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羅山革命鬥爭史簡介

來源 : 政府辦 作者 : 佚名

羅山是塊紅色的土地,早在“五四”運動時期,一批在外地求學的青年學生在“五四”浪潮的推動下回到羅山,於1920年成立了“羅山青年學社”,傳播民主思想和馬克思主義。


羅山是豫南最早建立黨組織的縣區之一。早在1925年就成立了黨支部——中共東峰庵支部。1927年3月26日的朱堂店農民暴動,是豫南地區在共產黨領導下最早的農民暴動之一。

1928年3月,中共羅山縣第一次黨員代表大會召開。在羅山黨組織的領導下,於1929年9月17日羅山南部的宣化店一帶進行了著名的“羅南暴動”。在羅山南部地區形成了以宣化店為中心的一塊新革命根據地。隨後,周黨店桂店人民也在黨組織的領導下舉行了暴動,建立了區農會和130餘人的赤衛隊。1930年10月17日,紅一軍攻克羅山縣城。在紅軍的支持下,羅山南部各區、鄉建立了蘇維埃政權,並先後組織發動了莽張王鄉等10餘起農民暴動。11月下旬,在宣化店建立了羅山蘇維埃政府。直至今日,“羅山縣蘇維埃政府”的牌子仍掛在湖北省大悟縣的宣化店。

1932年10月,紅四方面軍撤後,重建的紅二十五軍繼續堅持鄂豫皖根據地的鬥爭。1934年11月16日,紅二十五軍奉命從羅山縣鐵卜的何家衝出發,開始了長征。

抗日戰爭初期,1938年9月,羅山的革命組織配合國民黨胡宗南、孫連仲部隊與日軍進行了著名的“龍山戰役”。此役在以縣城為中心的羅山境內打了20多天,雙方參戰部隊近20萬。戰鬥十分慘烈。1939年春縣城收復時,縣長梅治朝奉胡宗南之命為“龍山戰役”陣亡將士建立了忠烈祠紀念塔,蔣介石和衛立煌為紀念碑題了詞。此二碑至今還保存在縣文博館內。

羅山淪陷後,羅山人民堅持敵後抗日戰爭。李先念率新四軍獨立遊擊大隊於1938年春節前夕來到靈山寺,在該寺的大雄寶殿主持召開了著名的“靈山會議”。此會議使大別山區的敵後游擊戰鬥進入了發展階段。1945年底,共產黨中原部隊5萬人被國民黨30萬軍隊團團包圍在鄂豫邊境。為緩解中原地區的軍事衝突,軍事調處執行部派第九執行小組國、共、美三方代表於1936年1月22日來到羅山縣城,與國民黨地方駐軍軍長及中共中原軍區代表王震等於1月23日在縣城福音堂舉行談判,簽訂了《羅山協議》。《羅山協議》的簽訂,雖然最終未能阻止國民黨發動內戰,但卻在一定程度上給中原部隊在軍事上緩衝的機會,經濟困難得到了某種程度的緩解。

1947年8月,劉鄧大軍進入大別山區,羅山各級黨組織迅速恢復和發展起來,縣區、鄉民主政府也相繼建立,各級游擊隊配合劉鄧大軍到處擺開了消滅敵人的戰場。1949年3月15日,羅山解放。在整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羅山人民為中國革命做出了突出貢獻,有2萬多人為革命犧牲了生命。這是一塊浸透烈士鮮血的紅色土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