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寧宗登上大位,慶元黨禁的發生,韓侂冑一手遮天

今日看點:宋寧宗登上大位,慶元黨禁的發生,
韓侂冑一手遮天

大家好,歡迎來到本期的史皇弟,今天給大家聊聊慶元黨禁的事情。新皇宋寧宗登基之後,既要體現與前朝的延續性,又要表現新意。所謂延續性,就是留用前朝大臣,也正是他們,扶立了寧宗;所謂新意,就是更加增重這些大臣的地位,以示酬庸。趙汝愚由知樞密院升任右相,一同謀劃此事的陳騤、餘端禮各有酬獎,與留正、趙汝愚同任宰、執。趙汝愚又推薦朱熹任侍講,召來楊簡、呂祖儉等道學名士,朝中正士充盈,文官集團的地位似乎更穩固了。

宋寧宗登上大位,慶元黨禁的發生,韓侂冑一手遮天

朱熹

然而,報功酬庸卻有不公之譏。爭取郭杲,是趙彥逾之功;獲得太皇太后的支持,是韓侂冑辦成的。趙汝愚對彥逾說:你我都是宗室,扶持皇室是本分,難道還要求報償麼?對韓侂冑說:我是宗室,你是外戚,不要居功!然而,汝愚本人推辭一番之後,還是升任宰相了。而趙彥逾本來離執政僅一步之遙,立下定策之功,卻未予升遷,反被遣去四川任宣撫使。臨走時給寧宗遞了一封名錄,將一干道學名士指為汝愚同黨。寧宗由是起疑。

宋寧宗登上大位,慶元黨禁的發生,韓侂冑一手遮天

趙汝愚

韓侂冑的官位提高不止一級,職務也由知閣門事遷為樞密都承旨,但是沒有得到他想望的節度使,更未能實現干預朝政的目標。他倒是想親近士大夫——當初士大夫一籌莫展之際正是他主動請纓,太皇太后才答應出面扶立寧宗。但是事過境遷,士大夫復以普通的“近習”待之。他幾次在宰相公堂出沒,被留正嚴詞訓斥:此地並非知閣每日往來處!侂胄被當頭澆了冷水。趙汝愚更是視之蔑如,朱熹勸汝愚儘早著手對付韓侂冑,他卻不以為意,認定侂胄掀不起大風浪。

宋寧宗登上大位,慶元黨禁的發生,韓侂冑一手遮天

韓琦碑

但是,侂胄不是普通的外戚,其曾祖為北宋名臣韓琦,母為高宗吳後之妹,妻為吳後侄女,其侄女又是寧宗皇后。其家族固然極有根底,與宮中的關係,更是深厚。趙汝愚既以處事不公而開罪他,又輕視他的力量。但汝愚旋即發現,侂胄反擊之凌厲,完全出乎他的意料。汝愚當初借重他的力量,後來卻不下力氣統合他,露出排斥他的意思,但又沒有予以全力打擊,直接結果就是給自己樹了勁敵。留正在光宗朝末,因抵制皇帝不過宮,“待罪”於城外。

宋寧宗登上大位,慶元黨禁的發生,韓侂冑一手遮天

寧宗

寧宗即位後,此舉被攻擊為“棄國”。寧宗本就對此不滿,而留正又未參與扶立之事,皇帝不必顧惜他。韓侂冑略施離間之術,留正就被罷職外放,而汝愚因此勢單力孤。汝愚本人是參與定策的,並且在道學家群體中享有崇高聲譽,可視作當時輿論領袖,其地位不易動搖,但其性格中粗疏的一面自始至終影響著他。當他成功將寧宗推上帝位後,向人宣稱,曾“夢孝宗授以湯鼎,揹負白龍昇天”,意思是孝宗轉託他立了寧宗。遂有人以“伊、周、霍光”恭維他。但自魏晉以來,“行伊霍之事”絕非可以自誇的話,向來被視作篡位的前兆。更何況“夢孝宗授以湯鼎”,可以有更不堪的解釋。與這個夢相配合,有太學生上書,要求皇帝“尊汝愚為伯父”,甚至外間傳聞,軍民要推戴汝愚。凡此種種,都證明汝愚本身已處在危機邊緣。這給韓侂冑徹底擊倒他,提供了機會。

宋寧宗登上大位,慶元黨禁的發生,韓侂冑一手遮天

孝宗

若止於向皇帝施加影響,還是不夠的。一個尚未坐穩寶座的皇帝無理由地罷免深孚眾望的宰相,這是不尋常的事。即使有理由,最好也是由其他人提出來。易言之,僅控制皇帝是不夠的,在外廷也需培植勢力。韓侂冑充分利用一種特殊的人事制度:皇帝任免臺諫官可以出自“聖裁”,毋須經由外廷。這是皇帝用以制衡外廷實務部門的重要權力。侂胄也借用此道,先鼓動皇帝更換了幾位臺諫,將他的黨羽安插其中,而後由他們以密集的彈章進行攻擊。入手之處,便是汝愚“倡引偽徒、謀為不軌,乘龍授鼎,假夢為符”,“欲行周公故事”。

在宋代,時常有類似情景:不止一位臺諫彈劾宰相,通常宰相覺得無顏再居此位,會提出辭職,且通常辭職會獲得批准。汝愚被控以如此嚴重的罪行,也循常規請辭,並至城外浙江亭“待罪”。皇帝立即俯允其請。汝愚一派的在朝道學家,群起為之辯護。然而他們恰好正在趙彥逾遞給皇帝的名錄中,正應了“倡引偽徒”、結黨而謀不軌的指控。於是辯護者也受到猛攻,紛紛遠謫。而汝愚在韓黨連續的彈擊之下,受到進一步的懲處,被流放到靠近南嶺的永州(今湖南永州市),途中病死於衡州(今湖南衡陽市)。

趙汝愚死後,韓侂冑為清除其支持者,復令臺諫以“偽學”之名攻擊道學名流。至慶元三年十二月,立“偽學”之籍,入籍者五十九人。次年五月,“禁偽學”。遂由科考不用“偽學”,在京之官不用“偽學”之徒,發展至禁止“偽學”之傳播。朱熹仍在建陽考亭講學,從者甚眾,亦未被強行驅散。故而,所謂“禁偽學”主要在於將道學的影響驅出官場,這對道學的傳播當然有很大影響。

宋寧宗登上大位,慶元黨禁的發生,韓侂冑一手遮天

韓侂冑

好在這一場迫害來去如潮,漲得快消得也快。頒佈禁令後不久,與道學有點牽連的,已在朝廷銷聲匿跡,韓侂冑知足地放鬆了禁令,以和緩政治氣氛。此時,他的勢力已是如日中天,一般道學家者流,根本無法撼動他。他要將精力集中於更重要的事業,使本人的功業與地位相配。道學這才得到喘息之機,並於不久之後復振。

宋寧宗登上大位,慶元黨禁的發生,韓侂冑一手遮天

南宋石刻

寧宗登基之初看似如此強大的文人政治,怎麼會突然分崩離析,立即發生韓侂冑的專政呢?文人政治是一種以文官統合其他力量的政治,但實際上未必是他們在掌控一切,至少皇帝的獨立性始終無法排除,與文官格格不入但以皇帝心腹的身份起作用的近臣,有時會成為一股危險的力量。真宗朝以後,文臣尚能成功壓制這股力量,但南宋初皇帝與文官集團不太正常的關係,尤其是孝宗朝以近臣助他掌控朝政,抬升了他們的勢力,韓侂冑便是孝宗朝的曾覿、龍大淵、張說和光宗朝的姜特立的後輩。不過韓侂冑與皇帝的關係更為緊密,又是扶立皇帝的大功臣,非一般從龍之臣可比。特殊的機遇造就了特別強有力的近臣。當他帶著宮廷的所有支持強勢來臨之時,文官集團便難以排斥他。

總結

當然,另一方面,文官集團自身也遠非立場一致,趙汝愚所薦拔、且與他唇齒相依的,主要是無功受祿的道學中人。至如趙彥逾等有功的文臣,卻被排斥。政場劇變引起的利益分配,反而導致文官集團的內部分裂,趙彥逾之類的大臣,也參與到韓侂冑的密謀中,而一群文官受韓侂冑抬舉被安插到臺諫的位置,開始對趙汝愚的猛烈攻擊之時,文官的分化便完全表面化了。文官的分化不是一種新現象,至少在秦檜當權時期也曾發生過。

宋寧宗登上大位,慶元黨禁的發生,韓侂冑一手遮天

秦檜

不過這次不同的是,近臣獲得皇帝的堅決支持,前所未有地佔據了主動地位。它標誌著弱勢的皇帝對不同集團之間的關係無法應付裕如。然後,這或者也是非道學立場的專業官僚,依附於一位強勢人物,與道學集團的交攻。這一點,在朱熹於寧宗面前攻擊韓侂冑,惹得寧宗大怒之時,就正式開始了。而韓侂冑掌權以後,他所用的,主體不還是文官嗎?他只是打破了文官政治的排他性。但他與他的黨羽,確乎持有一種進取心且願意付諸實施,這倒成了他與道學家們比較不同的地方。而在他失敗之後,這種進取心,就成了不合時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