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越來越熱了,學生戴口罩上學越來越難受,老師和家長怎麼辦?

X張朝勇x


疫情一天不解除,防控一刻不放鬆!在不戴口罩和生命之間選擇,應該選擇生命,這個生命是全人類的生命!


萍山相逢48477946


4月26號開始,安徽這邊除小學低年級外,其他中小學學生都開學了。昨天看到孩子們戴著口罩走進校園,可能大家久未見面,加之以前從沒有這麼多人一起戴口罩,可能新鮮感十足,感覺孩子們都很開心。

但我擔心的是如果長時間坐在教室戴口罩上課的話,很多孩子會不習慣,想完全適應可能需要很長時間,加上天氣越來越熱,很多孩子更是受不了。這個其實也是很多老師和家長擔心的問題。

01、戴口罩的目的和作用

為什麼要戴口罩?大家當然知道這個是為了防疫不得不採取的措施,畢竟捂住口鼻,能有效減少病毒的傳播。

但對於孩子來說,如果感覺戴口罩不舒服,而且由於天熱,臉和口鼻周圍皮膚難受,經常會不自覺拉下口罩或直接用袖子擦汗,反而增加不衛生的風險。

但是在目前的防疫形勢下,口罩肯定還是需要堅持戴的,畢竟為了大家的安全,不適應的也得慢慢去適應。個人認為我們要把這種擔心,轉移到如何選擇安全舒適的口罩上面去。

02、該如何選擇口罩

目前很多學校發給學生的基本都是一次性口罩,但現在市面上的這種一次性口罩,很少是能作為醫用標準的,因為醫用口罩對生產環境和設備都有較高的要求,那種無菌無塵的車間生產的口罩基本都需要支援醫用。現在市面的口罩能達到普通民用防護標準就算品質不錯的。包括現在很KN95口罩,也基本只能作為普通民用,很少有那種經過嚴格消毒解析的醫用口罩。

這類熔噴布口罩,戴的時間長悶熱不透氣,長期戴的話,有的孩子臉上會出現過敏症狀,有的會感到腦子缺氧,精神不集中,上課效果差。即使用那種N95的口罩,同樣也是如此的。要是戴個把小時就摘掉不會有什麼感覺,但要是一直戴的話對皮膚和呼吸系統都不太好。

其實我看到國外現在很多都在戴那種布口罩,後來我也嘗試做了些布口罩,個人認為選擇那種透氣性材質做出來的布口罩,效果要比那種一次性的口罩和N95的都要好。畢竟這種布口罩,一方面舒適透氣,比較親膚,另一方面就是可以去洗的,無論是從舒適角度、經濟角度,還是衛生角度,都優於市面一次性的和N95的 。

當然一定要選擇檢測過關的透氣性好的面料,目前我們用的是那種透氣性健康布做的,很多學生用過都說不錯。所以家長在孩子上課期間,一定要給孩子選擇這種健康舒適的口罩。

最後想說的就是,開學戴口罩是必須的,但家長同時也還是要教育孩子養成勤洗手、講衛生、室內常通風的好習慣,畢竟戴口罩也只是預防病毒措施的其中一項而已。

在這個非常時期的非常之舉,作為我們家長還是要遵守學校的規定,讓孩子戴好口罩去上學。我是裁縫方師傅,希望我的分享能給您帶來幫助!


裁縫方師傅


  昨日上午,在北京市第十二中學,校方對教室內座位進行重新佈置,拉開距離,準備迎接開學。 本報記者 鄧偉攝

  4月27日,本市高三學生返校復課,每日9時30分開課,15時30分放學。昨天,在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佈會上,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市教委新聞發言人李奕表示,為方便家長接送學生,學校要為早到、晚走的學生提供自習條件。

  錯峰上學避免交叉感染

  李奕表示,將上課時間推遲到9時30分,一方面是為了錯開交通高峰,最大限度減少學生與校外人員接觸,降低交叉感染風險;另一方面是給學生一個心理緩衝期,“從居家學習到返校學習,要給學生一個適應過渡期,不要一下切換到緊張模式。”

  考慮到防疫需求,為方便家長接送孩子上下學,學校要為學生提供早到校、晚離校的自習條件,並提供答疑等服務。確需住宿的學生,在校期間將全封閉管理,週末和法定節假日可以回家。

  據介紹,為適應新高考選考而採取的“走班”制並不會被取消。“各校要進行特殊的設計和考慮,減少人員串班和交叉。”李奕說,但絕不代表學生都固定在一個教室,不再分科複習了。開學後,小班制教學質量不會降低,同時儘量保證本班老師繼續教本班。“老師的壓力必然增加,可以採用交叉助教、協助輔導、分類答疑、線上分享等方式適當分解任務。”

  進校測體溫全程戴口罩

  學生入校時,早晨和午間都要測體溫。在校期間,也會多次測量體溫。

  學生在校期間全程佩戴口罩。李奕說,老師上課時需佩戴一次性醫用口罩。“我們會給學校配備應急和工作用口罩,但學生所需防疫用品原則上由家長準備。因為每個孩子臉型不同,習慣也不太一樣,希望家長既要考慮防疫功能,也要選擇相對輕薄款口罩,以適應越來越熱的天氣。”

  開學初期,學校直飲水系統暫時不建議啟用,建議孩子帶足自備水。這些措施會隨疫情防控形勢的變化,動態合理調整。

  目前,教育、衛健等部門已經對送餐公司進行檢查,確保開學後學校提供的外送盒飯安全。“開學後,這種檢查將持續下去。” 李奕說。

  市區校三級檢查“一米線”

  “我們要集中優勢的資源,做好首批學生開學準備。”李奕說,目前學校的教室資源、空間資源足夠高三一個年級使用。尤其是教室內保證學生間距1米。對此,市區校三級都要嚴格檢查。

  目前,本市已成立市級開學工作專班,建立市級聯絡員常駐各區制度。17名處級幹部作為開學工作市級聯絡員已經到崗,每人對接一區(16區及燕山),將及時發現上報各區開學工作形成的經驗做法、存在的問題和需要市級協調解決的困難;及時傳達反饋市級政策要求、工作建議並督促落實等。

  中小學其他年級、高校和幼兒園的返校時間將另行考慮,在確定之後會給學校和家長學生留足準備時間,及時向社會發布。

  各區準備

  朝陽:25日前高中配齊非接觸式紅外測溫設備

  朝陽區教委主任肖汶說,正在通過政府撥款、學校自籌、社會捐贈等方式,組織各校儲備洗手液、消毒液等消殺物資,口罩、防護服等防護物資,體溫槍、測溫儀等檢測物資,建立防疫物資需求清單與調撥清單。“為解決快速體溫檢測難題,區政府設立專項資金,撥款700餘萬元,為中小學配備了非接觸式紅外測溫設備,本月25日前中學設備全部安裝到位。”

  各校要對教室、實驗室、食堂、飲水設施、宿舍、廁所等學生活動的重點場所進行無死角清潔消殺。改善洗手池、垃圾桶、一米線、留觀室等基礎設施。本月17日前,該區各校將完成準備工作;21日前,完成督導驗收;24日前,根據驗收結果,整改複驗到位,確保校校達標,如期開學。

  豐臺:中小學“人臉識別”測體溫

  豐臺區計劃撥付930萬元專項經費,為該區中小學校配置快速體溫篩查設備,同時實現測溫和人臉識別等功能。

  豐臺區共有高中校16所,涉及高三學生2570人,高三教師380名。該區教委副主任鍾靈介紹,已經設置了返京教師統一集中點,供在校園內居住的返京老師隔離觀察。本月13日首個隔離酒店已經啟用。

  開學後,豐臺區所有學校將配一名醫護人員當“輔導員”。區教委將協調為沒有校醫的學校派駐專業醫護工作者。同時,校園防疫將納入社區防疫,實現群防群治。

  本月15日起,豐臺區所有高中校將用3天完成自測和應急演練。區教委將聯合區疾控中心,對各校防疫準備情況進行評估,“只有評估通過才允許開學。”鍾靈說。

  新聞現場

  每名學生配齊“兩室雙師”

  高三年級學生返校復學時間發佈不到48小時,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市教委新聞發言人李奕就帶隊到北京十二中檢查開學部署情況。北京十二中校長蔣炎富說:“每層樓啟用的教室不超過3個,廁所和教室門外都設置一米紅線,同時啟用高一高二的教學樓,分散高三學生。為了避免學生交叉流動,原本的12個行政班將按照學生選考科目不同拆分為18個班,每班學生人數不超過25人。”

  校門附近的臨時觀察點正在佈置中,李奕囑咐:“開學後師生也可能出現一些不舒服,要做好甄別工作。學校提供好服務,別讓他們產生心理壓力。”

  校園甬道上,工作人員開始貼一米線。開學後,學生入校進班的路線基本被設計為“單行道”,不同班級學生之間減少交叉。

  “進入教學樓,還要二次測體溫。”蔣炎富說,“為避免學生之間密集接觸帶來的交叉感染風險,幾乎每層都開放了廁所、水房等公共空間,並設置一米線。”

  距離高三學生復課還有十多天,十二中老師提前打開即將啟用的教室門窗通風。學校計劃為每名高三學生配置行政班教室和走班教室兩種教室。蔣炎富說,兩種教室獨立交叉佈局,但是不交叉使用,便於通風消毒。每天上午時段,學生在行政班教室完成語數外等主幹課程;下午則是學生根據選考科目進行走班,或自主答疑時間。“彼此交流可以採用線上的方式。”蔣炎富介紹,因為班數擴大了,專門抽調了一部分非高三老師任課。開學後,每個班都將配雙班主任,副班主任主要承擔防疫工作等。每六七位學生還會配一位“導師”。

  相關新聞

  線上學科教學首日吸引113.6萬人次

  昨天,在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佈會上,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市教委新聞發言人李奕介紹,本週一,初三至高三率先啟動線上學科教學,12個市級線上教學平臺首日總學習觀看人次達113.6萬人次。

  昨日,初一、初二年級市級課程資源上線,截至上午11時,數字學校點播課程15.3萬次,上午9時許是訪問高峰,有4.7萬人同時在線學習。

  海淀全學科資源包指導線上教學

  全市五分之一的中小學生在海淀區就讀。4月13日,本市中小學線上學科教學啟動,此前一週,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把全區100多位教研員帶領一線教師研發的全學科、全學段的教學資源包放到平臺上。除了微課視頻,資源包裡還加進了對教師、學生的指導。

  “延期開學階段,課程資源只有微視頻,而資源包裡增加了PPT設計、學案設計等,指導教師怎麼備網課,疫情讓我們學到了很多新技能,感覺線上教學的備課難度比之前還要高。”北科大附屬中學初二年級英語教師馬麗娉說。

  4月13日之後,海淀區為非畢業年級提供14個學科的全學科課程資源,包括音樂、美術、勞動技術等;為畢業年級提供9個學科的課程資源,學生可以在“海淀區中小學資源平臺”點播學習。

  為了更好地指導老師用好線上教學資源、學生自主學習,海淀區設立緊急攻關項目,15項課題立項。全區還持續地、系列地進行線上研討,每週三下午舉辦“學術沙龍”,組織校長、教學管理幹部、正高級教師、博士教研員等分專場研討研究線上線下教學的差別,把來自實踐中的智慧,再用到全區的教育教學實踐中。

  “目前從老師的反饋來看,完成教學任務是沒有問題的。本學期7月12日結束,6月底學期教學任務就能完成。” 北科大附中教學副校長崔麗介紹。

  海淀區還開發了項目式學習課程。如“防疫有道”,讓孩子自己來研製學校的防疫手冊;“舌尖上的家”,讓孩子參與家務勞動、動手製作美食。全國已有20多個地區200多個學校都在使用海淀區的項目式課程。

  目前,海淀區的“空中課堂”資源輻射到北京市延慶區、懷柔區,以及內蒙古、河北、湖北、湖南、四川等地,不僅給了資源,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還將持續跟進進行教學指導。

  疫情期間的課程研發不是權宜之計。“我們正在研究長效機制,好的經驗用到以後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中。目前是以線上教學為主的混合式教學,疫情過後將改為以線下為主的混合式教學。”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副校長林秀豔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