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中国的历史上,哪个皇帝是熊包?

用户1341041612693787


历史上有不少明君也有不少废物皇帝,要说最怂包的皇帝我相信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我就说一说我自己的观点仅供参考。

北魏孝静帝

如果历史评价最怂包的皇帝,我一定会投北魏孝静帝一票。

孝静帝元善见,是北魏孝文帝 元宏曾孙,清河文献王 元怿之孙,清河文宣王 元亶之世子,母亲为清河王妃胡氏。 永熙三年,元善见官拜通直散骑侍郎。同年八月,为 骠骑大将军、 开府仪同三司。

为什么是最怂包的皇帝?

人们皆言“帝王乃一国之君”,在常人眼中,帝王掌握着所有臣民的生杀大权,以及国家的未来发展。只要皇帝下一道圣旨,如果抗旨不遵,则可能惹来杀身之祸,古代历史上有一位帝王——孝静帝元善见,此人却是个例外,他不仅被大臣指责谋反却不敢回嘴,还被大臣打了耳光,最后自己还被迫禅位。

北魏末年, 高欢操控了生杀予夺大权。永熙三年(534年), 孝武帝 元修与高欢决裂,于是逃离 洛阳,投奔了 宇文泰。元修走后,高欢任命清河王 元亶为 大司马,全权处理国家政务。而元亶还没即位,就一副惟我独尊,不把高欢放在眼里,高欢把元亶赶下台,另立元亶的世子元善见为帝,时年十一岁。

高欢虽然为东魏权臣,连皇帝都要对其礼让三分,高欢的野心很大,但他是靠讨伐叛逆、复辟君位起家的,所以不敢轻易篡位称君。孝静帝元善见自幼聪明,几年的傀儡生涯使他更懂得人情世故。

立下了功劳的高澄更是没了王法,不但言语之间对元善见多有侮辱,同时还在一次酒席之中派人扇了元善见的耳光。后来大臣来帮助皇帝逃离皇宫。不过这个计谋最终落空这些大臣被处死。

高澄带兵进宫质问:我们父子两代为国家忠心耿耿,有什么地方对不起陛下呢?陛下为何一定要谋反呢?自古以来,只听说臣子反叛君王,没听说君王反叛臣子。

最终,胡夫人和李嫔被杀,孝静帝元善见也无可奈何,决定任人宰割,被高澄囚禁于含章堂。武定八年(550年)五月,在十万精兵的逼迫下,孝静帝被迫禅位于高洋。 高洋即位之初,对孝静帝还算优待,封他为 中山王,食邑一万户。

后世评价

11岁即位,27岁禅位,28岁被杀,被大臣打不敢还手,被大臣说谋道不敢还嘴说他是最怂包的皇帝真的不为过。


小墨文史


三国刘禅,秦二世胡亥,明光宗朱常洛,唐中宗李显,西晋惠帝司马衷,等等,几个都是熊包。


蒲江黎怀义


我觉得历史上最“熊包”或“怂包”皇帝,北宋仁宗一定榜上有名。不过,于宋仁宗而言,这不是耻辱,却是荣耀。何以如此呢?

我们知道,在许多人眼中,北宋仁宗是中国历史上人品最好的皇帝,没有之一。这个好皇帝也是一个很有美女缘的皇帝,在这些美女中,最得他欢心的是出身寒微的张美人,后被他册封为贵妃。

宋仁宗对张贵妃的宠爱程度,在北宋一朝也很难再找到相似的例子。张贵妃三十一岁暴病而亡后,宋仁宗悲痛万分,不顾朝廷大臣的一致反对,在曹皇后还在世的情况下,就追封张贵妃为温成皇后,出现了一生一死两位皇后,如此逾礼之事,旷古未闻。谏官连续上奏反对,仁宗却置之不理。为了自己心爱的女人,仁宗还下令为其辍朝七日,京师“禁乐一月”,京师惟一的活动便是为温成皇后举丧。

不过,即使是如此得宠的张贵妃,生前却也未能事事如愿。张贵妃由于出身寒微,父亲又去世得早,于是她得宠后,很希望拉家里人一把。她请求仁宗,晋封他伯父张尧佐为宣徽南院使,这虽然是一个虚职,但名义上是皇城各衙门的最高负责人,惯例由枢密副使兼任,并不轻授。

宋仁宗知道轻重,一开始没有答应,架不住张贵妃反复吹枕头风,他只好松口。这一天,仁宗正准备上朝,张贵妃送他至殿门,拉着他的手嘱咐说:“官家今日不要忘了宣徽使!”赵祯只好答道:“放心!放心!”

未曾想,仁宗在朝堂上刚宣布这一项人事任命,底下的大臣就炸成了一锅粥,纷纷出言反对,更过分的是担任御史中丞的包黑子,直接走到皇帝身边,慷慨激昂地出言反对,溅了仁宗一脸口水。

宋仁宗无奈,只好收回成命,并且脸也不擦,一幅懊丧的样子,回到后宫,找到张贵妃诉苦道:“今天包拯上殿,口水吐了我一脸。爱妃,你只管要宣徽使,宣徽使,你难道不知道现在担任御史中丞的是包拯吗?”

如此“怂包”的皇帝,不但之前没有过,之后也不再有。但这样的皇帝,你能说他差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