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瓜黑星病和蔓枯病,種植前後該怎麼預防?

用戶732319186226


9防治技術:防治黑星病的重點是及時發現病情,一旦發現中心病株要及時拔除,及時噴藥防治。發病初期可用噴施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10倍液,或40%氟硅唑乳油8000倍液,或30% 氟硅唑微乳劑3000-5000倍液噴霧,度其注意要噴施幼嫩部分,每隔7-10天噴一次,連噴2-3 次。

防治黃瓜蔓枯病的方法是:選擇排水良好的地塊深翻曬透,最 好不要與瓜類連作;施足底肥,增施磷鉀肥,合理密 植。避免大水漫灌,澆水後及時中耕,適當控水,全生 育期應多次追肥並施以多種微量元素增加抗病力,防止 早衰。發現病株及時拔除。黃瓜定植前,大棚內沒有栽 培作物時,可用300毫升福爾馬林對等量水,加熱燻蒸 37米3容積的棚室,每次燻蒸6小時。藥劑防治:可使 用25%嘧菌酯懸浮劑1 000倍液噴霧,間隔期為3天;或 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900~1 500倍液噴霧,間隔 期為7~10天;或12. 5%腈菌唑乳油2 500倍液噴霧; 或50%乙烯菌核利幹懸浮劑800倍液噴霧,間隔期 為4天。

防治黃瓜蔓枯病要選用無病種子,進行種子消毒,進行輪作,採 取髙壟高畦覆蓋地膜;發病初期及時拔除病株,噴施70%代森聯 (品潤)幹懸浮劑800倍液,或40%福星乳油8000倍液,或50% 翠貝幹懸浮劑3000倍液,或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聯(百泰)可 分散粒劑1500倍液,或25%吡唑醚菌酯(凱潤)乳油3000倍液, 或50%咪鮮胺錳鹽(施保功)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25%嘧菌 酯(阿米西達)膠懸劑1500倍,或10%苯醚甲環唑(世高)可分 散粒劑1500倍液,或7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500倍液等,大 棚溫室可用30%百菌清煙劑每畝250g燻煙,7~10天施藥1次, 連續防治2~3次。


洛水綠源小楊


大家好我是三農知識小能手,很高興來解答你的困惑,今天我來講講關於黃瓜種植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近期,北方地區天氣忽冷忽熱,還常伴隨著雨雪天氣來襲,多地群友反應溫室黃瓜出現葉片穿孔,瓜條流膠畸形的問題,通過照片能明確看出,溫室黃瓜發生了嚴重的黑星病。

黃瓜黑星病是黃瓜生產過程中具有毀滅性的病害之一,隨著黃瓜生產面積的不斷擴大,黑星病的發生也日益加重,除了侵染黃瓜以外,還可侵染西葫蘆、甜瓜、南瓜等,一般減產20%~30%,嚴重時減產達到80%~100%,因此需要大家準確識別黃瓜黑星病症狀並要及時用藥防控。


一、發病症狀

黃瓜黑星病在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受害,以嫩葉、嫩莖、幼果危害較為嚴重,種子帶菌是苗期發病的主要侵染源,發病後子葉產生黃褐色近圓形小斑點,真葉發病,產生黃白色近圓形斑,後變暗褐色,穿孔開裂,隨著發病時間的延長,病斑數量增多、穿孔擴大, 葉片發生扭曲,溼度大時長出灰黑色黴層,嚴重時苗期生長點發病變褐,隨後壞死,莖幹發病,病斑呈長梭形或長橢圓形,淡褐色,稍凹陷,形成瘡痂狀,有時莖裂開。

成株期發病,在葉面呈現近圓形褪綠小斑點,病斑周圍有黃色暈圈,進而擴大為2~5毫米淡黃色病斑,邊緣呈星紋狀,乾枯後呈黃白色,後期邊緣有黃暈的星星狀孔洞。成株期莖幹發病症狀與苗期相同,卷鬚受害處變深褐色至黑色,隨後腐爛。

瓜條染病,發病初期為近圓形褪綠小斑,病斑處溢出乳白色透明的膠狀物,不流失,後變為琥珀色,凝結成塊,乾結後易脫落。後病斑逐漸擴大,凹陷,膠狀物增多,堆積在病斑附近,最後脫落。溼度大時,病部密生黑色黴層。接近收穫期,病瓜暗綠色,有凹陷瘡痂斑,後期變為暗褐色。空氣乾燥時龜裂,病瓜一般不腐爛。幼瓜受害,病斑處組織生長受抑制,引起瓜條彎曲、畸形。



二、初侵染源及發病條件

1.初侵染源

黑星病菌在田間的病殘組織、土壤或附著在種子上越冬,為第2年初侵染來源。在溫溼度適宜的條件下,病菌從葉片、果實、莖蔓的表皮直接侵入,也可從氣孔和傷口侵入,病原菌靠雨水、氣流、灌溉水和農事操作在田間傳播,對於病菌的遠距離傳播,帶菌種子是主要侵染源。

2.發病條件

黑星病是一種低溫高溼病害,溫度在5~30℃之間均可發病,最適發病溫度為20~22℃。當寄主處於15~25℃範圍內,低溫—高溫交替的環境時,發病非常嚴重,黃瓜黑星病的適宜相對溼度為86%~100%,但必須在有水滴的情況下孢子才能萌發,否則即使相對溼度達100%也不萌發。棚頂及植株葉片結露是該病發生和流行的重要條件。連續陰雨、光照少,植株密度大、大水漫灌、通風不良、多年連作有利於該病的發生。

三、防治措施

1.加強檢疫

嚴禁從疫區調運種苗,可有效預防該病的傳播和蔓延。

2.選用抗病品種

不同黃瓜品種之間對黑星病的抗性存在明顯的差異,目前市場上已出現了高抗甚至對黃瓜黑星病免疫的品種。應根據當地條件,選擇適宜當地種植的抗病、優質、高產的黃瓜品種種植。

3.種子處理

種子帶菌是黑星病傳播的重要途徑,所以在播種前對種子進行消毒處理,可通過用55℃溫水浸種15分鐘,或用多菌靈浸種,洗淨後播種。

4.加強田間管理

調控棚內溫溼度,採用滴灌或暗灌,適時通風排溼,儘量陰天不要澆水,控制棚內溼度,結瓜期增施磷鉀肥,培育健壯植株;發現病株及時清除病葉等病殘體,並集中堆漚深埋或燒燬,減少田間菌源;發病嚴重的田塊,應與非瓜類作物進行2年以上的輪作。

5.藥劑防治

在發病初期,可用嘧菌酯、氟硅唑、腈菌·福美雙等藥劑進行噴霧防治。噴藥時以噴施幼苗及成株的嫩葉、嫩莖、幼瓜為主。

以上就是關於黃瓜種植過程中常遇到問題的預防治療的一些方案,希望能給大家解決困惑。當然了,具體問題還得具體對待,如果遇到一些解決不了的問題還得請當地的農業專家實地考察,來正確的解決問題。

感謝大家關注“三農知識小能手”,本人將為大家分享作物種植技術、肥料施用方案、農村趣聞等三農資訊。謝謝大家支持鼓勵!!


三農知識小能手


蔓枯病是黃瓜危害較重的病害,要注意防治。在種植中,應將種子進行浸種後催芽播種,生長中及時將病葉摘除,雨後及時排水。在發病後,使用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或氟硅唑乳油進行塗抹病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