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19个诺贝尔奖,创造了诺贝尔奖纪录,看清日本的“真面目”

为什么说日本创造了诺贝尔奖的惊人纪录,而不是美国?

在诺贝尔奖得奖国家里,美国绝对是当之无愧的大赢家。截止目前为止,美国人共获得了277枚诺贝尔奖,但是在美国获诺奖的人里,移民就占据了半壁江山。

19年19个诺贝尔奖,创造了诺贝尔奖纪录,看清日本的“真面目”

按照“在本国受教育”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条件来看,日本的厉害之处浮现出来。新世纪以来,美国在本土受教育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为25人,而日本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则为19人。

但日本作为经济大国,在2001年前仅有9位得主,所以在2001年,日本内阁推出新的“科学技术基本计划”,就是“50年内拿30个诺贝尔奖”。当时,包括日本科学家在内的大部分人都认为这是不可能的,是吹牛!然而如今的日本,如诺贝尔奖道路上的一匹黑马,竟在二十一世纪最开始的19年内囊括19项诺贝尔奖,相当于平均每年一项诺奖!照这个速度,曾经被所有人都不看好的目标,其实也是指日可待。

日本到底是如何做到的?是日本人真的更聪明、还是日本政府有什么激励机制吗?

科研投入比例高

在过去三十年间,日本在教育和科研工作上的投资一直保持在亚洲第一的水平。这些年,日本政府为学校分拨了大量的资金、为科研工作几乎进行无理由资金支持,据统计,二十一世纪,日本近十年间光用于科研经费的支出,就占了生产总值的3.28%

,甚至高于了一向在科研方面挥金如土的美国。据2016年数据显示,美国科研投入占生产总值的2.79%,约4650亿美元。高付出才能得到高回报,日本在科研投入这一方面倒是完美诠释了这句话。

19年19个诺贝尔奖,创造了诺贝尔奖纪录,看清日本的“真面目”

2016年主要国家研发投入占GDP比重

但是,绝不只是足够的科研经费那么简单。

尊敬知识分子

日本科学家这一职位,广受社会尊重。日本权威的“日本社会阶层与社会移动”曾做过的一项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日本的187种职业中,大学教师得分83.5分,职业威望仅次于并列第一的法官、律师,社会地位可见一斑。

就连日元上,也是不印天皇,不印首相,印的全都是著名的文学家、科学家这类人。一千元日币上是野口英世,日本著名生物学家;五千元日币上是樋口一叶,日本著名文学家;而最大面额一万日元上那个目光坚毅、面色严肃的人,是教育家、思想家福泽谕吉。

19年19个诺贝尔奖,创造了诺贝尔奖纪录,看清日本的“真面目”

将最崇敬的人印在每一个国民,每天都在数次进行的日常活动里,意味着最隆重的怀念、最深刻的尊敬。日本人对知识渊博的人表达最大敬仰。

日元上的人物,没有一位是将军,没有一位是天皇,全部是在教育,科学,文化界为日本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人。并通过这种潜在影响无形中告诉日本民众,应以学者为骄,他们应得到全社会的尊重,是值得全日本人民崇敬和怀念的。

一位日本人曾说,把这些人物印在纸币上,就意味着日本人可以天天和这些先贤人物在一起,长此以往,这些国家英雄就会深入人心,成为日本人民思维的一部分。

日本为什么会在在短短的时间内,位列世界先进国家之列,拿下这么多诺贝尔奖?也许小小的日元,给了我们答案:那就是科教兴国

日本除了在物理、化学等工业技术革新领域做出贡献以外,在为延续人类生命所设立的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也屡有突破。

对大自然和周围世界保持一颗好奇心

大隅良典总结自己的探索经历,有一段话充满了画面感,“小时候热衷于飞机模型、半导体收音机的制作,夏天喜欢在小河里捞鱼、捕萤火虫、采集昆虫,手持网子在野外一走就是一天。采竹子、野芹菜、木通、杨梅、野草莓,能够感受自然的四季变迁。”

对大自然和周围世界保持一颗好奇心,是引领诺贝尔奖获得者走进科研世界的原始原因。

全民读书

198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福井谦一在《直言教育》中写道:“在我的整个初中、高中时代,给我影响最大的是法布尔的著作,《昆虫记》、《阿维尼翁的动物》、《橄榄树上的伞菌》...他于我可以称为心灵之师,对我的人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19年19个诺贝尔奖,创造了诺贝尔奖纪录,看清日本的“真面目”

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小柴昌俊称,上小学时班主任金子英夫送给他看各种物理书籍,使他对物理产生极大兴趣,并最终走上物理研究之路。

一辈子坚持只做一件事

大隅良典等待这个奖项,足足等了二十年。在此前二十五年的学术长跑里,他经历了博士毕业找不到工作、研究受挫、转专业、独自缩在小实验室长达九年无人问津的学术生活,但是他一直在坚持。

国家投入、科研环境、国民教育、民族性格种种因素,扭成一股巨大的绳结,将日本的科学水平提升到了国际数一数二的地位。对所做事情的热爱、个人探索精神、好奇心和社会责任感不仅是科研的源动力,也是我们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的最终原因。发自心底的尊重我们这个社会的学者、尊重知识,是比获得诺贝尔奖要更重要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