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转型之路 促升级发展——麻城市强力推进地标优品工程建设

资讯湖北报道( 通讯员 万永庄 刘清晖 朱光波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市先后举办3次大型直播带货活动,10多款地标优品先后亮相,截至昨日,订单成交量超1000万元,‘带货’效果明显。”4月24日,麻城市商务局局长熊林波说。

近年来,麻城市围绕在思路、产业、业态、市场等方面的转型发展,积极推进消费扶贫和地标优品工程建设。

在思路方面,注重线下向线上转型。该市每年安排3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实施地标优品工程和发展电商,鼓励农产品龙头企业与电商平台合作,开发有核心竞争力的线上产品,鼓励贫困户开网店、当网红、卖网货。在市区建设2000余平方米的地标优品体验馆,在郊区建网红直播间、创新创业园和云仓基地。还具体安排3名市领导负责地标优品和消费扶贫。

在产业方面,注重单一农业向三产融合转型。融合发展线上经济,学会卖图片、卖故事、卖品牌,打造“菊花 +”。深入挖掘菊花文化,推出菊花一首歌、一台戏、一本书、一条线,举办菊花文化旅游节,打造“菊花+文旅”。谋划菊花大健康产业板块,推进国家级三产融合示范园创建,建设菊花文化小镇和菊花美丽乡村,打造“菊花+大健康”。突出菊花“药食同源”,推出菜品丰富、种类多样、健康养生的“福菊宴”,争创“中国菊花宴之乡”,打造“菊花+美食”。加强福白菊药理研究和成果转化,通过同仁堂、九州通等知名药企,将福白菊纳入防治新冠肺炎的中药方,打造“菊花+抗疫”。

在业态方面,注重单一线下向线上线下结合转型。积极推进黄冈扶贫馆·麻城馆建设,按照应进尽进原则,鼓励企业上线地标优品;与淘宝、京东、拼多多等大型电商平台对接,共建麻城馆。疫情发生以来,开放麻城信息网、百事卖等本地10家电商平台,累计接收订单10万余单,销售额超过800万元。开办“掌上农校”加强培训,指导农户将老米酒蒸馏提纯成白酒,解决老米酒滞销问题;指导农户开展油茶林低改,解决油茶林无人管、不会管的问题。

在市场方面,注重盲目投放向精准投放转型。运用大数据,摸清麻城人在外分布情况,在武汉、广州、深圳等在外麻城人聚集地,设立麻城地标优品专柜、福菊堂、鱼面馆和油茶体验馆等,发展老乡经济。积极发挥商会纽带作用,招引一批优质地标优品加工企业,推广宣传麻城优质产品。发挥疫情期间组建的“买菜群”“服务群”作用,推动微信群与本地电商平台有效对接,发展朋友圈经济,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举办抖音、网络直播带货活动,发展“粉丝”经济,中燃集团与该市签下700万元的订单,明钼科技半小时销售总额近200万元,菊花眼罩单品创下131万元的麻城地标优品销售新业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