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全班40多名,改变方法完成逆袭,最终高分被复旦大学录取

高一全班40多名,改变方法完成逆袭,最终高分被复旦大学录取

今天参加了一个老同学孩子的升学宴,一席聆听受益匪浅。

他的女儿,高一时只考了全班40多名,信心丧尽,几乎放弃,而他把自己的教育方式用在女儿身上之后,短短两年,发生逆袭,最终被复旦录取。

下边,我就以老同学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这两年如何产生如此之大的转变?

女儿自幼,学习比较自觉,小学初中一直中上等,我就没太操心。考高中运气不错,跨线考上一所重点高中,上高中后就有些吃力,高一第一个学期期未考个班里四十几名,成了差等生,孩子平时也努力了,自己非常失落,甚至自言绝望。

我知道后内心也很焦急,但并没有批评她,也没有进行无谓的鼓励,而是反复思考,用什么办法能改变这种局面?

大概半个多月之后,有了想法,就约女儿认真地谈了一次话。

高一全班40多名,改变方法完成逆袭,最终高分被复旦大学录取

我讲的第一句话:"我觉得你具备考上清华北大至少985名校的能力和素质,你觉得呢?"

女儿听到后一脸茫然,过了会儿答道:"怎么可能呢?我们全校一年也就考三四个清北,我怎么可能?"

"那好,爸爸问你个问题,假设让你们语文老师参加高考去考语文,数学老师考数学,英语老师考英语,各科老师考自己教的科目,加起来的总成绩能不能考个清北\?"

女儿一听乐了:"那当然没问题了,老师去考那还用说吗,肯定上清北!"

我神情转而严肃地对女儿说:"我认真的给‘你分析一个事情,咱们中国现行的教育体制,最优秀的人才绝大多数没有进入教育系统,也就是说,你们的老师当年参加高考,并不是最拔尖的学生,没能考上清华北大,甚至可以说,当年上的师范类院校学生,连中上等都不是,但为什么若干年之后,你会很坚定地认为,他们个个都能考上清北?"

女儿不加思索的回答道:"因为他们都是老师呀!"

"对啊!因为他们成了老师,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深度都发生了变化.做一道题,当学生时,自己会做就可以了;成为老师后,不但自己会做,还得会讲,自然对题的理解的深度,就要深刻很多!当学生时,一些知识点没有掌握,很容易被忽略掉,导致知识点掌握不全面,成为老师后,要应对不同学生的随时可能的提问,所以各个知识点掌握全面,平衡!当学生的时候,面对问题是应试者的角度,当老师后,看到一个问题,往往会从另一个角度考虑,为什么这样出题?要考什麽知识点?答题效率自然要高!"

女儿听到这里开始点头.

我接着说道:"老师的智商,记忆力,并没有发生变化,但角色转换后,思考问题的方式变了,能力就变了,就都能考上清北了!"

女儿又认可的点了点头。

我继续说到:"所以爸爸说你具备考上清华北大的能力,你现在接受吗?"

女儿这次没有再否定,但依旧疑惑:"那我该怎么办呢?"

我继续说道:"高中课程,看上去知识量非常大,实际统计一下,各科少则一两百,多则好几百个知识点,三年1000多天,平均下来,三四天一个知识点,这样一算也不多,关键是,平时能否扎扎实实的掌握,能深度理解,深刻记忆,做到的话成绩肯定差不了,爸爸想了很久,推荐给你三个学习方法。"

高一全班40多名,改变方法完成逆袭,最终高分被复旦大学录取

一,当老师:

当老师,其实并不复杂, 面对知识点,自己不仅要学会,记住,而且要比以前多想一层,就是怎么样能给别人讲清楚.

爸爸在家里,给你准备买一块大黑板,做一个讲台,每星期,你把上周,各科的知识点,遇到的难题,整理好,上讲台亲自讲一遍,一定要讲出来!

二,过电影

理解是基础,记忆是巩固. 记不住,到高三时很容易成为一锅粥。

过电影,就是要用你的碎片时间,把学过的知识,像电影画面一样在脑海里面过一遍,对于没有记住或者不清晰的,在从书本上对照一下,有这种办法来加记忆。

另外,记忆需要周期巩固,一,三,七,二十,期末或假期。每个知识点,做一个简单的记忆标注,基本上,有这么五次巩固,就非常非常扎实了。

三 ,习题逆向循环法

题还是要尽量多做,但光靠量很累,也未必有好效果,做完题以后,一定会有不会的,攻克下来以后,就要循环用当老师的方法,讲出去,另外再升一步,要逆向思考,这道题为什么这么出,自己能不能尝试,出一道类似的考题。

高一全班40多名,改变方法完成逆袭,最终高分被复旦大学录取

就这样,我和女儿开始了,新的学习方法的尝试。在家里买了大黑板,我自己也准备了一个大笔记本,帮女儿统计各科的知识点,开始并不太顺利,大概坚持了三四个月,逐看到一些成效,第二个学期期末,女儿就进了全班前20名,到高二高三,女儿自己也长多了,这种学习的技巧,学习效率明显提高,高三之后,考试再没出过全班的前三名。高考时,孩子如愿的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复旦大学。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