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4年教師,2個“大謊言”,改變了很多學生的命運,也讓他不當教師

沒有人喜歡別人對自己說謊話,因為不想受到欺騙。在當今社會,誠信是個人的“第二身份證”,整個社會對於個人的誠信品質越來越重視。但是,社會是複雜的,有的謊言還真的不好下結論,比如老高的這2個大“謊言”。

老高40多歲,和我住在一個小區。大專畢業以後,最初當過4年鄉村教師。後來通過自己的努力進入鄉政府,縣政府,現在是一名科長。因為我的職業也是鄉村教師,和我很投緣。有一次,他和我說起了在當教師時,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也改變了很多人命運的2個“謊言”。

一、第一個“謊言”,改變了一個小女孩的命運

故事:4年教師,2個“大謊言”,改變了很多學生的命運,也讓他不當教師

本來,按照當時的條件,大專生是應該去初中學校的。當時的鄉聯校領導覺得老高年輕、能力強,派他去了一所小學,準備當作後備校長培養。一下去就承擔了副校長,畢業班班主任兼數學老師,體育老師等多項工作。當然了,那個小學也不大,老師一共就十幾個,大都是本地婦女或媳婦,很多人不喜歡拋頭露面,所以老高,不,當時是小高,就成了理所當然的對外聯繫人,俗稱“跑腿的”。

畢業班一共才27個人。第一節課小高點名時,少了3個。同學們七嘴八舌地告訴班主任,2個轉學了,和父母一起搬到縣城去了。剩下的那個叫吳拉弟的女同學自己不想念書了。

回到辦公室,小高問了一下其他老師,弄明白了情況。原來,吳拉弟家一共4個小孩,3女1男。因為當時教育局考核學校的一個重要指標是學生的流失率。越是小學校,1個流失生佔的比例就越高。所以,在開學的最初一段時間,老師們的一項主要任務就是去勸說這些學生回來讀書。

當天下午放學後,小高在一個順路回家女老師的陪同下,踏上了 人生的第一次家訪之路。在路上,女老師介紹了吳家的情況。老吳家比較困難,一家的收入來源主要是老吳在鄰村石場打工,再加上幾畝地的收入。老吳重男輕女,從孩子名字的叫法上就可以看出來。老大叫吳招弟,小學畢業就不念書了,回家幫媽媽看孩子。老二就是吳拉弟,性格像個男孩子,很調皮搗蛋,讀書一般。老三叫引弟,在一年級。兒子小名叫寶寶,才一歲。

和女老師分開以後,小高沿著一條小路走到一戶人家的外面,這就是老吳家。院牆只有半人高,是用石頭隨意壘起來的,裡面的情況一覽無餘。小高看進去,在挺大的院子裡,一個女孩子正在翻跟頭,旁邊坐著一個小男孩。他隔著院牆問了一句,這是吳拉弟家嗎?小女孩看著他,反問道:“您是高老師嗎?”小高有點奇怪。小女孩說道:“中午他們告訴我的,我猜您肯定要來。”這時候,在家裡幹活的媽媽和姐姐出來了,請小高進去坐下。談到拉弟讀書的事情,吳媽媽嘆氣道,是老二自己不去的,家裡也管不了。拉弟在旁邊小聲嘟囔說,反正明年畢業也不讓我上初中,還不如今年就不念了。最後,好說歹說,拉弟才同意先去學校讀幾天,不好了再回來。小高離開時,吳媽媽讓拉弟送一下,擔心小高在村子裡迷了路。路上,望著旁邊活潑的拉弟,他知道,如果不念書的話,這個女孩子一輩子恐怕會和她媽媽的生活一樣。知識改變命運是那個時代最響亮的口號。他決定要幫一下這個女孩子。

幾天後,在和拉弟交談時,瞭解到她的理想是成為一名女兵。小高故意說,當女兵最起碼是高中生,你要是讀到高中畢業就能去當兵。拉弟聽了,很失望地說,他爸最多讓她小學畢業,就回家看弟弟。小高問為什麼,拉弟回答,他爸想讓她媽媽也去石場幹活掙錢。小高說,只要你願意讀書,我和校長去和你爸爸說。拉弟肯定地點了點頭,說要讀書,想當兵。

沒想到幾天後,拉弟又一次不來上學了 。下午快放學時,拉弟跑到學校找小高。哭著講了事情的經過。原來鄰村的石場生意紅火,準備擴大規模,這幾天在報名招人。吳爸爸給媽媽和姐姐都報了名,所以,讓拉弟回去照顧2個弟弟和妹妹。拉弟今天想了一天,還是想讀高中去當兵。

和校長商量了以後。2個人陪著拉弟回了家。那個時候的農村,人們還是很尊重老師的。校長很誠懇地對吳爸爸說:“你們家3個閨女,就老二比較有闖勁,將來應該會有出息。你難道想讓3個閨女一輩子都在咱村子裡?再說了,閨女有出息了,將來還能幫助她弟弟,是不是?”

最後,吳爸爸雖然同意讓拉弟回去讀書,但是提了一個條件,石場在3個月以後才能在新場地把設備安裝好。所以,如果這3個月,拉弟的成績能進入班級前5名的話,就讓她繼續讀書和上初中。如果進不了,上也是白上,不用唸了。因為知道家裡不想讓她讀書了,上個學期,拉弟學習基本沒有用功,在班裡落到了20名左右,讓父母很生氣。最後,拉弟同意了 爸爸的條件。

因為性格外向,拉弟和老師同學的關係都很融洽。特別是在明白了自己必須上高中,才能有當兵的資格以後,重新回來上學的拉弟學習非常刻苦、認真。但是,第一次月考,拉弟總分只考了第21名。小高鼓勵拉弟不要放棄,一起努力。

接下來的日子裡,在每天放學以後,小高把班裡的學生都留下來完成當天的作業,尤其對拉弟更是嚴格,批評得拉弟好幾次都哭了。幸虧拉弟的性格屬於不記仇的,往往在第二天就又圍著他“高老師、高老師”叫個不停了。這也是小高更加想幫助這個女孩子的最大動力了。老校長在上面下來檢查工作時,特意把放學主動加班的事提了出來,小高還得到了領導的表揚。

故事:4年教師,2個“大謊言”,改變了很多學生的命運,也讓他不當教師

11月中旬,期中考試來了。這也是拉弟爸爸的期限時間。小高明顯感覺到了拉弟考試時很緊張,尤其是這次數學題目比較難,考試完了,拉弟一個人躲在學校操場的角落呆了很久。班裡幾個好朋友也知道她的事情,一起找到小高,擔心地問道:“高老師,要是拉弟沒有考進前5名,他爸爸要她回去怎麼辦啊?”小高故意表現得很為難的樣子,說他也不知道怎麼辦。一個女孩子很神秘地對小高說:“高老師,你可以把小高的分數打得高高的,拉弟他爸爸就沒有辦法了。”小高搖頭說:“不行,拉弟的爸爸要是一看卷子,不是露餡了嗎?再說了,拉弟恐怕也不希望這麼做!”幾個小腦袋湊到一起,商量了一會,其中一個女同學鄭重地對小高說:“高老師,你可以把我們幾個人的成績打得低低的,好讓拉弟超過我們!”望著一張張天真的小臉,小高很感動,但是,他並沒有答應。只是向他們保證一定讓拉弟繼續讀書。

在判卷時,小高故意判得很慢,等其他老師登完分數以後,他大致算出拉弟剛進前10名。認真思考之後,他給拉弟多加了13分,讓她成為了第4名。為了不露餡,小高對同學們鄭重其事地說,他要保存同學們的第一份正式考試的卷子,留作紀念。

當天傍晚,小高又去了拉弟家。告訴吳爸爸,拉弟已經是第4名了。吳爸爸也看到了女兒的努力,加上吳媽媽的勸說,就同意女兒繼續讀書,讓大女兒在家看孩子。

第二天,拉弟悄悄問小高,是不是給她數學多加分了?因為她的數學從來沒有這麼好過。小高說,沒有多加,是最後2道大題,雖然得數不對,可是拉弟的解題思路很特別,是老師沒有講過的,所以給了分數。拉弟聽完,才一蹦一跳地跑了。小高心虛地抹了抹額頭的汗,差點露餡了。

誰也沒有想到,在12月,吳媽媽剛剛去上班沒有幾天,就因為操作失誤導致右手受傷,幾乎不能再做什麼工作。石場在負責看病的同時,只賠了8千元。但是,可以特殊照顧,讓老吳的大女兒去石場的庫房做保管,工作清閒,工資也不低。拉弟的學校生涯又要結束了。

這次,老校長也沒有辦法了,畢竟,吳家的現實困難在那裡擺著。拉弟紅著眼告訴小高,姐姐這段時間照顧媽媽,明年1月正式上班,她也就不來學校了。看著拉弟依依不捨的神情,小高也不知道該怎麼安慰她。

第二天,學校有一個統計資料要交到鄉聯校。前面說了,小高負責學校的“跑腿”工作。於是,抽空小高去了鄉里。在辦公室,小高看到會計在登記一些學生的資料,就問了一下。原來是當年的1對 1資助困難學生的資料。小高趕緊問怎麼報名。會計說早在上半年就報名了。現在是彙總資料。並且全鄉也只有3個名額,困難得太多了,根本不夠。但小高感覺自己好像找到了辦法。

在週末的餐桌上,小高一邊吃,一邊把拉弟家的事情說了一遍。嘆氣道:“可惜了,這個女孩子,我教上以後學習特別努力,已經快進到前5名了,就因為窮,念不起書了。”媽媽也挺同情拉弟。小高說自己想幫助她,父母同意了,問他怎麼幫?小高告訴父母,如果自己直接給錢的話,估計對方不收,所以,他希望媽媽假扮一名捐助者,把錢打給拉弟家人。

週一,小高告訴老校長,有一名熟人在知道拉弟的事情後,想幫助她繼續讀書。2個人又去了拉弟家。校長拉著吳爸爸的手,安慰以後,說:“現在高老師有一個熟人,很有錢,想幫助咱們村子裡學習好但是家庭困難的學生,可以一直幫到大學畢業。學校把這個名額給了拉弟。機會難得啊,家裡再堅持幾年,將來拉弟有出息了,咱們家就有希望了。對不對啊,老吳?”在一家人的勸說下,吳爸爸同意了。

後來,拉弟如願上了初中,高中。期間一直由小高的媽媽出面把需要的學習費用郵寄給吳家。高中畢業以後,小高考上了一所師專學校,現在已經是一個初中老教師了。

故事:4年教師,2個“大謊言”,改變了很多學生的命運,也讓他不當教師

我聽了半天,忍不住問:“拉弟不是想當兵嗎?怎麼成了老師?”

老高感慨地說:“這就是這個孩子最讓人喜歡,也最讓人心疼的地方,太懂事了,又懂得感恩。在高中的時候,拉弟就猜出來是我們家在幫助她。縣高中離我們家不遠,拉弟經常在放假的時候去我們家,一去了就幹家務活,又會陪老人聊天。後來,我媽非要讓拉弟做女兒。這麼多年了,拉弟比我這個親兒子還要孝順呢!高中畢業她的志願改成當老師。原因可能是我影響了她吧,因為她一直也沒有說為什麼。大學的時候,她勤工儉學,基本就很少接受我們家的支援了。”

最後,老高加了一句:“拉弟現在已經有了一個兒子。她給兒子買的玩具大都是各種玩具槍,拉弟說要讓兒子以後去當兵!”

二、第二個“謊言”,改變了老高和很多學生的命運

故事:4年教師,2個“大謊言”,改變了很多學生的命運,也讓他不當教師

前面說了,老高是學校的“跑腿的”經常去鄉聯校辦事。由於他善於和人溝通交流,又很熱心,再加上家在縣城,而那時候的交通不太方便。所以很多時候,鄉聯校不太著急的文件,就由他在週末或週一早上送到縣教育局。

老高參加工作的第三年,有一次,在送資料的時候,那個已經算熟人的教育局人事科的副科長,提醒他,要想調工作的話,就早點動手,因為開始撤點並校以後,就比較難辦了。老高問什麼時候開始,副科長說準確時間誰也不知道,最早半年,最遲一年肯定實行。

撤點並校意思是裁撤小的教學點,合併成一所比較大的學校。目的在於優化教育資源,提高教學質量。我國正式大規模實施是在2001年。從1997年到2010年,我國共減少小學371470所,其中,農村小學減少302099所,佔比達81.3%。

老高當時根本想不到這件事發生的影響。在回去和老校長聊天時,隨口說了一句,縣裡恐怕會合並一些小學。老校長經歷多,在分析了撤點並校的好處以後,擔心如果小學辦在其他村子,首先是學生交通、吃飯怎麼辦?多花錢可能會增加輟學學生;其次是老師們大都家在本村,以後也不方便照顧家裡。

兩天以後的晚上,老校長請他去家裡吃晚飯。幾杯酒下肚,老校長鄭重地對他說:“小高,咱們得把學校留在村子裡呀,要不然,老師學生都不方便。咱們學校裡,其他老師都不頂事,只有你眼光比較遠。”老高本來就是一個熱心腸的人,再加上對學校也有了感情,就和老校長一塊籌劃了起來。

兩人分析,如果合併的話,最有可能是和隔壁村子。2個村離得只有3裡地,規模差不多,都是不太大的村子,集體經濟都不太好。對方學生稍微多一些,教學成績不分上下。但是,對方比較明顯的優勢是,村子緊靠國道,交通便利,很多人家靠運輸發家致富了。本村學校唯一的優勢是提前知道了信息,可以早做準備。最後,兩個人大致分工是:老校長負責提高教學成績和聯絡村裡;他負責對外宣傳,提高學校美譽度,也就是好名聲。

接下來,老校長給學校的老師們開了一個會,把情況講明白,告訴大家,要想以後在村子裡教書,就得努力抓成績。並且注意保密,不能讓隔壁村子瞭解情況。因為涉及到每個人的切身利益,大家一致同意,每天放學以後再加一節課輔導學生。上級要求的各項資料,統一由老高進行潤色加工,以保證質量。

幾個月下來,學校的工作雖然進行得熱火朝天,但是他還是感覺沒有什麼特色,就琢磨著怎麼辦。一天,他正在辦公室批改作業,聽見旁邊坐著的郭老師挪椅子的聲音,抬頭看時,就見郭老師已經站了起來,手上拿個杯子想去倒水。卻不料身子一晃,又坐了下去。同時,杯子掉在桌子上,滾了幾下,掉到地上摔破了。他趕緊過去,問怎麼啦。郭老師停了好一會,說剛才估計起得快了,頭暈得厲害。老高就找了一個杯子,給郭老師倒水,讓她趕緊喝點藥。

故事:4年教師,2個“大謊言”,改變了很多學生的命運,也讓他不當教師

郭老師是民辦教師轉正,因為學歷低,再加上指標緊張,已經40多了,職稱問題一直沒有解決。現在年紀大了,身體一直不好,又得了高血壓和風溼性關節炎,整天就是喝藥。

老高在仔細推敲了一晚上的計劃以後,第二天趁沒人的時候,問郭老師想不想解決職稱問題?郭老師當然想了。他把自己的計劃大致說了一下,讓郭老師幫忙。郭老師比較猶豫,他就開導她:“這樣做,一是為了學校,二是為了學生和老師,三也可能解決了你的職稱問題。一舉三得。您還考慮什麼?”在郭老師同意以後,老高讓她誰也不能告訴,以免麻煩。

老高知道還有半個月左右,就是每年縣裡的正常教學檢查。他提前和一個在市日報社的記者同學打招呼,希望來宣傳宣傳自己的學校,同時陪老同學一起在鄉村玩一玩。老同學說正好有一個同類型的任務,到時候可以來,不過,老高要管招待,他滿口答應。

在準確知道檢查時間以後,老高在頭一天上午邀請老同學到了學校。按照計劃,他請日報社的3個人先在校長室,由老校長介紹學校情況。 自己先上一節課,郭老師也正好有課。課上到一半是時,郭老師的教室裡忽然亂了起來。班長急急忙忙跑到校長室,著急地說郭老師趴在講臺上不動了,快去看一看。由於老校長也不知情,趕緊就往教室跑。幾個記者也跟著。老高隨後也進去了。只見郭老師趴在講臺上,一動不動。老校長著急地推了幾下,郭老師才慢慢動了一下腦袋,低聲說自己頭暈得厲害,心翻,想吐。他提醒老校長,是不是高血壓嚴重了?老同學見多識廣,建議馬上打120急救電話。老高順勢撥打了電話。在等待過程中,老校長讓學生跑去給郭老師婆家報個信。同時,他揹著郭老師去宿舍的床上躺著。時間不長,她婆婆來了。平時婆媳關係挺好的,婆婆看到媳婦這樣子,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就小聲哭開了,弄得周圍的人心裡挺難受的。救護車直接把郭老師送到了縣醫院,老高陪著郭老師的婆婆去了醫院。臨走時老同學說要好好挖一下這件事,能出一個好新聞。

因為郭老師本身身體就一直有毛病,去了醫院一檢查,醫生建議先住院治療。當天下午,老同學打電話,告訴他,明天去採訪。老高建議,先去醫院採訪郭老師,再去學校。

第二天,當縣教育局的檢查人員正在檢查時,一輛採訪車駛進了校園。老校長把情況簡單彙報了一下。記者們很有經驗,順便就採訪帶隊的領導,讓他談一談這件事。帶隊的領導先大大讚揚了郭老師的奉獻精神,然後談到教育局很重視老師們的身體健康,他回去了,就把這件事彙報上去。

中午時,老校長把這兩撥人以及鄉聯校領導,村裡主要領導請到了飯店。由於老校長事先的工作,村裡的村長拍著胸脯保證,學校有什麼需要,村裡一定幫忙。

郭老師因為這件事,當年被推舉為出席市的師德標兵,並在一年以後上了職稱。

故事:4年教師,2個“大謊言”,改變了很多學生的命運,也讓他不當教師

由於學校引起了教育局領導的重視,再加上當年教學成績也爭氣。在第二年的撤點並校中,成功保住了學校。隔壁學校除了低年級學生,都合併了過來。

見老高講完以後情緒不佳,我安慰他:“這件事你雖然弄虛作假,但也是出於公心,沒有為自己謀取利益。”老高問我:“你知道我為什麼不當老師嗎?就是因為這件事。”

我很奇怪,反問他:“因為這件事?”

老高點了點頭,說:“剛合併時,我還挺高興的,覺得為村子裡的老師和學生們做了一件大好事。可是,合併以後,隔壁村子有好幾個學生因為家庭困難不念了,每天的車錢和飯錢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我勸他:“如果去隔壁村子,你們學校也會有不念書的學生呀!”

老高搖了搖頭,說:“不一樣的。我國古代有一個故事,說一個國王偶然聽到廚師在宰羊時,羊叫得很悽慘

,就讓廚師放了那隻羊。廚師問沒有肉怎麼辦?國王讓他去殺一頭牛。我就好像那個國王一樣,只看到了自己村子,沒有看到隔壁村子也有困難學生啊!因為過不了自己這一關,後來,鄉政府要借調一個人去填資料,我就去了。再後來,恰巧有機會我調進了縣政府。一直幹到現在。”

老高停了一會,最後說:“我最大的錯誤,是不應該干涉這件事,順其自然對所有人才是最公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