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最傷感的一首詞作,詞尾一句最是催淚,蘇軾讀後也悲痛不已

文/張強強

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文化點心鋪“:寫文人,讀詩詞,講故事,這裡只講跟文學有關的事情;

宋代最傷感的一首詞作,詞尾一句最是催淚,蘇軾讀後也悲痛不已

作為婉約派一代詞宗,秦觀的很多詞作幾乎都是像在淚水中浸泡過一樣,傷感無比。“文如其人”,這其實是與詞人的性格氣質分不開的。一方面,秦觀才氣縱橫,在“蘇門四學士”中最受蘇軾推崇,被蘇軾贊為“有屈、宋之才”。

可是,另一方面,作為蘇軾最得意的弟子,秦觀也受蘇軾牽連,屢屢遭遇貶謫,一生都處在失意困頓之中。相對於其他三位弟子(黃庭堅、晁補之、張耒)而言,秦觀一生的遭遇和蘇軾最像。但不幸的是,面對命運的坎坷,他卻沒有蘇軾的曠達樂觀。

宋代最傷感的一首詞作,詞尾一句最是催淚,蘇軾讀後也悲痛不已

於是,在一次次貶謫中,多愁善感的秦觀變得愈發憂鬱了。反映在他的詞作中,就是“他人之詞,詞才也,少遊之詞,詞心也”。今天,“文化點心鋪”要與大家分享一首秦觀的千古傷心詞,字字句句浸透憂傷,蘇軾讀後也悲痛不已。全詞如下:

踏莎行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宋代最傷感的一首詞作,詞尾一句最是催淚,蘇軾讀後也悲痛不已

這首詞流傳千古,堪稱是宋代最傷感的一首詞作,詞尾一句“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最是催淚。公元1097年,將近50歲的詩人因新舊黨爭,先被貶為杭州通判,再被貶為監州酒稅。不久,又被貶到湖南郴州,失去了所有官爵和俸祿。

即便如此,朝中的奸臣仍舊不肯放過秦觀,又將他從郴州貶到廣西橫州。這首詞就是詞人離開郴州前寫下的。當時,蘇軾看了這首詞後,哀痛不已,心中湧起一股不祥之感。事實上,寫完這首詞不到三年,秦觀就在滿腹憂愁和無限悲憤中去世了,令人扼腕嘆息。

宋代最傷感的一首詞作,詞尾一句最是催淚,蘇軾讀後也悲痛不已

秦觀死後,蘇軾把這首詞題在扇葉上,連連哀嘆:“少遊已矣,雖千萬人何贖!”不同於蘇東坡的達觀與自如,被貶郴州的秦觀,整個人被迷霧般的憂傷籠罩。春寒料峭的時節,煙鎖重樓,月色淒寒,秦觀對著一盞寒燈,聽窗外杜鵑聲聲哀鳴。

想必,此時漂泊異鄉的詞人,一定會對生命的無常、人生的無奈有深刻的體會吧。詞作上闋寫謫居中寂寞淒寒的環境,融情於景,悽楚迷茫。首句“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出語便傷感迷離。夜霧籠罩一切,一片悽悽迷迷的世界:樓臺在茫茫大霧中消失;渡口被朦朧的月色所隱沒。

宋代最傷感的一首詞作,詞尾一句最是催淚,蘇軾讀後也悲痛不已

其實,樓臺、津渡不一定是詞人眼前所見之景,而是由詞人內心的無處宣洩的愁緒約幻化而成。而“桃園”一語很自然地會讓人聯想到“桃花源”,表明詞人內心離世厭俗的情感。而後“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又將情景拉入悲涼谷底,寫盡詞人心中的孤苦淒涼。

詞作下闕首句“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是說:遠方的親友不遠萬里給詞人送來安慰,卻沒有減輕他的憂愁,反而讓他心中的離愁別緒愈發深重。“驛寄梅花,魚傳尺素”分見於《荊州記》和古詩《飲馬長城窟行》,是古人寄書信表達情意的兩個著名典故。

宋代最傷感的一首詞作,詞尾一句最是催淚,蘇軾讀後也悲痛不已

身在他鄉的遊子,接到遠方親友的安慰,本來應該是高興的事情。詞人為什麼反而更加憂愁呢?因為當時作者身遭貶謫,又臨近暮年,自然北歸無望。看到親友的問候書信,他越發回憶往昔,也越發哀嘆今日的困苦,真是“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最後,詞人悲痛到極點,面對眼前山水,不禁痴痴地問道:“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詞人失神落魄,無人可以傾訴,於是便面對著眼前的郴江說道:郴江啊,你本來悠然自得地圍繞著郴山靜靜地流淌,又是為了什麼要向瀟湘而去呢?真是多麼無奈,多麼哀婉!

宋代最傷感的一首詞作,詞尾一句最是催淚,蘇軾讀後也悲痛不已

關於這一句,筆者認為這其實是詞人在自問自嘆自己好端端的一個讀書人,飽讀詩書,本想為國家做一番事業,就像郴江本來應該繞著郴山流淌一樣。可是,自己卻無端被捲入一場又一場政治鬥爭漩渦中去,陷入絕境。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千百年來,這個千古名句賺取了無數文人墨客的眼淚,也讓秦觀這個“千古傷心之人”得到了無數後人的同情。關於一句,親愛的讀者,您是怎樣理解的呢?歡迎下方留言分享!

(文中圖片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作者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