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需求減少殺戮,關愛生靈敬畏自然——觀紀錄片《海豚灣》有感

提起保護動物,不禁想到了一部好多年前看的紀錄片——《海豚灣》,該片是由路易·西霍尤斯執導,裡克·奧巴瑞擔任旁白。影片講述在著名的海洋哺乳類動物專家的帶領下,一群動物保護人士冒著生命危險、突破重重阻礙走進了這一海灣,深入現場,記錄下大量海豚被日本人屠殺的血腥場面。於2009年7月31日在美國上映,榮獲2010年第8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長片獎

合理需求減少殺戮,關愛生靈敬畏自然——觀紀錄片《海豚灣》有感

海豚灣 宣傳畫

先來重新看看《海豚灣》講了什麼

在日本本州島最南部的和歌山縣,有個風景美麗的小村鎮——太地町,小鎮上有居民約3600名,其中約1/3從事漁業。表面上看,小鎮處處標榜著對鯨類動物的喜愛:鎮中心樹立著微笑的鯨魚模型,渡船粉飾成海豚的造型,地上石板印有擬人的海豚形象,鎮上還有專門供奉鯨靈的寺廟……然而這些喜愛的背後,卻是讓人毛骨悚然的殺戮。

每年,由於洋流作用,這片海域會經過成千上萬的海豚,漁民們利用時機將海豚驅趕到靠近岸邊的一個地方,供來自世界各地的海豚訓練師挑選合適的對象,而那些被挑剩下的大批海豚,不是被放生,而是被漁民毫無理由地趕盡殺絕……

這些屠殺,這些罪行,因為種種利益而被政府和相關組織所隱瞞。

理查德•貝瑞(Richard O’Barry)年輕時曾是一名海豚訓練師,他所參與拍攝電影《海豚的故事》備受歡迎。但是,一頭海豚的死讓理查德的心靈受到強烈的震撼。從此,他致力於拯救海豚的活動。不顧當地政府和村民百般阻撓,他和他的攝影團隊就像特工間諜一樣,想方設法潛入太地的海豚屠殺場,用偷拍的方式記錄了海豚被屠殺的全過程。

拍攝畫面相信是讓所有觀看這部紀錄片的人都震驚的,藍綠的海水瞬間變成觸目的紅色……海豚的哀叫從有到無……海豚的屍體在水中浮上浮下……日本漁民毫無顧忌的笑談。

合理需求減少殺戮,關愛生靈敬畏自然——觀紀錄片《海豚灣》有感

這部影片給人的震撼是直擊心靈的。為什麼日本人致力於屠殺鯨類和海豚呢?

這個問題,得從日本的歷史說起

1、生存的需要

日本是個島國,耕地有限,加上地形影響,難以發展成類似中國的大規模農耕種植業或遊牧民族的大規模畜牧業。但日本海岸線綿長,有豐富的海洋魚類資源做糧食的補給。很自然的,日本就一邊發展農林種植和養殖,一邊發展漁業。

家禽家畜的稀缺,使蛋白質的來源主要依賴海洋的魚類及大型哺乳類,所以,日本的飲食習慣中魚類佔很大分量。海洋能食用的魚類,都會成為日本人捕獵的對象(包括鯨類)。

這在古代糧食貧乏的時候,無可厚非。就像人類在懂得飼養家禽家畜之前,也是以漁獵、採集來維持生存的。

17世紀初的江戶時代,太地町的漁民們發明了長矛捕鯨法,"鯨魚鎮"太地町成為日本傳統捕鯨法的發源地。一條鯨魚帶來的食物數量遠遠超過其他魚類。

甚至在二戰時期,日本經濟崩潰,糧食短缺,就是通過捕殺鯨魚緩解糧食危機的。

2、利益的追逐

到了現代社會,捕鯨成為太地町居民的重要收入來源。

1986年,國際捕鯨委員會頒佈了禁止商業捕鯨令,但一年後,"以研究為目的"的"限量捕鯨"行為仍然存在,而且日本的海豚和小鯨捕殺量增長了3倍。

現在,平均每年有2.3萬條海豚被日本"合法"圍殺。光是在小小的太地町,就要"處理"1500多條海豚。

合理需求減少殺戮,關愛生靈敬畏自然——觀紀錄片《海豚灣》有感

日本國內約有近80家水族館,其中近半數的園館飼養著鯨類。被抓來的海豚通常在兩年裡都會死去。

落選的海豚,成了市民的盤中餐。5000噸海豚肉出現在日本市場上,大多數普通市民卻根本不會想到,自己吃過海豚肉,因為包裝上寫的是鯨魚肉。

3 、文化的固執

在日本歷史上,鯨魚製品是盛大宴會上和節日裡的美味佳餚。雖然早在江戶時代之前日本就有吃鯨魚肉的傳統,但有組織的捕鯨開始於17世紀初期,那時候,善於捕鯨的男子會被人奉為勇士,成為姑娘們心中的英雄。

獵捕鯨魚類的大型海洋哺乳動物,成為日本民族堅強和勇氣的象徵,成為民族不屈不饒同惡劣自然條件搏鬥的象徵。有著悠久歷史的捕鯨業,成為了日本民族崇尚的“文化”。

日本捕鯨協會就公然宣稱“捕鯨是日本歷史和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禁止商業捕鯨的做法正在掠奪日本文化和傳統中的重要部分”,而日本大地鯨魚博物館的負責人也公開發言,捕鯨不是一項職業,而是驕傲,是歷史。

合理需求減少殺戮,關愛生靈敬畏自然——觀紀錄片《海豚灣》有感

日本捕鯨協會在2006年發佈的一份調查顯示,除10%的人不願評論之外,其餘接近60%的日本人認為,吃鯨肉與日本飲食文化息息相關,應該保留。

這是日本文化固執的一面,日本人敬重強者,更喜歡征服強者,通過征服來彰顯自己的強大。以強者為師,再反超強者,這是日本一貫的價值理念。中國對此應該是有刻骨銘心的體會。

4、政治的示威

日本之所以冒天下之大不韙堅持捕鯨,除了文化上的固執,應該還有其政治原因。

首先,在日本社會,農業和漁業是旗幟性的行業,代表著日本的驕傲。而對於執政的自民黨來說,農民和漁民是大票倉,如果政府公開反對捕鯨會失去大批選民。

其次、現在國際形式雖是美國一家獨大,但歐盟、中國和俄羅斯的發展速度也很快,反觀日本經濟近年發展不如之前。日本政府想通過大肆捕殺鯨魚來釋放一種信號,日本政府依舊有力量,日本人依舊強大。

日本堅持捕鯨,潛意識裡是要和歐美對抗,也是一種政治需要。通過這種方式來顯示自己的文化特徵,收穫日本民眾對政府的支持和信任。

如何評價捕獵海洋哺乳動物的行為,我想除了日本民族外,大部分人會覺得這是一種殘忍的暴行。

理由一:這種行為不合法。

1986年,國際捕鯨委員會頒佈了禁止商業捕鯨令,作為公約的締約國,日本也於1988年停止了商業捕鯨。

但由於《國際捕鯨公約》的第8條規定:任何國家可以根據科學目的擊殺或者捕撈鯨,並應充分利用鯨的身體各部分。這便給日本提供了捕鯨的合法理由,沒錯,就是 “科研捕鯨”!

相關數據顯示,自1988年開始,日本通過“鯨類研究項目”(JARPA),每年仍會捕殺200至1200條鯨魚,這其中包括幼鯨和懷孕的母鯨。

2010年,澳大利亞曾為此把日本告上國際法庭。

四年後,海牙國際法庭責令日本停止這項“致命研究”,禁止他們繼續捕鯨。

日本雖接受了這一判決, 但緊接著,便又設計了新的名為NEWREP-A的“科研捕鯨”項目,重新開始在南極海域捕鯨。

日本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所以才會遮遮掩掩的找各種藉口。

理由二,這種行為違背道義。

人類發展到現代的文明程度,早已經脫離了茹毛飲血的時代。溫飽早已不是威脅我們生存的因素。全球的種植業,養殖業,畜牧業能夠供得起人類的需求。為什麼還要把罪惡的手伸向那些野生動物呢。

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對自然界的掠奪和破壞,已經讓太多的物種滅絕。各種自然動物的保護法,正式出於對瀕危物種的保護而設立的。

禁止象牙交易保護了大象,禁止虎皮交易保護了老虎。八十年代後期,我國承諾了放棄千百年來用犀牛角和虎骨入中藥的習慣,改用其它代用品來取代犀牛角和虎骨……這些努力,不該被某些人或某些團體輕易的就破壞掉。

就算是堅守文化,也不該用殺戮去渲染‘文化’這文明的詞語。

理由三,從健康的角度,食用野生動物也是不可取的行為。

現在科學和醫學都表明,野生動物身上帶有大量病毒和病菌,一旦這些病毒、病菌傳染到人身上,還會出現變異。前幾年在非洲流行的致死率非常高埃博拉病毒,還有今年世界範圍的新冠病毒,都有很大的科學依據最初的病原體可能來自野生動物。

就像《海豚灣》的結尾,很多日本人是知道海豚肉有毒的,當日本的海洋副部長自己都汞中毒時,這是不是大自然對人類的一種報復呢。

人類越是進步,就應該越是警醒,愛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敬畏生靈,敬畏自然,別把大自然的警告當小事,也別等到大自然讓文明重啟時連後悔的機會都沒有。

我是歷史滄瀾,以上觀點若有不妥,歡迎留言指正。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