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因醜事被貶,鬱悶壞了,一生氣就寫了《醉翁亭記》

歐陽修因醜事被貶,鬱悶壞了,一生氣就寫了《醉翁亭記》

《醉翁亭記》意境圖

宋仁宗慶曆年間,歐陽修被貶到滁州,在滁州任上兩年,歐陽修可是鬱悶壞了。文人都是這樣,一旦失意,就一言不合寫詩詞,《醉翁亭記》這篇大作,就是歐陽修在此時創作的。

讀書的時候,只知道文人動不動被朝廷貶到地方,但對於被貶的具體原因,卻並不甚清楚。歐陽修這次被貶,是因一件捕風捉影的醜事,是讓歐陽修有苦說不出。

當時,范仲淹主導的慶曆新政改革失敗,歐陽修不滿革新派被貶,上書替他們爭辯,痛斥宰相賈昌朝、陳執中為奸佞小人。諫官錢明逸為了討好宰臣,就到處蒐羅歐陽修犯罪的證據,經過一番蒐羅,終於發現了可以打擊歐陽修的“罪證”。

一個叫張龜正的人死了老婆,歐陽修就把妹妹嫁給他續絃,但是,張龜正竟然也短命,不到30歲就去世了,並留下一個四歲的女兒,但並非歐陽修妹妹所生,而是原配生的。歐陽修是力主革新的人士,不是那種迂腐之人,就讓妹妹帶著那個四歲的女孩一起回來了。作為兄長,歐陽修就承擔起撫養妹妹和名義上的外甥女張氏的責任。

後來,外甥女張氏長大了,在15歲的時候,歐陽修就讓張氏嫁給了自己的族子歐陽晟,但是張氏比較風流,就跟家中男僕勾搭上了。但是,兩人的姦情敗露了,歐陽晟一怒之下,顧不上什麼家醜,就把張氏和男僕押到了開封府。

當時,開封府的知府是一個叫楊日嚴的官員,此前曾擔任過益州知州,在位期間有欺壓百姓貪腐的行為,遭到了歐陽修的彈劾,弄得楊日嚴非常狼狽,從此二人就結上了樑子。後來,楊日嚴就攀上了宰相章得象,就躲過了一劫,正所謂大難不死必有後福,還升官了,成了開封府知府了。

楊日嚴在審理張氏通姦一案的過程中,發現張氏竟然是歐陽修的外甥女,就惡向膽邊生,一個毒計就設計好了。

歐陽修因醜事被貶,鬱悶壞了,一生氣就寫了《醉翁亭記》

歐陽修這邊呢,聽說外甥女被押到開封府審查去了,還是不堪的通姦罪,歐陽修自己都覺得很羞恥。但是,妹妹卻整天在他面前哭啼,請求歐陽修出手營救。歐陽修知道自己與楊日嚴有過節,去求情也只會被羞辱,就沒答應妹妹的請求。

很快,楊日嚴就把審理的結果上報給章得象,章得象就把這件事告訴了諫官錢明逸,暗示他到開封府走一趟。但就在錢明逸到達開封府的一天,案子出現了撲朔迷離的一幕,本來張氏已經承認是跟男僕通姦,一下子就改口說是跟舅父歐陽修通姦了,並表示男僕只是給自己與舅父通風報信的,並不是與自己通姦之人。

這個結果一出來,猶如一顆炸彈爆炸開來,輿論紛紛指責歐陽修。而楊日嚴和錢明逸就把這件事上奏宋仁宗,並對歐陽修發起了彈劾。宋仁宗本來是不敢相信這件事,但有張氏的供述和畫押,證據確鑿,有心保歐陽修也無法做到啊。於是,宋仁宗就下詔,成立專案組,組長是戶部判官蘇安世,重新調查這件事。

儘管蘇安世是反對改革的人,但為人也算正直,經過一番調查,發現是張氏為了減輕罪行,就配合保守派汙衊歐陽修,二人通姦乃子虛烏有的事。蘇安世就把調查結果稟告宋仁宗,宋仁宗自然是很高興,可以保住歐陽修,但這卻惹得宰相章得象、賈昌朝等保守派不滿了,他們說蘇安世對歐陽修有包庇的行為。他們指出,蘇安世在調查的過程中,發現了歐陽修家中的一些田契,據張氏供述,這些田契是用她的首飾購買的,而蘇安世卻刻意隱瞞這一點,有包庇歐陽修的嫌疑。

針對於,蘇世安也進行了反駁,說沒有證據表明田契是用張氏的首飾購買,僅憑她一面之詞,不能定歐陽修的罪。但是,此時朝中是保守派佔據優勢,御史臺的官員就連續上書彈劾歐陽修和蘇安世,宋仁宗無奈,就以知情不報的罪名將蘇安世罷黜了,歐陽修也被貶到滁州。

歐陽修因醜事被貶,鬱悶壞了,一生氣就寫了《醉翁亭記》

滁州歐陽修紀念館

歐陽修是個名士,最注重名節,如今被保守派汙衊,已經是鬧得天下人皆知。對於天下人來說,真相已經不重要了,因為歐陽修是名人,反而更願意相信他與外甥女通姦之事,可以作為茶飯後的笑談,打發時間。這說明,要扳倒一個人,最好的辦法就是先把他的名聲搞臭,讓他翻不了身。

歐陽修雖然被貶到滁州,鬱悶的不行,但也沒有灰心喪氣,發揮“寬簡而不擾”的作風,取得了一些政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