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漢武帝對朝鮮作戰,途中為何連殺兩官?領導心思要揣摩

漢武帝劉徹曾在元封年派兵入侵朝鮮,而在這場入朝之戰的途中,劉徹卻蹊蹺地連殺了兩位官員,他們分別是衛山和公孫遂。

“山還報天子,天子誅山”

“以報天子,天子誅遂”

——————《資治通鑑》

熟悉這段歷史的人,不奇怪武帝為什麼會殺衛山,真正奇怪的是武帝為什麼在公孫遂辦事回來後,也下令處死。

  • 衛 山:“嘿!老哥你咋也下來了?事情辦得不是很順利嗎?”
  • 公孫遂:“哎,別提了,這水太深了......”
資治通鑑:漢武帝對朝鮮作戰,途中為何連殺兩官?領導心思要揣摩

衛山之死

話說楊僕和荀彘分別在朝鮮境內攻城略地時,朝鮮王衛右渠不知從哪兒得知楊僕部兵力不足,所以衛右渠本著“攻堅戰法”的精神,集中兵力把楊僕部打的那叫一個人仰馬翻,楊僕為保存實力率領殘部逃往深山,在荒野內“貓”了十幾天才出來。

我們再來看荀彘一部,此時左將軍正率領部隊猛攻朝鮮浿水西面的朝軍,無奈朝鮮軍因佔據有利地形,再加上準備充足,荀彘一時間竟也沒有辦法。

“右渠城守,窺知樓船軍少,即出城擊樓船;樓船軍敗散,遁山中十餘日。”

“左將軍擊朝鮮浿水西軍,未能破。”

——————《資治通鑑》

  • 楊僕:“荀彘不行啊,這麼久還沒打下朝鮮王城?”
  • 荀彘:“山裡果子好吃嗎?”
  • 楊僕:“我這叫戰術後撤......”

就在楊僕和荀彘久攻不下朝鮮的節骨眼上,武帝察覺到了此次戰役的棘手程度,為儘早解決戰事,他在未央宮內囑咐衛山一定要快速處理此事。

在這裡,武帝用的便是大國軍事壓力下的外交手段了。朝鮮臨近大漢,自然知曉這個國家的恐怖,衛山從長安來到朝鮮會見衛右渠,希望對方能夠放下兵器,成為大漢屬國,衛右渠也算識時務,在見到衛山後直接答應。

可事情壞就壞在朝鮮投降漢朝的儀式上:

“遣太子入謝,獻馬五千匹,及饋軍糧;人眾萬餘,持兵方渡浿水。使者及左將軍疑其為變,謂太子:已降伏,宜令人毋持兵。太子亦疑使者,左將軍詐殺之,遂不渡浿水,復引歸。”

——————《資治通鑑》


資治通鑑:漢武帝對朝鮮作戰,途中為何連殺兩官?領導心思要揣摩

這一天,朝鮮太子穿好禮服,帶著一萬名朝鮮將士和慰勞漢軍的糧食物資,準備度過浿水進行投降儀式。

可就在此時,左將軍和衛山卻要求太子所帶的一萬人全部卸甲,

衛山和左將軍的擔心是有道理的,因為朝鮮已經答應投降,為何在度過浿水時還讓將士身穿兵甲?難道是詐降?

朝鮮太子在聽到漢軍讓其將士卸甲,不由得心中也升起疑慮,因為他害怕的是漢軍突然變卦殺降。

原本進展順利的事情,此時卻異常尷尬,朝鮮太子越想越不對勁,於是對著漢軍揮了一下衣袖,帶領這一萬壯士回了王城。

  • :“這......老哥你看怎麼和武帝交代?”
  • 衛 山:“不打緊,武帝可是很信任我的呦。”

(未央宮內):

  • 衛山:“老闆,不怪我們無能,實在對手太狡猾!”
  • 劉徹:“得嘞,你去地下歇著吧,來人啊!拖出去斬了。”

老廖其實覺得衛山的死太過憋屈,明明事情已經快要完成,卻因為多慮而放棄。

但就正常人的思維,對手既然已投降,就應該卸甲來進行投降儀式,確實沒必要再攜帶兵器,所以大多讀者都會認為,衛山的處理方法是正確的。

其實,老廖在此告訴大夥,若是從常理上看,衛山的這一猶豫是正確無疑的,因為誰也不會知道,朝鮮太子帶著的一萬士兵,會不會在渡過浿河時採取突然襲擊。

可衛山卻沒有考慮到武帝讓他來的意圖。

資治通鑑:漢武帝對朝鮮作戰,途中為何連殺兩官?領導心思要揣摩

漢朝經過多年征戰,在經濟山定是吃不消的,所以面對荀彘和楊僕這等停滯不前的行為,武帝派出衛山就是要通過外交手段,迫使朝鮮投降,即使是名義上的投降也可以。

這樣的話漢武帝就可以對外宣稱,自己這些年的戰爭是有結果的,不僅滅掉了東,南越國,還讓朝鮮對自己稱臣。

可衛山就是沒有領會到這一點,他還死死的陷入在如何保全軍隊,卻沒有跳出來思考,自己的這一舉措會不會導致自己被貶或被殺。

說到這,讓老廖想起了“馬邑之謀”中的王恢。王恢的三十萬漢軍在面對匈奴十萬騎兵撤退時,居然沒有進行追擊,後來還笑著和武帝說“老臣這是為您保全了三十萬大軍啊!”

雖然武帝沒有殺王恢,王恢卻因武帝的話自殺而死。

“今單于不至而還,臣以三萬人眾不敵,只取辱。固知還而斬,然完陛下士三萬人”

“首為馬邑事者恢,故發天下兵數十萬,從其言為此。且縱單于不可得,恢所部擊其輜重,猶頗可得以尉士大夫心,今不誅恢,無以謝天下。

————《資治通鑑》


  • 王恢:“呦!老哥也下來了?”
  • 衛山:“大意了,大意了!做事之前忘記看您的傳記了”
  • 王恢:“我尼瑪......”
資治通鑑:漢武帝對朝鮮作戰,途中為何連殺兩官?領導心思要揣摩

公孫遂之死

武帝派公孫遂去,是因為荀彘和楊僕爭功所致。

荀彘因為軍力強大,想要以武力取得朝鮮。

而楊僕軍力弱小,想要通過柔和的和談政策來收取朝鮮。

正因如此,朝鮮王衛右渠找到楊僕,想要向其投降。

荀彘一聽就不樂意了,畢竟如果楊僕要是和平解決了朝鮮事端,不說自己出力不討好,而且功勞都會是這個楊僕的。

“左將軍急擊之,朝鮮大臣乃陰間使人私約降樓船,往來言尚未肯決”

“左將軍亦使人求間隙降下朝鮮,朝鮮不肯,心附樓船,以故兩將不相能。”

——————《資治通鑑》


資治通鑑:漢武帝對朝鮮作戰,途中為何連殺兩官?領導心思要揣摩

左將軍後來也向朝鮮明示了自己接受他們的投降,可朝鮮王就是不買荀彘的帳,一門心思地想向楊僕投降。

首先,這裡老廖認為不是反間計,畢竟當時朝鮮確實想要投降。

朝鮮之所以不肯投降荀彘,其實是為上次投降要求他們卸甲的事耿耿於懷。

  • 荀彘:“老兄,你看你怎麼還小心眼子呢?”
  • 衛右渠:“誰讓你上次擺我們一下?不存在!不可能!就算投降我們也只向楊僕將軍投降”
  • 楊僕:“好尷尬呀......”

武帝為調停這一尷尬,派了公孫遂前往,在臨走前劉徹特意交代公孫遂“相機行事”

“天子以兩將圍城乖異,兵久不決,使濟南太守公孫遂往正之,有事便宜得以從事。”

——————《資治通鑑》

其實公孫遂要做得很簡單,只要接著衛山之前有關朝鮮投降的工作接著做就好了。

而且漢武帝讓他去的意圖很明顯,就使想利用朝鮮對楊僕的好感,儘早和平解決朝鮮問題。

可公孫遂在這關鍵時刻犯二了,居然把武帝告訴其的“相機”形式,理解成了“隨你處置”。

公孫遂一到任就把楊僕給綁了,然後支持荀彘。這可把漢武帝氣的,就在公孫遂彙報情況後直接砍了他。

  • 漢武帝:“老弟,朝鮮都說了要向楊僕投降,你倒好直接給他綁了,非要打仗,有錢燒的?”
  • 公孫遂:“非也......臣不懂”
  • 漢武帝:“來來來,快下去請教一下衛山,來人啊,拖出去!趁熱!”
資治通鑑:漢武帝對朝鮮作戰,途中為何連殺兩官?領導心思要揣摩

很多人在分析公孫遂為何會被武帝殺時,都會說是因為他不請示就把楊僕給綁了,觸及到了皇權。其實,在老廖看來,這只是一部分原因,最主要的原因還是:

朝鮮已經表態會向楊僕投降,這個時候公孫遂還把楊僕綁了,這不等於是在向朝鮮說“哎嘿!我們不接受投降,快來愉快的打仗吧!”

武帝說讓他“相機行事”,其實是在敲打他不要和衛山一樣出錯,結果呢?這哥們直接大錯特錯。

如果說擺在衛山面前的題目是“非命題作文”

那麼當時擺在公孫遂面前的便是“命題作文”

後來

正因為公孫遂的這一操作,朝鮮內部爆發叛亂,將國王殺害,原本是朝鮮大臣的成己帶領朝鮮軍誓死抵抗漢軍。

原本可以兵不血刃的事情變得如此複雜,在荀彘班師後,武帝將他以“坐爭功相嫉乖計”的罪名當眾斬首來洩憤,而楊僕則被貶為平民。

“左將軍徵至,坐爭功相嫉乖計,棄市。”

“樓船將軍亦坐兵至列口,當待左將軍,擅先縱,失亡多,當誅,贖為庶人。”

——————《資治通鑑》

  • 衛 山:“真是伴君如伴虎啊!”
  • 公孫遂:“就是!就是!”
  • :“太難了,太難了,想回家種田!”
  • 楊 僕:“+1”
  • 漢武帝:“楊僕等下有時間來我房間一趟。”
  • Ps:楊僕已下線。

參考文獻:《資治通鑑》

史廖未籍現只運營頭條號,其他平臺發佈皆為抄襲,搬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