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經之後,豬八戒覺得饅頭不那麼好吃了

取經之後,豬八戒覺得饅頭不那麼好吃了


高考其實和《西遊記》裡的取經很像。

總體來說,兩件事情難度都很大,歷時也長。唐僧師徒取經路上花了十四年,高考的學子學習要十二年。

本質上都是經過一場艱苦卓絕的努力,克服千難萬險來換取一種書,《西遊記》裡是大乘佛教的經書,高考裡是高等學府的錄取通知書。

把這兩件原本毫不相關的事情放到一起看,本身也該是件挺有趣的事,看看唐僧師徒和高考學子們的境遇和作為的異同,也許會讓家長看自己的孩子的時候,目光裡會有更多的輕鬆的愛意。學生看未來的時候,目光裡有更多的坦然的鎮定。

唐僧師徒和高考的學子,最大的相似之處就是壓力山大,心裡的有根弦一直緊繃著,困惑著現在,擔憂著未來。

而這種壓力和緊張,主要來自自己的身份。

《西遊記》裡唐僧和悟空的一次對話,把這種身份不同的壓力詮釋得很好:

(剛從一次劫難中逃脫出來)唐僧勒馬道:“徒弟,今宵何處安身也?”

悟空道:“師父,出家人莫說那在家人的話。”

三藏道:“在家人怎麼?出家人怎麼?”

悟空道:“在家人,這時候溫床暖被,懷中抱子,腳後蹬妻,自自在在睡覺,我等出家人,那裡能夠,便是要帶月披星,餐風宿水,有路月行,無路方住。”

放到高考學子的身份上,這個對話估計是這樣的:

(剛從一次月考的失利中擺脫出來)學生放下沉重的書包道:“爸爸,今天晚上能玩會兒手機遊戲嗎?”

爸爸道:“孩子,上學人莫說那上班人的話。”

學生道:“上學人怎麼?上班人怎麼?”

爸爸道:“上班人,這時候酒足飯飽,左手摟著女朋友,右手刷著手機,自自在在玩耍,你等上學人,哪裡能夠,便是要窗前燈下,苦思冥想,預習學習複習考試,有題就刷,無題...不會無題的,一直刷題一直爽。”

學生:...(一直刷題,一直爽吧...)

上學人被上學人的身份綁架了,和出家人一樣。

平常被教育最多的話就是,學生的主要任務不就是學習嘛。

取經和高考都是大事,遇到大事件,都喜歡搞個誓師大會什麼的。

唐僧就發了“弘誓大願”:

“我這一去,定要捐軀努力,直至西天,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經,即死也不敢回國,永墜沉淪地獄。”

這估計算得上毒誓了吧。這樣才顯得有決心,有氣勢,推著自己往前衝。

我們的學子也不遜色,那些特別剛猛、傳銷氣息濃厚的就不說了,有些卻也透著讀書人的幽默。

確認過眼神,我們都是取經人(追夢人)。

道路千萬條,高考第一條。百日不努力,落榜兩行淚。

先定一個小目標,比如說考上清華北大。

學習這麼苦,口號本也可以輕鬆點的。

所以在這個艱苦的旅程中,沒有人可以一以慣之,而中間不開小差,放鬆一下的。

豬八戒在取經的路上,幫著二師兄伏魔降妖之後,會時不時地想起福陵山裡的一個小村莊,想起小村莊裡的那個高翠蓮高小姐。在那裡沒人能奈何得了他,那裡的饅頭也很好吃。

雖然常常嚷著“把行李分了,散夥了吧”,但可能就是豬八戒稍顯幽默的誓師口號也說不定。

孫悟空估計也會想起他的花果山,水簾洞,尤其是在遭遇了不公平的待遇之後,比如不明事理的唐僧的訓斥與懲罰。那裡有他的“孩兒們”,那裡他是大王,齊天大聖。

但是,他們兄弟倆,還是堅持走完了西天取經的道路,

可能是想著比高老莊,花果山水簾洞更大更廣闊的世界吧,誰知道呢。

總不能一直呆在小村莊或者山洞裡吧,取完經回去給村民或孩兒們發發烏雞國帶來的烏雞,女兒國帶來的“魔力水”,讓那些村民們、孩兒們見識見識開心開心,不是更好?

即便像唐僧一樣,意志堅定,信仰虔誠的學霸,也偶爾會破一些清規戒律。(別想歪了,不是“當初留在女兒國會怎樣?”的那種)

本來出家人不打誑語,但是像唐僧這樣的,卻違心地撒了謊。

取經的路上,唐僧遇到幾個強盜搶劫,但是出家人那有什麼錢財,但是強盜兇殘,唐僧沒奈何,打個誑語道:“二位大王,且莫動手,我有個小徒弟,在後面就到,他身上有幾兩銀子,把與你吧。”

那個所謂的“小徒弟”是孫悟空,確實就在後面,但是沒銀子,只有金箍棒...

高考的學子們也是一樣,雖然有些學校管控得很嚴格,可以監控看出,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恰似一張破碎的臉...)幾點幾分,誰誰誰和誰誰誰,一起走進了學校的哪條小巷。

但是,年輕的心,又怎麼會這麼輕易地被壓抑住?

那些看似漫不經心地食堂偶遇,其實都是精心策劃的安排,學校家長管控得再嚴格,也總能找到稍稍放鬆一下的機會。

監控是死的,人是活的。辦法總比困難多。

還有一些相似之處,是在取經/高考之後,可能會更有趣一些。

取經之後,孫悟空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麼?

是要求唐僧把他的緊箍咒給拿掉,孫悟空的壓力,有一大半來自這個緊箍咒,師父稍有不滿意就會嘴裡唸唸有詞,不論是在身邊,還是遠在天邊,緊箍咒一念,孫悟空就會頭疼難忍,死去活來的。

所以取經之後,悟空就對唐僧說:“師父,此時我已成佛,與你一般,莫成還戴金箍兒?”

唐僧也並不感到驚奇,說道:“當時只為你難管,故以此法制之,今已成佛,自然去矣。”

取經成佛之後的喜悅,讓過去的一切不快都變成了過往雲煙。

高考的學子們呢,把那些書本、習題扔出窗外?有些人會這麼做,就像路遙在寫完長篇鉅作《平凡的世界》之後,下意識裡做的第一個動作,就是把自己手裡的筆,扔出了窗外,當時的心情,一定和那些高考的學子們差不多吧,估計嘴裡都會嘟囔著:

“終於結束了...”

當然,有些學子們可能會更進一步,會把那一直束之高閣的手機拿出來,打開相冊,選一張相片給父母看,並說道:“看,這是我男/女朋友!”

(年輕的心是監控不住的)

父母的反應呢,估計會和唐僧差不多,並不會大驚失色,拍案而起。(心想,其實我們都知道,媽媽們有多八卦,你知道嗎?)

而是會點上一支菸,或是會心一笑,平靜地說:“孩子,你以後還會遇到‘一片森林’。”

取經之後,表現得稍顯奇怪的是豬八戒。

豬八戒在取經的路上,表現出來的是特別喜歡吃,齋飯饅頭,多多益善。

估計在取經的路上,豬八戒一定會想,“等取完經,我一定要吃它幾百個饅頭,把以前的損失補回來。”

和高考的學子們一樣:

“等考完試,我一定要睡它個三天三夜,把覺補回來。”

“等考完試,我一定要通宵玩遊戲,玩個痛快盡興。”

但是取完經,在陳家莊,陳家二老看茶擺齋,八戒卻像變了個人,也不怎麼吃了,孫悟空都問:“呆子也不吃了?”

八戒道:“不知怎麼,脾胃一時就弱了。”

這個回答,有點詭異。

好像無法解釋,但是仔細想想,又好像也無需解釋。

取經已經完成了,高考已經結束了,但是那一段經歷永遠是最特殊的,它讓那時的一切都變得有點特殊。

最後,不論高考的結果如何,其實,青春的經歷是最重要的。

套用《最好的我們》裡的一句話,送給莘莘學子們,你一定會成為最好的自己,只是中間“隔了一整個青春”,這段時光一定會成為你以後最為想念,而又再也追不上的時光,此情可待成追憶呦,只是當時已惘然啊。

......

以後,

你才會發覺,

那時候的饅頭很好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