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生活教育导读》读后感

细微处见伟大一一谈陶行知的教学改革

陶行知的伟大在于他仆下身子全身心把自己投身于教育活动中,一个人干着一个国家该干的事,他主导成立的教育社团干着国家教育部的事,却不拿国家的钱财,自己还筹资以支持教育社团的活动。他有伟大理想,他能从小处做起,在细微处更见其思想先进,方法恰当。

如他在主持南京高师、东南大学教育科时,改教授法为教学法。虽一字之变,但他看准了学校教育的一些弊端,“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好像是学的事体,都被教的事体打消掉了”,提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于学的法子”,“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必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

这也使我想到“教学”二字的含义。学校最大的工作就是“教学",“教"简单地理解就是教师的事,教师手把手教会学生,例如语文中的字怎么写?句子如何理解?段意怎么总结?体育中的一些动作怎么规范地做?等一些知识性的问题需要老师“教",那么有些学生无师自通或接受程度好的学生能否当老师助手去教其他学生?前一阵子我们称之为“兵教兵”,这也符合陶行知“民主教育”思想。

“学”就是学生的学习,是学生接受老师“教”的过程。

陶行知要求教育要以学生的“学”为主体,老师的教要和学生的学相结合,也要调动教师自己的知识储备,找到适合的方法。“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且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

现在的老师都重视了教与学的关系,为什么没有闯出自己的路子?可能是缺少陶行知先生仆下身子从小处研究解决问题的精神。

一点浅见,不足挂齿,投石问路,敬请指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