美國民眾的受教育程度較高,保證了兵員素質。這是武器裝備以及人員的雙重碾壓。

當然了,雖然二戰後期,日軍面對美國的國力碾壓,在太平洋戰場上逐漸失去優勢。但日軍的戰鬥意志依然很頑強,在完全處於劣勢以後,無論是民眾還是軍隊,大家都表示為天皇作戰到底,一眾士兵都沒有投降的打算。他們在戰場上越來越“瘋狂”,不求勝利,只求給予美軍更大的殺傷。

二戰結束時,日本還有數百萬大軍,為何會選擇無條件投降?

雖然美國在軍力上佔據優勢,但龐大的傷亡仍然讓本國民眾無法接受。為了儘快的結束戰爭,美國在原子彈試爆成功以後,美國就打算用這種新型戰略武器逼迫天皇投降。美軍先後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兩座城市投下了原子彈,每一次都是數十萬的傷亡以及整座城市變成廢墟。

這種前所未見的武器,讓日本人心裡沒底了。天知道美國人還擁有多個原子彈?(其實當年美國就這兩顆存貨)。

而且裕仁天皇他也怕死啊,當年東京大轟炸,他也是險些喪命啊。原子彈他們自信自己能躲得過去。為了保障民族日後的延續,或者說保命,日本只能選擇投降。

二戰結束時,日本還有數百萬大軍,為何會選擇無條件投降?

當然,值得一提的是。其實在原子彈爆炸的同時,日本方面還是在想辦法頑抗,他們想要有條件的投降。

甚至於當時有些大臣提議讓天皇轉到東北,中國的東北地區有著最精銳的數十萬關東軍。矮子裡面拔高個兒,此時的關東軍雖然精銳已經抽調一空,但相對而言安定的環境,使得其實力得到了最大的保存。

而且更重要的是,由於東北是中國的領土,中美之間又是同盟關係,所以原子彈一定不會威脅到天皇。不得不說這個計劃還是挺“陰”的。日本可以依靠這裡負隅頑抗,從而為自己在談判桌上爭取一些籌碼,比如天皇的地位,戰犯的審判等等。

然而1945年8月8日,蘇聯發表對日宣戰,在8月9日零時10分,蘇聯百萬紅軍分四路越過中蘇、中蒙邊境,向駐守東北之關東軍發動全線進攻。而此時駐紮在中國東北的關東軍僅有70萬人,而蘇聯紅軍則有150萬之眾,再加上蘇聯紅軍的裝備非常精良。在短短數日之內,日本關東軍被蘇聯紅軍打得落花流水、潰不成軍。

二戰結束時,日本還有數百萬大軍,為何會選擇無條件投降?

日本最後的希望也破滅了,他們再也沒有資本討價還價,即使還有數百萬大軍,那也只能是被人家秋風掃落葉,毫無掙扎的可能性。

如此,晚投降不如早投降,還能減少一些傷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