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进入“下半场”,防控“由静转动”,武汉的小区是怎样做的?记者探访…

4月14日,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新冠肺炎疫情社区防控与服务工作精准化精细化指导方案》,明确“不得采取对社区管理‘一封了之’、对居民出行‘一禁了之’、对外来人口‘一拒了之’等简单化防控手段。”而进入常态化防控新阶段的武汉,疫情防控由“静”转“动”,社区又该如何面对新的大考,其中又存在哪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呢?

4月8日,武汉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人员凭健康码有序流动,这让平静已久的武汉市武昌区积玉桥街道新生里小区又逐渐“热闹”了起来。

播放

暂停

进入全屏

退出全屏

00:00

00:00

重播

刷新

试试


战疫进入“下半场”,防控“由静转动”,武汉的小区是怎样做的?记者探访…

新生里社区属于没有物业管理的老旧小区。疫情期间,小区一千户,2000多人的疫情防控和生活保供,都由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一肩挑”。

战疫进入“下半场”,防控“由静转动”,武汉的小区是怎样做的?记者探访…

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新形势,社区书记马丽准备了三张不同的出入证明,从4月15日起全社区推行。

战疫进入“下半场”,防控“由静转动”,武汉的小区是怎样做的?记者探访…

第一天施行通行证管理,一些居民有些不理解。作为小区的老居民,57岁的志愿者黄正钱只能耐心做街坊们的工作。

战疫进入“下半场”,防控“由静转动”,武汉的小区是怎样做的?记者探访…

战疫进入“下半场”,防控“由静转动”,武汉的小区是怎样做的?记者探访…

黄正钱的女儿黄呈,是新生里社区的网格员。为了帮助女儿做好社区服务工作,黄正钱报名成为了志愿者,和女儿并肩作战,一直到现在。

战疫进入“下半场”,防控“由静转动”,武汉的小区是怎样做的?记者探访…

老旧小区,老人多,很多人没有智能手机。信息传递和物资保供,都需要社区工作人员一对一服务。

战疫进入“下半场”,防控“由静转动”,武汉的小区是怎样做的?记者探访…

对于不方便出门的困难群众,网格员直接送菜上门。

战疫进入“下半场”,防控“由静转动”,武汉的小区是怎样做的?记者探访…

战疫进入“下半场”,防控“由静转动”,武汉的小区是怎样做的?记者探访…

疫情发生以来,武汉全市1.8万名社区工作者、4.86万名下沉干部战斗在3349个社区(村)防控一线,5万余名志愿者戴上口罩挺身而出,共同筑牢了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

如今,随着下沉干部有序撤离,志愿者复工复产,社区防控压力其实只增不减。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实现防控常态化呢?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费军认为,应该充分动员多元主体参与,由基层党组织领导,社区工作者牵头和指导,居民自治组织来讨论防控常态化的目标以及实施细节,实现目标手段,评价标准,志愿者参与部分具体事务的落实。

战疫进入“下半场”,防控“由静转动”,武汉的小区是怎样做的?记者探访…

目前,费军正在带领团队研究一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居民自治单元下沉与城市社区治理改革研究》,他认为,实现常态化除了人力资源的“软实力”要跟上,信息化手段的“硬实力”也必不可少。

战疫进入“下半场”,防控“由静转动”,武汉的小区是怎样做的?记者探访…

另外在费军看来,实现防控常态化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区工作者队伍,需要不断完善激励机制,逐步落实保障措施, 提高社区工作者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据了解,今年4月1日,武汉出台《武汉市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提出从大幅提高社区工作者报酬、面向社区工作者定向招录公务员等举措入手,不断推动社区工作者队伍职业化,让社区工作有尊严、有价值、有奔头。

门禁安保、日常消杀、停车管理、设施保障,居民身边普通的物业人,在此刻成为了守护者、逆行者。

战疫进入“下半场”,防控“由静转动”,武汉的小区是怎样做的?记者探访…

随着城市“解封”,武汉战“疫”已进入下半场,当下沉干部和志愿者有序撤回,物业人员难免遭遇“不听劝阻”、“质疑是否有权、合法”等问题,甚至引发矛盾冲突。

战疫进入“下半场”,防控“由静转动”,武汉的小区是怎样做的?记者探访…

目前,居民不再局限于基本生活物资的团购,而是以多样化、个性化的团购和外卖为主,单量激增。为了减少非必要的外出,物业工作人员尽可能送货到家。

战疫进入“下半场”,防控“由静转动”,武汉的小区是怎样做的?记者探访…

疫情发生以来,全国20多万家物业服务企业、1000多万物业人积极行动为抗疫防疫做出努力,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基层社区公共卫生供给和应急管理力量的不足。武汉市江岸区房管局法律顾问雷纪超认为,当前,把物业管理纳入基层社会治理刻不容缓。

战疫进入“下半场”,防控“由静转动”,武汉的小区是怎样做的?记者探访…

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基层社会治理力量从哪里来?一组数据告诉你,基层社会力量主要由4部分构成,分别是社区人员,一般按照1:500配备,也就是说5000户的社区配10个人;业委会,一个小区配备5至11人,武汉市小区无论多小多大,业委会成员最多11人;志愿者,不限人数,但有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不稳定;物业,以江岸区为例,江岸区约有30万户居民,一线物业人员有1万2千人左右。

战疫进入“下半场”,防控“由静转动”,武汉的小区是怎样做的?记者探访…

实际上,雷纪他们正在着手研究的,不仅仅是防疫常态化的问题,而是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构建,探索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

战疫进入“下半场”,防控“由静转动”,武汉的小区是怎样做的?记者探访…

直播微视评:

这个时候,不要做不一样的烟火

社区,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抗疫阻击战中,从街道到小巷,从楼栋到门户,每一个社区人都在战斗,当防控进入常态化,社区依旧是压力山大。

做好社区防控常态化,离不开一个关键词,那就是“我”。每个“我”在疫情期间培养起来的好习惯,千万不要随着复工复产抛之脑后,除了出入小区扫码测温、出门戴口罩勤洗手这些最基本的之外,公共场所不贴身排队、餐厅吃饭保持距离,聚餐实行“分餐制”等等,也是我们要坚守坚持的。

防控常态化,功夫在“常”,责任在“我”。每个“我”都要继续坚持防疫形成的好习惯,继续遵守防疫的各种措施,继续绷紧心中防疫的弦。不要做那个不一样的烟火,而要做最自律的“烟火”,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真正迎来久违的烟火。

战疫进入“下半场”,防控“由静转动”,武汉的小区是怎样做的?记者探访…

来源:湖北经视《经视直播》

记者:史梦诗 孙亚光

评论员:瑞瑜 梦诗 | 视频编辑:沈婷

编辑:汤巧霞 | 主编:天然、田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