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孩子的“偷窃”行为可能是成长中的某些信号!

警惕!孩子的“偷窃”行为可能是成长中的某些信号!


我在工作中发现了一个很值得关注的现象:许多的孩子有着偷窃的行为,有偷父母的钱去买游戏装备的,有偷钱去给自己买画笔的,有偷钱给自己去买小说的,也有偷我沙盘室玩具的。


但最为有趣的一点:以上所有的孩子都知道“偷窃”是不好的,但他们却依然要做。


这不禁让我觉得有些奇怪,对这些孩子而言这究竟有什么背后的含义,让他们明知故犯,于是我一一去问了有着相关行为的孩子,结果他们却向我描绘了他们各自内在世界的绚丽。


拿走猫咪的小男孩


小Y是一个幼儿园的中班小男孩。

警惕!孩子的“偷窃”行为可能是成长中的某些信号!


在一次沙盘工作结束的时候,小Y告诉我希望我去帮他找他水壶,他表示找不到自己的水壶了,就在我起身帮他找水壶的时候,这个小伙子以非常迅速的拿走了他刚刚在沙盘游戏中使用的一个小玩具——一只奶牛色猫咪,并且飞速的放进了自己的口袋。这个玩具是他这一次游戏中绝对主角,他的整个沙盘画面都围绕着这个角色,看得出他对这个玩具发自内心的喜爱。


虽然他很努力了,但是还是被我发现了。孩子倒也没显得很紧张,只是略显尴尬的想从我这蒙混过去,当然这么有意义的行为,咨询师肯定得认真盘问一番的。


这个孩子的理由非常简单:喜欢!虽然知道这样做是不好的,但是自己很喜欢,就非常想要,所以采取了这样的行为。


这里抛开深层的移情关系,象征这些不谈。对这个孩子而言,喜欢是核心,这就是一种情不自禁的行为,这个年纪的孩子受制于认知的发展,他们会有“自我中心”这样的表现,面对人际协调,他们会更容易把自己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把孩子这样的行为上升到成人的道德高度是没有必要的,这并非是社会所定义的“恶”,只是源于认知发展阶段时候的一种表现。


所以孩子既然这么喜欢,我也想成人之美,但是觉得这么“白给”我内心又觉得吃了亏,本着互相尊重,平等互助的原则,我和小伙子达成了共识:下次带一个他在家里喜欢的玩具来和我交换小猫咪玩具。


孤独的“吃鸡”狂人


小X是一个小学的男孩。


警惕!孩子的“偷窃”行为可能是成长中的某些信号!


我第一次到小X的时候,他正被自己的老爹气冲冲的一顿狂批,原因是沉迷手游吃鸡,并且多次偷偷用爸爸的手机为游戏充值了相当金额。妈妈希望我好好的跟这个孩子沟通这件事情,以帮助他改掉这个偷家里钱给游戏充钱毛病。


父母因为工作的繁忙,可能总是“闪电式”教育:来的快和猛,但走的也快,与孩子在一起聚少离多。


他见到我的时候显得异常的乖巧,并且对我谈起此事时,表示自己非常“深刻”的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自己对天,对父母,对我发誓,自己永远不会再干出偷钱给游戏充钱的的事情了。但事情肯定不会这么顺利的发展的,不久小伙子在托管向其他小伙伴秀出自己新买的套装的时候,被人赃并获。


小伙子的沙画也好,与我谈话内容也好,都离不开他的吃鸡故事,看得出他对这款游戏的狂热爱好。我挺认可他去表达自己在游戏中所获得的乐趣,他对此非常开心,他说自己每每向自己父母谈起自己在游戏中所获得的乐趣的时候,他们都总是告诉自己这是没有意义的,好像只有学习能够让父母开心。


这个孩子在咨询工作中,比起制作东西,更在意与我的互动,他觉得我不去参与,不去给他出主意,他会表现出很明显的失落。他总是会不断的强调,我和他的互动是他的在我这里每次见面最快乐的事情。可以感受到他有一个丰富的世界想向周围的人去呈现,可好像一直得不到外界的肯定。他是个有着很强自尊心的小伙子,希望自己被人看到,自己感受被人所关注着,希望自己的乐趣与成就被父母所看到,所认同。


在他的“偷窃”背后有着这样的痛苦:他是很孤独的,父母眼中只有学习与价值,但就像他自己所描述的那样,自己在游戏的世界也有着自己的乐趣,可为什么不被父母看到和认可,难道自己的自尊就只能在学业上才能得到承认吗?


于是他用“偷窃”去反抗家庭的病态单一价值观。


“职业小说家”与“服装设计师”


我很能理解学前期或者学前早期孩子的偷窃行为,因为他们还保留着“自我中心”的认知状态,但是为什么12岁的孩子还会去偷窃?从道德的发展来说,12岁孩子的道德发展已经可以很好的自律,他们已经可以很好的理解人际期待与人际协调,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小M是一个13岁的初中女生。


警惕!孩子的“偷窃”行为可能是成长中的某些信号!


父母反映说这个姑娘会经常偷家里的钱去买大量的画笔和小说,上了初中之后成绩滑坡式的跌落。父母一直表示对女儿的担心,但是似乎没取得什么效果。


女孩从来没正面表示过自己又偷父母钱的事情,但是她却经常向我描述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她想成为一个职业作家或者服装设计师,她会经常分享自己写的小说和自己尝试着画的衣装。父母对她的愿望是知道的,但是觉得这是耽误学业的事情,并且觉得以她的水平很难真正在这些事情做出成绩,更希望她能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她自己的愿望与父母的期待在她身上产生了很大冲突。


自己愿望与成人经验的要求都是有他们各自道理。于是我给了这个姑娘两盆花,一盆取名叫学习,另一盆叫职业小说家,我希望她能把着两盆花都照顾好,有自己的愿望,对自己人生进行探索是好事,但是不要急于给出答案,而放弃了成人的引导经验。涵容着两种可能性的走下去。


对这个姑娘来说她的“偷”的背后是一种自我同一性的探索,在这个年纪她开始寻找自己的身份,开始问自己,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她在寻找自己可能成为的人,自己认可的自我价值,同时她也以这样的方式去谋求在家庭关系中的独立。看似是“恶”但是其实是一种自立。


尾声:盗取神火的普罗米修斯


宙斯不给人间火种,夜晚人们在恐怖中度日,食物也只能吃生食,人类生活在悲惨之中。天神普罗米修斯教导人们在献祭中欺骗宙斯,以留下属于人类自己的食物,他又为人类去宙斯处盗来了火种,赐予了人们光明,从此人们不再从属于神,真正的开始自立。


警惕!孩子的“偷窃”行为可能是成长中的某些信号!

对宙斯来说,普罗米修斯所作是必须接受惩罚的“小偷”但对于人来说,他却是“英雄”。


我讲了三个孩子的“偷窃”故事,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三个故事中孩子自我的呈现寻求于成人关系的改变...一个在成人眼中的“恶行”却是孩子成长的渴望。

当然还是得强调一下,并不是说偷盗是一个好的行为,这肯定是需要去教育的,而我只是希望作为成人的我们能通过孩子某些“不好”去看到他们的世界,也许这里同样有着闪光之处,也许这里有着对我们的启示。


可以在这些故事里看到孩子成长中与我们成人的冲突,若我们武断的把孩子的“恶”定义为恶,就与宙斯的行为无异了,便是将孩子心中谋求独立的“英雄”变为了可耻的“小偷”,这也许是孩子向我们成人所发出的信号,这是他们的诉求,我们成人该改变了。


教育不是一种单一的评价标准,它应该是多元的,也应该是包容的,是一个愿意深究原因与需求的思想,它是一种临床心理学式的眼光,是绝望处的希望。也许孩子身上的许多“恶行”正是我们与孩子形成一体感的机会,用这样的眼光会开拓新的地平线,产生崭新的亲子关系。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