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國美,拼多多引燃新一輪電商大戰

合作國美,拼多多引燃新一輪電商大戰

4月17日,拼多多宣佈將認購國美零售發行的 2 億美元可轉債,期限三年,票面年利率為 5%。如最終全部行使轉換權,拼多多將最多獲配 12.8 億股國美新股份,約佔後者發行轉換股份擴大後股本的 5.62%。

拼多多與國美聯手,給電商平臺之間的戰事添上了更多火藥味。

與當年蘇寧與阿里抱團類似的是,拼多多與國美的結盟也給整個行業的競爭格局帶來了新變化。

與此同時,國美零售全量商品上架拼多多、品牌大家電將接入拼多多“百億補貼”計劃。國美旗下安迅物流、國美管家兩大服務平臺,將同時成為拼多多物流和家電後服務提供商,分別為拼多多平臺商家提供覆蓋全國的中大件物流、倉儲及交付服務,以及包含家電維修-清洗保養-以舊換新在內的消費者服務方。

拼多多則會向國美注入消費趨勢性大數據、平臺流量等數字零售資源,這正是業務模式相對傳統的國美所必須的。

受這一利好消息影響,4月20日國美股價一度大漲近33%,報0.97港元,截至發稿漲幅回落至16.44%,報0.85港元。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拼多多引燃的新一輪電商大戰。

二次聯姻

國美曾經在2018年與拼多多進行首次合作,甚至一度被業內看低為“下嫁”。但“下嫁”也好,“高攀”也罷,都是國美從零售第一梯隊中掉隊之後的積極自救。

轉型謀變的國美將三四線城市的下沉視作重要發力點,但效果並不顯著,門店數量持續下滑,計劃開展不力。

與在下沉市場已經遊刃有餘的拼多多合作,國美意圖也十分明顯——加速觸達低線城市消費者。

下沉不力,國美對線上流量的渴求同樣迫切。不僅與拼多多的二度合作,還在今年三月在京東平臺設立了旗艦店。

實際上國美的電商業務開展不晚,但始終沒有太大起色。

國美在激烈的競爭中被動提高自己的營銷水平,2018年營銷費用率已經超過15%,再加上其他經營支出,國美的虧損似乎自救無望,與拼多多的聯手將有望走出財務困境。

此次,國美利用線下物流、供應鏈優勢為拼多多開放支持,獲得了下沉市場中巨大的流量入口,雙方各取所需,戰略協同超過之前的首度合作。

合作國美,拼多多引燃新一輪電商大戰


補齊物流短板

截至2019年第一季度,拼多多的新增用戶中有44.2%來自二線及以上城市,呈持續上升趨勢。

儘管拼多多已經成功從“五環外”接近“五環內”,但目前平臺仍受到山寨、劣質標籤困擾,未能完全擺脫低價商品質量帶來的信任問題。

另外,家電、家居產品客單價高,有益於拼多多擴充高客單價品類。

拼多多2019年人均交易額1720.1元,低客單價特徵仍十分明顯。而要真正攻入“五環內”,除了靠“百億補貼”的強力補貼拉動外,也需要更多有價值的品牌商品和服務,來滿足“五環內”人群的中高端需求。

從這個角度看,國美能讓拼多多助推正品行貨的訴求得到滿足,所起到的示範效應也將吸引更多品牌入駐拼多多。

在物流方面,與淘寶、京東、蘇寧等擁有自建物流相比,拼多多短板明顯。多個跡象表明,拼多多在物流方面正在加速佈局。

物流的重資產模式,實際上與拼多多發展戰略不甚不符,在物流上全面發力難度較大。利用國美相對成熟的物流體系,不失為一種可替代選擇。

國美2019Q1財報顯示,國美已有倉儲面積達到3百萬平方米,全國各地倉庫數量達到2186個,覆蓋國內92%的城市,並在超過4萬個鄉鎮有完整的配送網絡。利用中心倉和點倉的互相配合,商圈3-5公里範圍內可做到2小時極速達。

熱衷在供給側進行改革的拼多多,這次合作瞄準上國美強大的供應鏈也不讓人奇怪。

除了安迅物流,國美管家也能夠提供包含家電維修-清洗保養-以舊換新在內的家電全生命週期管理和「家·生活」服務解決方案。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價格已經不再是衡量商品價值的唯一標準。用戶對於品質、服務的追求,也倒逼著平臺在供應鏈、物流的改革上加快升級,拼多多選擇的合作模式,能夠以最快的速度幫助其補齊短板。

在爭奪最為白熱化的下沉市場裡,拼多多與阿里、京東、蘇寧的較量日趨激烈。

2019年第四季度,阿里、京東、拼多多的單季淨增用戶分別為1800萬、2760萬、4890萬,拼多多的增速驚人,其實力已經不容任何一家電商小覷。拼多多的風吹草動,對手們都要應聲反擊。

拼多多與國美的合作,為自己增加了重量級的盟軍。除了幫助自己品類、物流和供應鏈方面補足短板,也為在下沉市場競爭中爭取更多的時間。

結盟將給電商生態帶來哪些影響?目前不得而知,但不禁讓人想起2015年,阿里以283億元戰略投資蘇寧,曾一度導致京東股價應聲暴跌6.27%。

合作國美,拼多多引燃新一輪電商大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