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企業慌亂建群,出現的問題

  1. 員工完成任務,沒質量。

最直接的就是社群這個概念,或者說玩法,可能只有老闆大概瞭解一些。老闆將這個任務交給了在家辦公的員工。一方面在家辦公本身就沒什麼態度,效率也不高。另一方面對於員工來說社群又是一個全新的玩法。

於是就會出現員工隨便找一個客戶的微信,然後建一個群拉在一起說兩句祝福的話,問候的話然後就沒有然後了。負責一點的員工可能會把群裡的人數搞得多多的,看起來很熱鬧,讓老闆看著覺得效果不錯,但實際上是沒有什麼質量,就好像純粹的趕羊進群。

2.粉絲畫像不,黏性弱

建立用戶社群的時候不考慮用戶的屬性,畫像導致社群成員素質參差不齊,人員大量流失幾千就成為了死群。《小群效應》中提到,社群的活躍特徵應該是“三近一反”,這樣才能保證社群更好的活躍。

3.社區沒有規劃,秩序亂

其實社群跟普通的微信群最大的不同,就在會一個有規劃,一個沒有規劃。普通的微信群我們隨時都能借建起來了,聊,想聊點什麼就聊點什麼,可以沒有目的,沒有規劃。但是社群就不一樣了,很多商家在疫情之下建立社群,就是盲目的拉人進群,沒有想過社群規則,是群不理內容規劃等等,到頭來只會越來越亂。

4.營銷目的太強,體驗差。

說到社群建立的目的,很多企業會一口回答:賣貨、營銷。

沒錯,最終目的也許是這樣,但前提是建立用戶聯繫,首先要讓用戶不排斥你,接受你的運營,提升用戶的體驗感,你才能繼續賣貨,否則是徒勞。

疫情之下很多商家社群建立起來了,直接把自己的產品搬到線上,萌萌刷群。給自己認為非常誘人的優惠和打折,可能效果甚微。

據統計,每天有200萬到三百萬個微信群被建立,其中40%以上的微信群會在七天內辭掉,只有30%內的可以艱難活過一個月。可想而知,社群並不是建立一個微信群那麼簡單的事兒,這也是這次疫情之下很多企業在建立企業社群的一個很大的誤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