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創新推出“強村貸” 凝聚鄉村振興強大合力

四月的齊魯大地,暖風陣陣,綠浪滾滾。

衣元良雙手比劃著,順著他的指尖,整個衣家村盡收眼底。在這位山東省棲霞市衣家村黨支部書記心裡,同樣是種地,現在和過去不一樣了。

“過去一年到頭風來雨去種地也掙不了幾個錢,現在合作社分紅加上工資收入能有五六萬元,過去這可真是不敢想啊。”衣元良的“心裡美”,得益於山東省對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的強力支持。

鄉村振興,“強村”先行。2019年11月,山東省委組織部牽頭,山東省財政廳支持,農業銀行山東分行、山東省農業擔保公司聯合創新推出“強村貸”產品,以村黨組織領辦的合作社為貸款對象,積極服務鄉村振興。

一連串數字道出了齊魯山鄉的變化:截至3月末,農行山東分行累計為111家合作社審批貸款7314萬元,儲備合作社1782家,需求金額11億元,“強村貸”產品帶動打造“服務鄉村振興示範村”138個。

“‘強村貸’就是要讓農村、農業、農民強起來,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體面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好家園。”山東省政府特聘專家、農行山東省分行黨委書記、行長益虎表示。

黨建先行,以組織力量提振鄉村振興

年輕人大量外流,三面環山山路險阻,連續兩年乾旱致果樹大面積旱死。這樣一個“難上加難”的窮僻山村,還有希望嗎?

“再難也要幹,不能等窮了!”衣元良把脾氣變為志氣,決意帶著村民蹚出一條路來!

多次召集村民討論之後,衣家村黨支部領頭成立了合作社,黨員幹部率先以土地入股,帶領村民成立“一點園”合作社。

一根線容易斷,萬根線能拉船。黨支部凝聚起千鈞力,在村民肩挑背扛、鑿路修渠的汗水中,產業落後、思想封閉的衣家村逐漸遠去,一個拼搏昂揚、果園如畫的衣家村走到了人們面前。

把時間拉回到幾年前,衣家村由貧轉富的過程則更有借鑑意義。衣家村的貧弱,是因為邁不過兩道坎。

一道是“人”坎。山東農村人口中,60歲以上比例的超過30%,缺乏有效勞動力。讓分散經營的傳統農戶主動擁抱市場引進產業,難。

另一道是“錢”坎。不少村集體經濟薄弱,部分村級組織凝聚力不足,既無力出資,也無法號召群眾合力闖關,要想在全域推動產業升級,也難。

難題最需妙解,要出硬招而不能硬出招。針對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發展前景廣闊但缺少金融支持的實際,省委組織部統籌相關各方採取“組織部門牽頭+農擔擔保+財政貼息+農行貸款”的模式,突破框架,打破瓶頸,創新“強村貸”專項產品,“強村貸”也成為山東省內首個專項支持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的貸款產品。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山東省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表示,金融支持黨組織領辦合作社將有助於增加農民收入,壯大集體經濟,夯實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進而凝聚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強大合力。

事實上,“強村貸”如一根線,將基層黨組織優勢、農業產業化優勢、金融優勢串了起來。從根本上解決了農村誰能貸款、貸款給誰的問題。

煙臺市是山東省黨支部領辦合作社較早的地區。2017年,煙臺市委組織部牽頭在全市的黨建工作中推動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工作。目前,煙臺市已有1650個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佔村莊總數的1/4,新增集體收入3.9億元,群眾增收5億元。

“實踐證明,黨支部領辦合作社蹚出了一條‘支部有作為、群眾得實惠、集體有收益’的振興之路。”煙臺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於濤表示,“辦好農村的事情,實現鄉村振興,關鍵在黨。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優勢,帶領群眾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是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是引領群眾實現共同富裕的治本之策,同時關係到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

打破陳規,用金融力量撬動產業振興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點,沒有金融的強有力支持,鄉村振興就缺乏蓬勃的生命力。可對於農村來說,產業發展的錢從哪裡來?生錢的門道又在哪裡?

“錢”坎之難邁,表面上看是農村金融供給短缺,本質是農村缺抵押擔保難、信用系統不健全的問題。

農行山東分行三農對公部副總經理劉繼明介紹,在“強村貸”前期調研過程中,發現合作社以村為單位成立、經營規模較小,不符合農民合作社貸款行業規模、信用評分准入條件。

提衣提領子,牽牛牽鼻子。組織部門牽頭四星級以上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省農業擔保公司提供保證擔保,解決了合作社擔保難的問題,農行山東分行突破制度解決了行業規模、信用評價准入障礙。

山東省農業擔保公司董事長魏華祥說,農業信貸擔保通過為農民增信,為銀行分險,共同為鄉村振興賦能。只有“政銀擔”共同發力,“看人”“看事”管控風險,才能讓黨組織建設過硬、產業支撐有保障、信用基礎好的合作社得到增信,讓合作銀行敢貸、願貸,為農村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出貢獻。

落此一子,全盤皆活。短短几個月時間,“強村貸”的強村作用正在迅速顯現。

肥城市張家屋土豬養殖專業合作社帶領周邊養殖戶主打綠色健康品牌,養殖規模達到280頭,年繁育仔豬700餘頭。受疫情影響,合作社資金週轉遇到困難。

在肥城市委組織部、農業農村局牽頭下,農行肥城支行主動聯繫相關部門到合作社考察,迅速為其發放20萬元貸款。

產業升級是近年來廣大農村遇到的普遍問題,目前“強村貸”正在為山東農業升級換代發揮積極作用。

近幾年,國內外蘋果產業態勢發生了較大變化。國內新興蘋果產區發展迅猛,全球蘋果貿易競爭日趨激烈,煙臺蘋果感受到了來自方方面面的壓力。

面對難闖但又不得不闖過去的關口,煙臺市著重發揮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的優勢,變傳統的一家一戶分散經營為土地成方連片規模經營,解決了資金投入、品種改良、技術管理、產品銷售、品牌營銷等“一攬子”問題,為這場產業升級戰築起了一座座戰鬥堡壘。

農行山東分行三農對公部總經理李曉霞表示,通過“強村貸”有效投放,為鄉村產業振興注入活水,把產業興旺、生活富裕緊密銜接,既推動產業發展,又促進農民增收。

強化擔當,以持久力續航鄉村振興

今年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第三個年頭,山東省委、省政府明確提出,今年是“重點工作攻堅年”,年底鄉村振興要取得重要進展和新突破,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山東省委、省政府在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的實施意見提出,“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全面推廣村黨組織(書記)領辦合作社,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此外,根據山東省委組織部規劃,未來三年全省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的數量將達到2.88萬家,其中黨組織評星定級在四星級及以上的優質合作社佔比達到55%,數量約1.6萬戶,融資需求80億元,前景廣闊。

“強村貸”產品推出以後,如何提升服務質效,如何讓優惠政策儘快落地落實,同時實現可持續發展,成為相關各方努力的重點。

先要盯牢項目“入口”。2019年底,山東省委組織部聯合省財政廳、省農業農村廳下發通知,要求縣鄉建好“強村貸”項目庫,構建“銀政”合作管控的客戶准入機制。

再要收緊資金“出口”。農行山東分行與省農業擔保公司下發《金融服務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暨“示範村”建設實施方案》,明確了風險分擔機制、申請條件、運作流程,嚴格規範貸款用途,確保介入一個成一個,支持一個強一個。同時,農行將投放“強村貸”的村作為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示範村”,在當地政府支持下,聯合開展系列金融服務。

通過“強村貸”產品的撬動作用,帶動打造“服務鄉村振興示範村”138個,逐步形成了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農行模式”。

農行山東分行副行長邵靜河表示,山東農行將與組織部和省農業擔保公司進一步優化產品設計,提升“強村貸”最高支持額度,逐步將村集體經濟組織貸款以及屬於中型企業標準的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村黨組織領辦的小企業、集體經濟項目貸款納入“強村貸”支持範圍。

“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是農業銀行的政治使命和義不容辭的責任,‘強村貸’牢牢把握了‘黨建引領’這條主線。”益虎表示,該行正在研發“強村貸”系列產品,豐富其內涵。未來將根據鄉村振興的新趨勢和新要求,從業務模式和產品服務兩個維度深化創新,確保鄉村振興每個重點領域都有產品對接、有服務方案、有政策保障。

農村穩天下安,農業興基礎牢,農民富國家強。經過積極探索和有益實踐,山東正在走出一條黨建引領、產業致富、金融助力的蹊徑,正在為“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建設書寫嶄新的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