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任何民族,任何時期,“食”,都是人的第一需要。客家先民落足寧化後,墾荒拓植,首先要解決的即是溫飽問題。他們根據寧化的地理環境和自然氣候條件,以及當地社會發展的基礎,建立起自給自足的農耕經濟,並逐步形成了獨具一格的客家飲食習俗。
客家擂茶即是典型的代表,具有鮮明的客家特色。首先是其製作工具,擂茶的製作工具簡單,即擂缽,是一種陶製的帶鉤狀紋路的圓形容器,再加一根擂池,用以搗爛原料。
其次是製作原料,擂茶的原料根據飲用對象不同而有所差異,有葷與素,自用與待客之分,若是待客擂茶,其原料除了茶葉外,最具特色的便是青草藥,如積雪草(俗稱客食碗)、細葉金錢草(俗稱細葉青青)、香草、馬蘭、黃花等,各具藥用價值,有時還會加入一些佐料,比如玉米、花生仁、扁豆、粉幹、豬小腸等等,這樣製作的擂茶,具有清熱瀉火、解暑生津、調節脾胃的功效。
寧化地處閩西北山區,受氣候環境等因素的影響,生活在這裡的客家人極易導致上火,客家人為了克服火氣,逐步養成了以燉湯等清淡飲食為主的飲食習慣,以適應環境,客家擂茶便應運而生了,上火了,怕上火,都來一碗客家擂茶。
客家人這舌尖上的美食,看著色香味俱全,有刺激到你的味覺,勾起你的食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