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鞭法:被刨墳抄家的宰輔,帶給衰變的明王朝最後一絲生氣

前言:

經濟社會的演變對政治社會影響巨大,幾乎每個朝代的興亡更替都有這一無形力量的左右。中國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封建政權是明朝,而明朝的興亡的症因其實也可以歸結到經濟層面。

作為中國一個新生的封建政權,明朝必然要重建在元末以來遭受毀壞的社會秩序。

明太祖朱元璋在參考前代賦役制度的基礎上,為大明王朝制定了一套社會管理制度。而明中後期社會的劇變,使得原有的社會制度殘破不堪,如果不及時進行改革,明朝的滅亡也只是時間問題。

一條鞭法:被刨墳抄家的宰輔,帶給衰變的明王朝最後一絲生氣

明朝權利架構

憂患之中,自然會有有識之士來懲改時弊,於是便有了"萬曆新政"的出現。而在這一過程中,明朝宰輔張居正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他和他的"一條鞭法"為衰病中的大明王朝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一條鞭法:被刨墳抄家的宰輔,帶給衰變的明王朝最後一絲生氣

大明王朝的疆域

帝國的詛咒

民生問題在每一個時代都是一個國家必須要重視的問題,在封建社會中,官府一方面要向百姓徵發賦役,另一方面必須著力控制賦役力度與百姓承受能力的平衡。

中國的儒家講求"仁政",認為"民為本,君為輕",因此君主要行王道,減輕百姓的負擔。

但這一主張明顯具有理想性,封建政權是脫離生產的純消費者,而人的慾望往往是無止境的,因此官府很難長期去維持一個低消耗水平的財政開支。

一個典型例子是漢朝,漢代在文景之治時期稅賦比例縮減到了百姓收成的三十分之一的水平。

一條鞭法:被刨墳抄家的宰輔,帶給衰變的明王朝最後一絲生氣

漢文帝

但在漢武帝一朝,皇室用度與戰爭消耗數額劇增,由此使得稅賦比例不斷攀升,不但耗盡了文景以來的國家積蓄,還透支了國力,導致國家衰弱動盪。

比漢朝更早的秦朝,其在政治制度方面有完備的律例,規定了百姓每年要負擔的稅賦以及力役,官方對力役的次數以及時間都有明確的規定。

但中國封建王朝是一個典型的人治社會,皇權高於法律,因此必然產生對該制度的破壞。秦朝無限次、無限期的徵發徭役嚴重破壞了社會生產,使得社會動盪,民怨沸騰,加速了秦朝的滅亡。

除開官府的剝削,還有地主階級的壓迫。自從戰國以來,中國社會進入土地私有制時代,相對於之前的土地公有制,私有制下的土地流轉相對十分容易,而這為後來的土地兼併創造了條件。

一條鞭法:被刨墳抄家的宰輔,帶給衰變的明王朝最後一絲生氣

農耕場景畫像磚

在封建政權初步建立時期,官府會盡可能的給每一家農戶分配足額的土地,以鼓勵其生產,從而促進社會生產的恢復。

但隨著社會的穩定,不斷壯大的地主階層會大肆的吞併原本屬於自耕農的土地,這使得地主階層不斷膨脹,而農戶流離失所,造成社會矛盾的激化。

分配矛盾與土地矛盾是困擾中國封建社會幾千年的痼疾,也是一個死局,沒有哪個朝代能夠擺脫這一詛咒。

一條鞭法:被刨墳抄家的宰輔,帶給衰變的明王朝最後一絲生氣

中國古代土地制度演變

朱元璋的三大法寶

同樣的問題擺在了明朝的面前,明太祖朱元璋也和他的前輩們一樣,一方面給百姓分土地,一方面減輕百姓的負擔。

一條鞭法:被刨墳抄家的宰輔,帶給衰變的明王朝最後一絲生氣

朱元璋影視形象

為了保障其政策的實施,朱元璋制定了一套管理辦法,其中就包括魚鱗圖冊、黃冊以及裡甲制度。魚鱗圖冊和黃冊是明朝用來存儲土地、人口等數據的"數據庫",而裡甲制度是明朝用來在基層保障其經濟制度穩定運行的地方管理制度。

一條鞭法:被刨墳抄家的宰輔,帶給衰變的明王朝最後一絲生氣

古代魚鱗圖冊影印文本

這兩樣制度在中國古代社會並不新奇,早在唐朝就已經有了類似的統計各地區戶口、人丁、土地等數據的制度,朝廷以此確定對當地的租、庸、調等賦役的徵發力度。

但隨著唐朝中後期的土地兼併等現象的加劇,官府已經無法通過該制度來保證賦役的穩定徵發,因此不得不廢除。

而裡甲制度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經出現,由當時著名的齊國宰相管仲主持制定,通過"編戶齊民",將社會人口分成一個個小單元,然後層級管理,以使得中央和地方形成一種嚴密的管理網絡。

而明朝就是借鑑了這一制度,他將地方上的百姓每一百一十戶構成一個單位,其中一百戶是普通民眾,而另外十戶是富民。

一條鞭法:被刨墳抄家的宰輔,帶給衰變的明王朝最後一絲生氣

明代戶口調查登記制度

十戶富民為"里長",其他農戶稱為"甲首",以十年為期,由十位里長輪流管理本里,負責督導生產、徵派賦役以及維護社會治安。

此外,並非所有地區的農戶數量都恰好是一百一十戶,而多餘出來的鰥寡孤獨的農戶被稱為"畸零戶",不在賦役徵發之列。

正是通過魚鱗圖冊、黃冊以及裡甲制度,明朝官府在全國範圍內構建起一個穩固的管理制度,對於明朝前期的社會穩定發展有著重要作用。

一條鞭法:被刨墳抄家的宰輔,帶給衰變的明王朝最後一絲生氣

黃冊樣本

但正如我們之前所說,分配矛盾以及土地矛盾是每一個封建社會都無法擺脫的在其王朝的穩固期都會逐步暴露的難題。隨著明朝社會的發展,這一問題初露猙獰。

衰變中的大明

因為是平民起家,朱元璋因其早年經歷對百姓疾苦有深刻認識,因此對貪官汙吏恨之入骨。為了杜絕本朝的貪腐問題,朱元璋不啻以嚴酷的刑罰來威懾百官。

但因為明朝官俸微薄,而並非所有的官吏都如海瑞一般清廉剛正,因此即使是"剝皮實草"這般酷刑也沒能遏制明朝的貪腐之氣。

一條鞭法:被刨墳抄家的宰輔,帶給衰變的明王朝最後一絲生氣

海瑞

再者,正因是平民出身,朱氏皇族在社會上根基薄弱。於是,如同歷史上其他崛起於白身的王朝一樣,明朝對於皇族極為優待,他們不僅不事生產還有豐厚的俸祿,並可以世襲。

以致於最後,明朝竟然有超過一百萬養尊處優的皇族,這樣龐大的純消費群體吞食了社會巨量財富。

一條鞭法:被刨墳抄家的宰輔,帶給衰變的明王朝最後一絲生氣

大明王朝劇照

而明朝立國以來還要不斷應對來自北方的韃靼、瓦剌以及來自海上的倭寇進犯,後期還有對後金的戰爭,這些狀況都加劇了明朝的財政困難,使得明朝不得不厚取於民。

而此時的明朝百姓已經度過了王朝前期的溫和期,明朝的土地兼併正在大肆發展,"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

一條鞭法:被刨墳抄家的宰輔,帶給衰變的明王朝最後一絲生氣

中國古代土地兼併關係圖

此外,明朝前期的稅收制度還對百姓不利。明代的田地分為"官田"與"民田",官田指國家所有的土地,而民田指地主所有的土地。

明朝官府在徵收賦稅之時,官田的稅率要高於民田,使得貧困的百姓反而稅負重,富有的地主反而稅負輕。這一問題加劇了百姓生活困難的現狀。

以上種種都造成大量的百姓瀕於破產,給明朝的統治帶來深刻的危機。

一條鞭法:被刨墳抄家的宰輔,帶給衰變的明王朝最後一絲生氣

李自成起義

在此種境地之下,明朝如果不進行改革,其滅亡便只是時間問題。

面對這一情況,自萬曆朝以來,朝廷一直致力於改革,而以張居正主持的"一條鞭法"改革成果最為顯著,影響也最為深遠。

一條鞭法:被刨墳抄家的宰輔,帶給衰變的明王朝最後一絲生氣

張居正改革

危局中的救星

對於一條鞭法的文獻解釋如下:"一條鞭法者,總括一州縣之賦役,量地計工, 丁糧畢輸於官。一歲之役,官為僉募。力差,則計其工食之費,量為增減;銀差,則計其繳納之費,加以增耗。凡額辦、派辦、京庫歲需與存留、供億諸費以及土貢方物,悉併為一條,皆計畝徵銀,折辦於官,故謂之一條鞭。"

簡單說起來就是將過去的賦稅以及力役合為一項,並且廢除過去的直接徵收實物的交稅方式,改為繳納白銀。

而具體而言,一條鞭法除了將賦、役合併,還包括改民收民解為官收官解以及改革裡甲制度。

一條鞭法:被刨墳抄家的宰輔,帶給衰變的明王朝最後一絲生氣

明代一條鞭法實施圖

在以往的稅收過程中,稅賦和徭役是分開的,並且稅賦多以實物上繳。此後,稅賦和徭役合併,只需一起繳納白銀,至於徭役由官府出錢招募工人。

這一措施簡化了稅收工作,提高了稅賦徵收效率。同時還解放了大量勞動力,使得有部分勞動力流入了手工作坊,促進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

而之前的稅賦收繳多委託基層群眾代為組織管理,此後由官府全程負責,這一措施避免了私人操作可能出現的舞弊問題,有利於維護百姓的利益。

此外,官田與民田的稅率不均問題也得到解決,稅賦標準改為按財產多寡進行徵收,使得貧民的稅負減輕而富家大戶的稅負加重,有利於維護社會公平。

一條鞭法:被刨墳抄家的宰輔,帶給衰變的明王朝最後一絲生氣

古代農耕場景畫作

而一條鞭法在實施過程中通過丈量天下土地,蒐括被富戶隱瞞的"隱田",使得被計入國家徵稅範圍的土地增加了數百萬公頃,給財政增加了大量收入,緩解了財政危機。

計畝徵銀的方式使得百姓在交稅的時候必須事先將農產品賣為白銀,因此又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而關於明代之所以能出現"計畝徵銀"的稅收方式是和明代白銀輸入的歷史分不開的。

一直以來,白銀在中國的貨幣體系中地位並不高,在明清以前,是不存在大規模的白銀流通的。

一條鞭法:被刨墳抄家的宰輔,帶給衰變的明王朝最後一絲生氣

古代銀錠

但由於在明代,隨著大航海時代的開啟,西方社會通過殖民貿易攫取了鉅額的白銀。而西班牙等一些老牌殖民帝國的白銀有很大一部分都通過海上絲綢之路流入了中國。

中國通過長期的對外貿易順差獲得了鉅額的白銀,使得中國社會的白銀存量急劇增加,為後來白銀成為中國主要的流通貨幣之一創造了條件。

一條鞭法:被刨墳抄家的宰輔,帶給衰變的明王朝最後一絲生氣

明朝海上對外貿易路線

王朝的落日

一條鞭法改革對挽救明朝的危亡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其也並不是全無問題。從計畝徵銀一點來看,百姓想要交稅就需要到市場上變賣農產品。

而在這一過程中,由於市場價格的不穩定,農產品在售賣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價格浮動,而這給了一些商人漁利的空間。

商人會通過壓低收購價格來盤剝農民,使得農民的利益受損。

一條鞭法下,官府以土地數量為徵稅的依據,沒有土地的人是不徵稅的,這就使得一些商人以及手工業者得以逃脫賦役。

一條鞭法:被刨墳抄家的宰輔,帶給衰變的明王朝最後一絲生氣

一條鞭法影響

而除此之外,賦役合併也並不徹底,在一些地區仍然會存在其他繁雜的稅目,使得農民的負擔並沒有得到預計的減輕;再加上作為統治階層的大地主可以藉助特權轉嫁或逃避稅負,對農民來說還是不公平。

而徵收白銀帶來的一個新問題是民間上繳的銀子大多是散碎銀子,為了便於清點運輸必然要進行重新熔鑄,使其成為標準的銀錠。

但在熔鑄過程中,會出現不可避免的損耗,使得白銀的實際數額較徵收數額有減少。但國家的稅額是一定的,必不可能缺少,因此只能另外向百姓再次徵收"火耗"這一稅種。

火耗的出現再次給了官府盤剝百姓以空間,長期以來這一問題得不到規範化,加重了百姓的負擔。

直到清雍正年間,官府才將火耗定為固定稅種,進行規範化,並以此給官員發放養廉銀,也就是通過額外的津貼補助來避免官員貪汙。

一條鞭法:被刨墳抄家的宰輔,帶給衰變的明王朝最後一絲生氣

雍正皇帝影視形象

而一條鞭法在其施行的時間裡一直遭到地主階級的抵制,張居正本人也被視為仇敵。

在張居正死後,地主階級反攻倒算,不僅給張居正羅列了一串罪名,還將他的政策基本廢除,萬曆朝的中興氣象就此斷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