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越来越热了,学生戴口罩上学越来越难受,老师和家长怎么办?

X张朝勇x


疫情一天不解除,防控一刻不放松!在不戴口罩和生命之间选择,应该选择生命,这个生命是全人类的生命!


萍山相逢48477946


4月26号开始,安徽这边除小学低年级外,其他中小学学生都开学了。昨天看到孩子们戴着口罩走进校园,可能大家久未见面,加之以前从没有这么多人一起戴口罩,可能新鲜感十足,感觉孩子们都很开心。

但我担心的是如果长时间坐在教室戴口罩上课的话,很多孩子会不习惯,想完全适应可能需要很长时间,加上天气越来越热,很多孩子更是受不了。这个其实也是很多老师和家长担心的问题。

01、戴口罩的目的和作用

为什么要戴口罩?大家当然知道这个是为了防疫不得不采取的措施,毕竟捂住口鼻,能有效减少病毒的传播。

但对于孩子来说,如果感觉戴口罩不舒服,而且由于天热,脸和口鼻周围皮肤难受,经常会不自觉拉下口罩或直接用袖子擦汗,反而增加不卫生的风险。

但是在目前的防疫形势下,口罩肯定还是需要坚持戴的,毕竟为了大家的安全,不适应的也得慢慢去适应。个人认为我们要把这种担心,转移到如何选择安全舒适的口罩上面去。

02、该如何选择口罩

目前很多学校发给学生的基本都是一次性口罩,但现在市面上的这种一次性口罩,很少是能作为医用标准的,因为医用口罩对生产环境和设备都有较高的要求,那种无菌无尘的车间生产的口罩基本都需要支援医用。现在市面的口罩能达到普通民用防护标准就算品质不错的。包括现在很KN95口罩,也基本只能作为普通民用,很少有那种经过严格消毒解析的医用口罩。

这类熔喷布口罩,戴的时间长闷热不透气,长期戴的话,有的孩子脸上会出现过敏症状,有的会感到脑子缺氧,精神不集中,上课效果差。即使用那种N95的口罩,同样也是如此的。要是戴个把小时就摘掉不会有什么感觉,但要是一直戴的话对皮肤和呼吸系统都不太好。

其实我看到国外现在很多都在戴那种布口罩,后来我也尝试做了些布口罩,个人认为选择那种透气性材质做出来的布口罩,效果要比那种一次性的口罩和N95的都要好。毕竟这种布口罩,一方面舒适透气,比较亲肤,另一方面就是可以去洗的,无论是从舒适角度、经济角度,还是卫生角度,都优于市面一次性的和N95的 。

当然一定要选择检测过关的透气性好的面料,目前我们用的是那种透气性健康布做的,很多学生用过都说不错。所以家长在孩子上课期间,一定要给孩子选择这种健康舒适的口罩。

最后想说的就是,开学戴口罩是必须的,但家长同时也还是要教育孩子养成勤洗手、讲卫生、室内常通风的好习惯,毕竟戴口罩也只是预防病毒措施的其中一项而已。

在这个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作为我们家长还是要遵守学校的规定,让孩子戴好口罩去上学。我是裁缝方师傅,希望我的分享能给您带来帮助!


裁缝方师傅


  昨日上午,在北京市第十二中学,校方对教室内座位进行重新布置,拉开距离,准备迎接开学。 本报记者 邓伟摄

  4月27日,本市高三学生返校复课,每日9时30分开课,15时30分放学。昨天,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表示,为方便家长接送学生,学校要为早到、晚走的学生提供自习条件。

  错峰上学避免交叉感染

  李奕表示,将上课时间推迟到9时30分,一方面是为了错开交通高峰,最大限度减少学生与校外人员接触,降低交叉感染风险;另一方面是给学生一个心理缓冲期,“从居家学习到返校学习,要给学生一个适应过渡期,不要一下切换到紧张模式。”

  考虑到防疫需求,为方便家长接送孩子上下学,学校要为学生提供早到校、晚离校的自习条件,并提供答疑等服务。确需住宿的学生,在校期间将全封闭管理,周末和法定节假日可以回家。

  据介绍,为适应新高考选考而采取的“走班”制并不会被取消。“各校要进行特殊的设计和考虑,减少人员串班和交叉。”李奕说,但绝不代表学生都固定在一个教室,不再分科复习了。开学后,小班制教学质量不会降低,同时尽量保证本班老师继续教本班。“老师的压力必然增加,可以采用交叉助教、协助辅导、分类答疑、线上分享等方式适当分解任务。”

  进校测体温全程戴口罩

  学生入校时,早晨和午间都要测体温。在校期间,也会多次测量体温。

  学生在校期间全程佩戴口罩。李奕说,老师上课时需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我们会给学校配备应急和工作用口罩,但学生所需防疫用品原则上由家长准备。因为每个孩子脸型不同,习惯也不太一样,希望家长既要考虑防疫功能,也要选择相对轻薄款口罩,以适应越来越热的天气。”

  开学初期,学校直饮水系统暂时不建议启用,建议孩子带足自备水。这些措施会随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动态合理调整。

  目前,教育、卫健等部门已经对送餐公司进行检查,确保开学后学校提供的外送盒饭安全。“开学后,这种检查将持续下去。” 李奕说。

  市区校三级检查“一米线”

  “我们要集中优势的资源,做好首批学生开学准备。”李奕说,目前学校的教室资源、空间资源足够高三一个年级使用。尤其是教室内保证学生间距1米。对此,市区校三级都要严格检查。

  目前,本市已成立市级开学工作专班,建立市级联络员常驻各区制度。17名处级干部作为开学工作市级联络员已经到岗,每人对接一区(16区及燕山),将及时发现上报各区开学工作形成的经验做法、存在的问题和需要市级协调解决的困难;及时传达反馈市级政策要求、工作建议并督促落实等。

  中小学其他年级、高校和幼儿园的返校时间将另行考虑,在确定之后会给学校和家长学生留足准备时间,及时向社会发布。

  各区准备

  朝阳:25日前高中配齐非接触式红外测温设备

  朝阳区教委主任肖汶说,正在通过政府拨款、学校自筹、社会捐赠等方式,组织各校储备洗手液、消毒液等消杀物资,口罩、防护服等防护物资,体温枪、测温仪等检测物资,建立防疫物资需求清单与调拨清单。“为解决快速体温检测难题,区政府设立专项资金,拨款700余万元,为中小学配备了非接触式红外测温设备,本月25日前中学设备全部安装到位。”

  各校要对教室、实验室、食堂、饮水设施、宿舍、厕所等学生活动的重点场所进行无死角清洁消杀。改善洗手池、垃圾桶、一米线、留观室等基础设施。本月17日前,该区各校将完成准备工作;21日前,完成督导验收;24日前,根据验收结果,整改复验到位,确保校校达标,如期开学。

  丰台:中小学“人脸识别”测体温

  丰台区计划拨付930万元专项经费,为该区中小学校配置快速体温筛查设备,同时实现测温和人脸识别等功能。

  丰台区共有高中校16所,涉及高三学生2570人,高三教师380名。该区教委副主任钟灵介绍,已经设置了返京教师统一集中点,供在校园内居住的返京老师隔离观察。本月13日首个隔离酒店已经启用。

  开学后,丰台区所有学校将配一名医护人员当“辅导员”。区教委将协调为没有校医的学校派驻专业医护工作者。同时,校园防疫将纳入社区防疫,实现群防群治。

  本月15日起,丰台区所有高中校将用3天完成自测和应急演练。区教委将联合区疾控中心,对各校防疫准备情况进行评估,“只有评估通过才允许开学。”钟灵说。

  新闻现场

  每名学生配齐“两室双师”

  高三年级学生返校复学时间发布不到48小时,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就带队到北京十二中检查开学部署情况。北京十二中校长蒋炎富说:“每层楼启用的教室不超过3个,厕所和教室门外都设置一米红线,同时启用高一高二的教学楼,分散高三学生。为了避免学生交叉流动,原本的12个行政班将按照学生选考科目不同拆分为18个班,每班学生人数不超过25人。”

  校门附近的临时观察点正在布置中,李奕嘱咐:“开学后师生也可能出现一些不舒服,要做好甄别工作。学校提供好服务,别让他们产生心理压力。”

  校园甬道上,工作人员开始贴一米线。开学后,学生入校进班的路线基本被设计为“单行道”,不同班级学生之间减少交叉。

  “进入教学楼,还要二次测体温。”蒋炎富说,“为避免学生之间密集接触带来的交叉感染风险,几乎每层都开放了厕所、水房等公共空间,并设置一米线。”

  距离高三学生复课还有十多天,十二中老师提前打开即将启用的教室门窗通风。学校计划为每名高三学生配置行政班教室和走班教室两种教室。蒋炎富说,两种教室独立交叉布局,但是不交叉使用,便于通风消毒。每天上午时段,学生在行政班教室完成语数外等主干课程;下午则是学生根据选考科目进行走班,或自主答疑时间。“彼此交流可以采用线上的方式。”蒋炎富介绍,因为班数扩大了,专门抽调了一部分非高三老师任课。开学后,每个班都将配双班主任,副班主任主要承担防疫工作等。每六七位学生还会配一位“导师”。

  相关新闻

  线上学科教学首日吸引113.6万人次

  昨天,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介绍,本周一,初三至高三率先启动线上学科教学,12个市级线上教学平台首日总学习观看人次达113.6万人次。

  昨日,初一、初二年级市级课程资源上线,截至上午11时,数字学校点播课程15.3万次,上午9时许是访问高峰,有4.7万人同时在线学习。

  海淀全学科资源包指导线上教学

  全市五分之一的中小学生在海淀区就读。4月13日,本市中小学线上学科教学启动,此前一周,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把全区100多位教研员带领一线教师研发的全学科、全学段的教学资源包放到平台上。除了微课视频,资源包里还加进了对教师、学生的指导。

  “延期开学阶段,课程资源只有微视频,而资源包里增加了PPT设计、学案设计等,指导教师怎么备网课,疫情让我们学到了很多新技能,感觉线上教学的备课难度比之前还要高。”北科大附属中学初二年级英语教师马丽娉说。

  4月13日之后,海淀区为非毕业年级提供14个学科的全学科课程资源,包括音乐、美术、劳动技术等;为毕业年级提供9个学科的课程资源,学生可以在“海淀区中小学资源平台”点播学习。

  为了更好地指导老师用好线上教学资源、学生自主学习,海淀区设立紧急攻关项目,15项课题立项。全区还持续地、系列地进行线上研讨,每周三下午举办“学术沙龙”,组织校长、教学管理干部、正高级教师、博士教研员等分专场研讨研究线上线下教学的差别,把来自实践中的智慧,再用到全区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目前从老师的反馈来看,完成教学任务是没有问题的。本学期7月12日结束,6月底学期教学任务就能完成。” 北科大附中教学副校长崔丽介绍。

  海淀区还开发了项目式学习课程。如“防疫有道”,让孩子自己来研制学校的防疫手册;“舌尖上的家”,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动手制作美食。全国已有20多个地区200多个学校都在使用海淀区的项目式课程。

  目前,海淀区的“空中课堂”资源辐射到北京市延庆区、怀柔区,以及内蒙古、河北、湖北、湖南、四川等地,不仅给了资源,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还将持续跟进进行教学指导。

  疫情期间的课程研发不是权宜之计。“我们正在研究长效机制,好的经验用到以后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中。目前是以线上教学为主的混合式教学,疫情过后将改为以线下为主的混合式教学。”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林秀艳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