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死后,刘禅下令清查其家产,得知了什么真相使他当场摔杯子?

既无忘


诸葛亮去世前,给后主刘禅上了一个自己的财产表。

用意就是来说明自己给后人留下的遗产的情况,大致他家的财产就是桑树八百株,土地十五倾,除此之外,再无余物。

刘禅看到这样的财产表,看到了这样清廉的诸葛亮,是感动呢?还是感动呢?还是感动呢?

在我们的想象之中,刘禅应该是感动的吧。

但是,实际上刘禅会相信诸葛亮所说的吗?

他若是相信的话,他若是对诸葛亮很满意的话,他就不会在诸葛亮死后,立刻把丞相的职位给废掉。

可以说在诸葛亮活着的时候,刘禅一直都是很郁闷的,因为他一直都是活在了诸葛亮的淫威之下。

诸葛亮对他的管教是十分的严格的,一旦诸葛亮发现刘禅松懈了,沉迷酒色了,就会当面斥责他。

面对诸葛亮的斥责,刘禅也不敢有任何怨言。

因为他还清楚的记得,他的父亲刘备去世的时候,叮嘱给他的话。

刘备先是让刘禅拜诸葛亮为义父,要对诸葛亮的话言听计从。

若是诸葛亮觉得,刘禅不是自己要辅佐的人,是个昏庸的主,诸葛亮就有权利废掉他。

正是这些言语,刘禅记在了心理。然后,他不敢顶撞诸葛亮的。

据说刘禅在诸葛亮活着的时候,就没有怎么出去游玩过,诸葛亮去世后,刘禅去了一趟都江堰,他感觉自己开眼界了,天下还有这样的美景。

可想而知,诸葛亮对刘禅看管的有多么的严。

正是刘禅对诸葛亮不满,所以在诸葛亮去世后,很多大臣都说诸葛亮的坏话,给诸葛亮穿小鞋,他们说诸葛亮担任蜀国丞相几十年,他怎么可能就这点家产。

他们还说诸葛亮,利用职务之便,贪污过多少银两,霸占了多少良田。

刘禅听到这样的言语,简直就是怒不可遏,于是,他就下达了严查诸葛亮财产的这件事。

刘禅也不相信,诸葛亮这么一个响当当的风云人物,只有这么一点家产的,他的心里想的是让诸葛亮身败名裂的。

但是,调查人员给刘禅回复诸葛亮的家产的时候,犹如扇了刘禅一记响亮的耳光。诸葛亮去世前,上的那个表,确实就是他的全部家产。

你说,刘禅听到这个消息,他怎么不发怒呢?

毕竟诸葛亮光明磊落,鞠躬尽瘁,为蜀国耗尽了生命,他不但不知感恩,反倒是还猜疑人家,你说这不是彻头彻尾的白眼狼吗?

刘禅得知真相之后,面对群臣的时候,只好把杯子给摔了。

言外之意就是说,我是相信丞相的为人的,都是你们这些小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猜疑这猜疑那,你们不说诸葛亮贪污军饷,霸占良田吗?如今已经水落石出了,你们怎么没有让你说话了。

刘禅之所以摔杯子就是心虚,就是给自己找个台阶下,就是把要查诸葛亮的这个事转移到大臣们身上。

说白了这个锅,他刘禅是不背的。


汉史趣闻


刘禅的确对诸葛亮心怀不满,有两点可以佐证:

其一,诸葛亮死后,刘禅禁止奔丧。

古人有礼,死者为大,奔丧是完全合乎情礼的行为,然而诸葛亮刚刚驾鹤西去,三军便接到了刘禅的密令:“禁止奔丧”。

《三国志谯周传》有载:“亮卒於敌庭,周在家闻问,即便奔赴,寻有诏书禁断,惟周以速行得达。”

这段话的大意是说:诸葛亮死于交战之中,谯周得知消息后,即刻出发前去奔丧,然而等他抵达后,刘禅却下了诏书,禁止奔丧,全军上下,唯独谯周提前赶到,完成奔丧之举。

从“诏书禁断”四个字可以看出,这是刘禅亲自下达的命令,而“禁断奔丧”,虽然也是诸葛亮生前的意思,为的是防止他的死讯传出,容易被魏军利用,以此扰乱蜀国军心,但抛开这一点,即使单独为诸葛亮举行秘密葬礼,于情于理也没有丝毫不妥,且不需要告知天下,只是简单举行一番仪式,表达对于他一生所做贡献的敬仰与恭送即可。

然而刘禅却下令禁止奔丧,这也就意味着除去唯一前去奔丧的谯周,几乎无人为诸葛亮送行。

从这个角度来说,刘禅对诸葛亮是心怀不满的,毕竟诸葛亮活着的时候,刘禅在整个蜀国朝野的话语权并不重,甚至达到事必征求诸葛亮意见的程度。

我想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君王,能心甘情愿让谋臣把持朝政,即使这位谋臣是先王刘备万分信任的诸葛孔明,但归根结底他也只是“臣”,刘禅则是“王”。

其二,诸葛亮西去后,全军乃至民间均呼吁为其立庙,以表彰其生前卓越功绩,然而刘禅再次予以拒绝,甚至不听取相关意见。

以研究古代人文著称的文献《襄阳记》中,曾有如下记载:“亮初亡,所在各求为立庙,朝议以礼秩不听,百姓遂因时节私祭之於道陌上。言事者或以为可听立庙於成都者,后主不从。”

仅看最后四个字“后主不从”,便可了解刘禅大概的旨意,“亮初亡,所在各求为立庙,朝议以礼秩不听”,说的正是诸葛亮刚刚离世,各地官吏与百姓便请求为其立庙,然而刘禅却对此不予理睬。

他给出的理由其实也很正确,汉朝时便规定只有皇帝驾崩才能立庙,其余人等,一律无此待遇。

然而之后由于民间舆论太过猛烈,各地百姓不断请求为诸葛亮立庙,刘禅眼看民意难违,最终只得为其立庙,以平民息。

综上所述,刘禅对于诸葛亮的确心怀不满,毕竟刘禅在位早期,诸葛亮始终大权在握,虽然他并无谋反之意,但对于刘禅来说,整个蜀国朝野并非自己一人说了算,之前刘禅年纪尚幼,对治理国家等同无知,自然大事小事皆言听计从于诸葛亮,然而随着刘禅年纪渐长,欲望与权力不断扩大,有了自己的想法之后,在某些关键问题上难免就会对诸葛亮心生异见。

而之后刘禅带人抄了诸葛亮的家,更能直接说明问题,如果刘禅当真对诸葛亮深信不疑,自然也不会轻易听信宦官黄皓的谗言,从而做出抄家之举。

为泄心头之恨,刘禅思索半天,最终决定给诸葛亮扣一顶贪赃枉法的帽子,但既然要定罪,就必须得拿证据说话,于是下令清查诸葛亮的全部家产。

然而找遍诸葛亮全家上下,却并未找到贪污物证,与此同时,刘禅看到了诸葛亮亲自给他写的一封书信,名为《自表后主》,信中提到:

“臣初奉先帝,资仰于官,不自治生。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

这句话可以总结为,诸葛亮声称自己并无多少财产,只在成都有桑树八百株,田地十五顷,子子孙孙完全可以凭借这些家产自供自足。

刘禅起初对此表示不信,结果下属在清查过后,如实禀报称,诸葛亮确实只有八百株桑树与田地十五顷。

得知这一结论后,刘禅发现与诸葛亮的家产与他信中提及的分毫不差,刘禅因而对自己恼羞成怒,认为完全找不到能抹黑诸葛亮的把柄,由此勃然大怒,一气之下摔了杯子。

总体而言,刘禅对于诸葛亮是又爱又恨,爱的是蜀国没有诸葛亮,就如同马失前蹄,恨的是诸葛亮在世时对朝野操控太深,一度威胁到刘禅的地位。

所以不管怎么看,刘禅对于诸葛亮的感情都是极其复杂的,你说他恨诸葛亮,的确恨过,说他爱诸葛亮,他也爱之深切,不惜在诸葛亮死后,重用他的儿子诸葛瞻。

诚然我们后人看待古人的角度,也只是通过流于后世的史料去推测,具体当时如何,正如那句名言所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


钱品聚


在一代名相诸葛亮死后,皇帝刘禅的确派人抄了他的家,这里面是刘禅做了几十年皇帝的屈辱和压抑造成的。



遥想当年,刘备带领众人驻扎在白帝城,此时的昭烈帝已经明显感觉到自己命不久矣,于是召来了他的得力谋士诸葛亮前来。

《三国志》中记载刘备是这样说的,“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您的才能很高,一定能成大事,如果我孩子能够辅佐就辅佐,不能成事您就取而代之。



这句话包含了刘备对诸葛亮的肯定、期望,同样也包含了对诸葛亮的不信任!如果此时的诸葛亮答错了问题,那就是杀身之祸,谁知道当时的处境不像后来曹叡托孤司马懿那样门外埋伏了刀斧手呢?所以诸葛亮成为托孤大臣,也是有一些威胁因素在里边的。

从这件事中就可以揣摩出刘禅对于诸葛亮,是有很大顾及的,这是一个有才能、有实权,而且随时能将自己废掉的一个人。幸亏他的父亲同时还安排了李严为托孤大臣,来制衡诸葛亮,并命令赵云保刘禅安危。



那么同时为托孤大臣的李严结局怎么样呢?处处受到诸葛亮的针对打压,甚至因为北伐过程中李严负责的粮草没能及时运送到前线,而被诸葛亮废为庶人!大家想,李严是先帝封的托孤大臣,而如今诸葛亮仅因为这件事直接给废了,而且还是皇帝刘禅求情之下仍然给废的。这样的一位丞相,帝王能不忌讳?

而且诸葛亮通过北伐将军权牢牢抓在了自己的手中,又将李严废除,从此独揽军政,一家独大。我想如果诸葛亮再年轻十年,想必就如同当年的曹操,以后的司马懿一般了。刘禅本质上已经是个傀儡了,军政命令皆不出自己,所以当时这位小皇帝是十分怕诸葛亮的!



还有一件事就是诸葛亮在北伐之前写了一篇《出师表》,详细安排了自己不在朝中这段时间作为皇帝的你该做什么、怎么办、听谁的话。诸葛亮临死之际对身后事也做了详尽的安排,《蜀书》是这样记载的“臣若不幸,后事付以蒋琬”。这些命令式的进谏对于一个帝王能忍受的了这样的束缚吗?刘禅本不是傻子,因为身边有位权臣而不得不充当傻子!

在长达几十年的压抑与恐慌中,刘禅终于等来了机会,他的相父、威名赫赫的诸葛亮去世了。



松了一口气的刘禅,首先做的就是不给他立庙,而且派黄皓、习隆清抄了诸葛亮的家。

古代是很重视礼仪名节的,这无论生前还是死后这都是十分重要的事,你不给他立庙、不让人奔丧,这就是对一个人莫大的侮辱!这就是刘禅发泄的一个方法。

另一个方法抄家!派了人浩浩荡荡到了诸葛家,查了半天只查到几百棵树、十几顷土地,家境如此清贫,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



看到这个结果,刘禅是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啊,一个丞相,就这么点家产,如此清廉怎么会谋朝篡位呢?想想他对自己的叮嘱才明白,这一切都是为了自己、为了国家好!于是听从了诸葛亮的遗言,重用蒋菀,并且善待诸葛亮后人。但是丞相他是万万不敢立了!


土豆夜谈


家无余财。

诸葛亮六出祁山却病史于五丈原,这位蜀汉军师带着满怀的遗憾去找主公刘备了。虽然蜀汉土地贫瘠,人口较少,但诸葛亮身为丞相,深知:“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也。”所以他为官节俭,力戒奢华,造就了整整一个廉政时代。



那诸葛亮究竟有多少家产呢?

诸葛亮曾经对刘禅说过自己的财产情况,这就是《自表后主》,原文写道:“臣初奉先帝,资仰于官,不自治生。今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这份上表实际上就是诸葛亮为官以来的个人财产清单。

可以看到,诸葛亮自述自己只有薄田十五顷,家人可以依靠这些土地自给自足,除了工资之外,没有别的灰色收入。我死的时候,如果有多余的财产,那我就是辜负了陛下对他的信任。



刘禅清查其家产统计。

诸葛亮死后,宦官黄皓进谗言,说“丞相为官这么多年,怎么可能只有这么一点儿财产呢?他是在骗陛下吧。”刘禅一听也对,就派他前去清查诸葛亮的财产,结果就是除了诸葛亮上报的那些,家中再无余财。



刘禅听完当场发怒,很有可能的是觉得自己不应该听信谗言,怀疑诸葛亮的忠诚。一怒自己,二怒小人。


历史伶俜者


诸葛先生长于理政,短于军事。困于蜀地一角,无奈只有先发制于人才有希望。所做一切均为绝望中奋力拼搏进取,此行为为儒家之典范。所以后世才有如此之高的评价。记住任何历史都是为现实政治服务的,在这点上,诸葛先生就是儒家的圣人类的人物,特别是明以后。但相比当时实际情况,诸葛先生也的确比较贤良淑德。看似吹捧的话,但实际诸葛先生一人压住了整个蜀地门阀士族,没造成类似魏晋之际的血腥屠族,和东吴大族争斗。这些矛盾一直延续了整个魏晋南北朝,八王之乱,永嘉之乱,侯景之乱等血腥杀戮。诸葛先生一死,蜀地就乱了!关键就是压制不住本地和外来的士族矛盾。刘禅其实是个随和之人,所谓重用宦官等小人,也是儒家春秋笔法,好像不重用就会成刘邦,其实为了自身安全刘禅必须重要宦官。主要就是刘禅无可以依靠的势力。对诸葛先生的一些看法其实是门阀士族们的争斗,先生不在了,当然要算账了。


沙中土大溪水


1、在我看来,诸葛亮更应该教会刘禅做一个好皇帝,而不是在刘禅不懂得时候,所有的事情都是他亲力亲为。在刘禅小的时候尚且可以,但是等刘备长大了难免有逆反心理,有别的想法。毕竟是一国之君,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功高盖主的例子不在少数,但是能得到善终的又有几人?诸葛亮既得善终,死后难免迎来刘禅情感上的爆发。

2、刘禅虽然百般无奈,也只能在诸葛亮在世时,在危急存亡之秋忍气同声。诸葛亮死后,刘禅身边没有了亲近之臣,掌握了实权后,当然要做些文章,命人清查诸葛亮的家产。然而,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诸葛亮家徒四壁,另刘禅没有想到的是,这么一位治世能臣家里仅有桑八百,薄田十五顷。刘禅本想踩着诸葛亮壮大一下自己的声威,没想到诸葛亮却是一清二白,因此摔杯情由可原。

综上所述,我认为刘禅摔杯的原因有两点,其一是抒发多年被功高盖主的不满情绪,其二是本想踩着诸葛亮树立自己的威望而没能如愿的愤恨。

笔者是历史领域创作者,欢迎提出不同的意见,评论转发。


老王读历史


帝王心术,无非是怕别人削弱自己的权力。可怜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看看琅琊榜,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云瑞将军的数码港


诸葛亮可以说是蜀汉的功臣,刘禅就是因为有诸葛亮的辅佐,所以他们家的江山才得以稳固和拓展的。但是,刘禅并没有为此而感谢诸葛亮。

恰恰相反刘禅对诸葛亮有一股莫名的恨意。

这股恨意在诸葛亮活着的时候,刘禅是不敢表现出来的。因为就在他的父亲刘备去世的时候,刘备告诫他的话,他一直都还记在心里。

刘备死前让他一切大小事情,都听诸葛亮的安排,并且刘备还对诸葛亮说,刘禅能辅佐,就辅佐,不能辅佐就可以把他给废了。然后有诸葛亮取而代之。

就是这句话,对刘禅的震慑力很大。

刘禅当然愿意当国君了,所以,在刘备死后,他对诸葛亮的所作所为,都是听之任之,不敢有半点怨言。

这时候虽说刘禅是名义上的国君,但是,国家大事全部都是诸葛亮一人说了算。

刘禅当这样的国君,他若是对诸葛亮没有意见,那才是见鬼了。

诸葛亮对刘禅的管教也是很严格的,刘禅不能有娱乐活动,必须每天埋头苦读,或者听诸葛亮讲一些国家大事。

每当刘禅和自己的妃子在一起的时候,只要被诸葛亮看到,都会被诸葛亮训斥一顿的。

因为诸葛亮的管教很严,刘禅这个国家领导人,过的生活和傀儡没有任何不同。

所以刘禅整天除了待在宫里之外,根本就没有任何外出的机会。

大家都知道成都有一个十分著名的景点,就是都江堰。可是,就是这个都江堰,刘禅竟然都没去过,他第一次去,还是在诸葛亮去世之后。

因为诸葛亮去世了,也没有人管教他了。

所以,他把成都游览了一遍,当他到了都江堰的时候,他感慨了一下,原来成都这里还有如此壮观的景象。

你看刘禅在诸葛亮的阴影之下,活的是多么的悲惨呀。

到了诸葛亮去世之后,刘禅对丞相这个职位简直就是反感到家了,所以他索性就废除了丞相制度。

这时候的刘禅终于把权力握在了自己的手里,当他听有人说,诸葛亮在担任丞相的时候,贪污过很多银两。

听到这里刘禅就开始兴奋了,因为他终于找到惩治诸葛亮的缘由了。

诸葛亮去世前,给刘禅上过一份遗产表,说他们家只有桑树八百株,土地十五倾,除此之外,再无余物。

但是,刘禅对这份诸葛亮的遗产表并不相信,他觉得诸葛亮在蜀国当宰相这么多年,怎么可能才这点财物。

所以,当他听有人说诸葛亮生前贪污的事情之后,他就派了人去查。

查的结果,让刘禅大失所望。

原来诸葛亮家的家产,正是他上书的那些。这就是等于刘禅自己打了自己的脸。

他当场摔了杯子,即是为了没抓到诸葛亮的把柄而愤怒,又是因为那些人诬告诸葛亮,让他丢了脸。毕竟诸葛亮鞠躬尽瘁,为国事操劳而死,他竟然不但不知感恩,反倒猜疑人家,实属白眼狼一个。

所以,他只能摔杯子来表达自己的愤怒。


史学达人


阿斗之才,其实远高于诸葛亮的,刘备是千年一出的大英雄,其子怎么可能真的那么昏庸无能呢。

首先在这个北伐态度上,诸葛亮坚持北伐,六出祁山痴心不改,但阿斗就对北伐并不感冒,只是不敢明目张胆的反对。其实阿斗是对的。 这个道理很简单嘛,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嘛,四川本来就是有利于防守的地方,你有四川的防守地利不用,老是去北伐进攻魏国导致国力消耗一空是蜀国亡国的主要原因。

还有一点就是亡国之君一般就算对方国君宽宏大量不杀你,大部分都是郁郁寡欢而死的,阿斗的乐不思蜀其实不光保住了自己的性命,也保住了自己的衣食无忧,可见阿斗之情商不是一般的高。那不然你又能怎么办?只有让对方感到自己对你没有任何威胁才能保证自己的安全嘛。


混水摸鱼2046


又是这个问题,再回复你一遍。刘禅继位后,诸葛亮把持朝政,刘禅不管做什么都要经过诸葛亮同意,哪怕娶妻也不能娶自己喜欢的美貌的姑娘,而是要遵从诸葛亮的意愿,找贤良淑德的,关于对曹魏作战,刘禅和诸葛亮的想法又南辕北辙,刘禅不想主动出击作战,而诸葛亮就要出击作战,并且打着先帝遗愿,刘禅毫无办法,可以说刘禅一直活在诸葛亮的朝政中。诸葛亮死后,刘禅想死诸葛亮种种,想抹黑诸葛亮,于是命人抄家,其实就是想超出诸葛亮家产,以方便一个贪污的罪名,从而达到抹黑诸葛亮的结果,可事实令人失望,诸葛亮根本没有任何贪污腐败行为,至此刘禅大失所望,摔杯以发泄自己心中的郁闷。最后,为弥补自己的过失,刘禅扶养诸葛亮儿子长大成人,也算是对诸葛亮九泉之下的安慰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