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不住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你就没了魂与根

守不住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你就没了魂与根

冷恒

题记:文化是民族之魂,文化也是城市之根,历史文化底蕴是一个城市最深厚的根源和灵魂。文化应该是一面友善的旗帜,文化应该是一种沟通的笑容。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余秋雨

几年前,笔者曾随乌兰察布市文化研究促进会、旅游与规划部门、有关旗县领导,以及察哈尔民俗文化研究专家学者,赴河北、山西等地考察当地旅游文化建设。足迹遍布张北县、张家口市、涿鹿县、宣化区、怀来县、大同市六处十个景点。三天的行程虽显短暂,但感悟却并不肤浅。一片片历史街区、一条条古老小巷、一座座传统建筑,就像一部部史书、一卷卷档案,记录着城市的沧桑岁月,贮存着城市的文化信息,见证着城市的历史足迹。我们在晋察冀各地文化遗产中倾听着历史的脚步,梳理着各地城市历史文化的脉络,也在迷雾中寻找着属于我们自己所在城市的文化坐标……


守不住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你就没了魂与根


一、大同人说:“总有一些人在改变大同,总有一些人在改变中国”

街头拆迁工地围挡布上的一句口号:“总有一些人在改变大同,总有一些人在改变中国”,让笔者领略了大同人的气魄!

作为两汉要塞、北魏京华、辽金陪都、明清重镇,大同在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演绎出无数灿烂辉煌的活剧。凭借历史的契机,北魏王朝的崛起,边陲平城走到了时代的最前列,结束了中国北方自东汉以来长期动乱分裂的局面,形成了民族和文化的大融合,开启了大唐盛世走来的序幕。基于这样一个丰厚的历史渊源,1982年大同被国务院公布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前些年,大同市废止了“旧城改造”的提法,代之以古城保护的先进理念,60多个就成开发改造项目被紧急叫停,古城保护工程全面启动。最大限度地保护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信息,保护遗产的文化基因,对建筑群保护范围内的破坏性建设全部拆除,一点一滴地扩大和保护城市记忆的特征。

从官衙王府、寺庙宫观、雕塑石刻、壁画造像、民居街巷,到传统技能、风俗习惯、民间工艺、戏剧表演等,众多物质的与非物质的文化遗产,夜以继日地诉说着城市的历史和变迁,承载着城市丰富的文化记忆和信息,赋予城市独特的文化面孔和文化价值,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震撼。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将成为大同城市的真正魅力和核心竞争力。

从当年污染环境的北方煤都到今天旅游胜地的华丽转身,看到大同市在“文化复兴”中,把历史文化名城在恢复建设中打理得如此好,余秋雨不禁感慨:“看到在中国的北方有一座城市把历史的气氛打点得特别好、特别深厚,大同作为大古都实在是很齐全了,真的很羡慕生活在大同的人。”

守不住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你就没了魂与根


二、张北人说:“一座中都城,半部元朝史”

张北县,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的坝上地区。所谓坝,是指内蒙古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分水岭,自古就是草原文明和农业文明冲突与融合的疆界。辽、金、元三朝,无不是从这里南下问鼎中原,对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形成产生过重要影响。特别是元朝的第三任皇帝武宗海山,于公元1307年6月,登基仅仅10天,便下令在旺兀察都(今日张北县)肇建元之中都,与元上都和元大都,并称为元朝的三大都城,是14世纪中国建筑史上的又一个奇迹,使张北县在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为打造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张北,一个小小的县城,投资过亿元建设元中都博物馆,仅设计费便支出千万余元,其气魄和胆识令人钦佩。元中都博物馆作为全国第一个蒙元历史专题性博物馆,将元中都记忆浓缩于9000多平方米的建筑,印证了“一座中都城,半部元朝史”的陈展主题。博物馆前悬挂着的三个牌匾,均已“中国”冠名:“中国蒙汉文化研究中心、中国蒙元文化研究中心、中国草原文化研究中心”,由此可见,张北县近年来在旅游文化打造方面可谓用足了心思。


守不住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你就没了魂与根


三、涿鹿人说:“千古文明开涿鹿、中华文明从这里走来”

五千年前,中华民族三大人文始祖炎帝、黄帝、蚩尤,在涿鹿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生活、劳作、征战、融合,经过“涿鹿之战”“阪泉之战”“合符釜山”,最终“定都涿鹿”,实现了中华民族第一次大融合、大统一,形成了“以和为贵”为中心的中华合符文化,使中华民族从荒蛮时期进入文明初创的时代,因此,被历代史籍记载。尤其是“合符釜山”,这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在汉代大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中更是做了详细记述。

游览河北省涿鹿县旅游文化景点,倾听我们祖先的脚步声,环顾周围的历史文化建筑,感到很是震撼,那是一个面积不足2800平方公里的塞外小县,竟能用如此大的胆魄打造出如此恢弘的历史文化建筑!位于合符坛的“九龙腾飞”雕塑是中华三祖“合符”精神的凝聚与再现,由九条巨龙和一个巨大的龙球组成,每条巨龙的设计高度为45米,暗含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九五之尊”和“九九归一”的理念。由海外华人捐资兴建的中华三祖纪念堂,古朴凝重,向人们展示了黄帝、炎帝、蚩尤这三位人文始祖的伟大功绩,体现了海内外华人对中华文明认祖归宗的强大凝聚力。中华三祖堂采用唐代建筑风格,陈列有在涿鹿之野出土的石斧、陶纺轮、石镞等人类早期生产生活用品和战争兵器。墙壁上绘有涿鹿之战、阪泉之战、合符釜山、定都涿鹿四大历史事件的大型壁画。以黄帝城、黄帝泉、蚩尤寨、蚩尤泉为主要景点的中华三祖文化旅游区,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炎黄子孙来这里寻根祭祖。在中华合符坛前,笔者再次感到震惊:建起了中华合符坛,把这段历史定格和留驻在了涿鹿。如此看来,也许多地纷纷宣传在自己的地域内发现曹操墓,正是一种对旅游文化资源的抢夺,也是一种文化意识的觉醒和先行。

守不住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你就没了魂与根


四、张家口人说:“我就是要守着这些祖上留下的东西”

公元1697年,清帝康熙从河北省张家口一带出关,御驾亲征葛尔丹,鼎定江山,随以民族大团结替代了连年征战。故而有“历史长城博物馆”之美誉的张家口境内的古长城,历朝历代,唯一没有清代的城墙,而给我们留下了万里长城唯一一个以“门”命名的关隘——大境门。大境门与山海关、嘉峪关、居庸关齐名。关也好、隘也罢,都是御敌的,紧闭的;门也好,口也罢,都是用作通行的。张家口又开了大境门,自然成了古栈驿道。这里自古就是仰韶文化、红山文化、龙山文化的“三叉口”,又是北方草原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的“双通道”。长期的多民族在这里融合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质。她是蒙汉民族“茶马互市”繁荣的亲历者和见证,所以,张家口有了一种包容的文化特质。

鸡鸣驿,位于张家口市怀来县偏西北洋河北岸的鸡鸣山下。该驿因山而得名,因驿而设城,以驿名定城名。鸡鸣驿是全国现存最大、功能最齐全的古驿站,在中国邮政史上具有独占鳌头的地位。

当年的鸡鸣驿商贸发达、文化繁荣。大街两旁,店铺林立,买卖兴隆。驿中有当铺6家,商号9家,油铺4家及茶馆、马车店等,还有寺庙多座。其中永宁寺距今800余年,是驿城中最早的建筑。从寺庙的规模和布局可以看出当时鸡鸣驿是儒道佛三教会聚于一城。在一座保存还算完整的一座寺庙前,笔者见到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自称是看庙人。问他为什么不挣一分工钱还要守着这座庙宇时,老人坚定地说:“我就是要守着这些祖上留下的这些东西”! 那一刻,春日的阳光毫不吝啬地倾泻在他刻满沧桑的脸上。笔者深受感动,悄悄避开众人买了一条香烟,塞进了老人的手中。30年的守护,也许,老人的这份执着来自于他的迷信,但他却守护住了当地弥足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守护住了我们的精神赖以生存的根!


守不住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你就没了魂与根


无论是个人,还是一个民族,在生长壮大的路上,都避免不了寻根问祖,追溯自己的本源。那些古希腊神话、古埃及的传说,只是不同载体的关于民族起源的回忆与描绘。这种回忆就像血液的遗传,深深烙在民族心理深处。我们对“大槐树”的传说并不陌生,它讲的是一个人对自己祖先来历的心理回忆,许多人都说自己的祖先是从“大槐树”下走来的。

冯骥才先生所说,城市中的重要物质文化遗产,“它们纵向地记忆着城市的文脉与传承,横向地展示着城市宽广深厚的阅历,并在这纵横之间交织出每个城市独特的个性。我们总说要打造城市‘名片’,其实最响亮和夺目的‘名片’就是不同的城市所具有的不同的历史文化特征”。

正如美国芒福德先生所言:“历史性城市,凭它本身的条件,由于它历史悠久,巨大而丰富,比任何别的地方都保留着更多更大的文化标本珍品。”但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我们没有把承载着城市灵魂的文化遗产奉若神明,不断地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毁灭性的破坏。伴随着隆隆的推土机声,一片片积淀着丰富人文信息的历史街区被夷为平地,一座座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传统民居被无情摧毁。一个守不住老祖宗留下的东西的城市,就会缺失精神上的魂与情感上的根,对文化遗产以及人们对文化遗产的态度,决定着一个城市的文化高度。注重文化遗产保护和打造城市文化,留住我们的魂与根,是当务之急,更是长远之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