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最好的出路是什么?

君兰珂韵1


作为一个农村创业者啊,农村要想更好的发展,只有政策导向还不行的。虽然说吧,富人靠趋势,农村人靠政策。但是如果一个村子没有人去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农村,一个村子是很难有发展前景的。农村要想更好的发展只能转型,如果还像以前那样发展,那么农村以后的样子还是和现在一样一成不变。

我认为吧,先要改变的还是人,农村现在缺少农村实用人才和科技人才。想想吧,现在就是吧农村的土地集中化了,那么村上有几个会开机械化设备的,还不是承包给别人了,那有什么用了,农村人还是一样没钱,靠着那点土地租金吗?又不是广州那些包租公,农村是农民工。

只要有了人才,在农村就可以发展,现代养殖业和现代种植业。社会资本缺少地和场景,农村缺少资金和技术。有了人才,一合作,是吧。还有前段时间邮政局不是说了,要村村通物流吗,那么农产品加工业不就很有前景了吗。至于乡土特色产业,一直有前景吧,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乡村新型服务业,也一直发展不错吧,像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餐饮民宿,创意农业,农耕体验,健康基地等等,这些现在都很受欢迎啊以后更受欢迎。生态循环农业,难道没前景吗?回收废弃产品,不仅节约成本,而且保护了环境。以后5G的数字化乡村啊,什么的,一大串。

不是农村没前景,如果人村前景不好,那些大佬们吃饱了没事做,投资这么多钱干嘛啊,绝大部分农村人没前景是真的。以后智能化社会,打工的地方都没了,地也没的种了。难道真的等着收那一年几百块的土地租金吗,够生活吗?

亲们,好好想想啊。

我是高华,一个在农村创业的创业者,喜欢我的话,点点关注,农村话题,我们多聊聊了。


农村创业高华


这个问题我可以告诉大家,总结一下历史经验,又面对一下现实,就可以得出答案。不管你是分田单干也好,还是把土地集约由种粮大户来承包也好,都不是好的出路。

有人说用种种大户来承包土地,农民又过去给种粮大户打工,发工资,这和解放前无地农民给地主干活求生有无异同,孤且不平论。就论农民为大户干活是不是一心一意出工又出力,把你大户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做?恐怕是为了你的工资才干的,要知道,现在的农民到处都可以打工,到处都可以挣钱。如果你对农工待得不好或因受灾减产发起工资或拖欠工资,看你这种粮大户怎样去摆平。告诉你,现在农民可不是旧社会的农民,地主的压迫和剝削只能忍气吞声,不敢造次,现在你试试,如有了矛盾,一是不干了,二是联合起来和你拼个你死我活,最后逼得你大户一是要让步,一让你就亏得更利害,还有收益吗?二是连夜卷席逃跑躲账去滚蛋。你说有这种可能不?

所以,无论单干还是集约由大户承包来发展农业,不是农民的好出路,

如果按新中国刚成立时,实行公粮制度,在结合现去对农民的各种补贴,可能会留住农民少外出,多用心种粮,即使到外打工,土地不会抛荒。但也不是上策,因力量有限,一遇自然灾害那就惨了。

我还是认为把农民又组织起来,走集体化道路,可以借鉴过去人民公社的一些成功地方,弃其不合理的地方,实行社会主义集体化管理,让农民为国家多产量,为国家贡献。到那时,对农民实行退休制度,享受退休金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儿,有谁还敢说不应该的呢?

不过呢,有好路但估计有不少人是不乐意去走的,因为始终认为外出打工或做生意钱挣得多并来得快吹糠见米,又自由,没有约束,在家的农友也同样认为集体不自由,单干想做就做,农忙做闲月耍,对于天天象工人一样上班,对于一部分想自由的农家人来说,是不愿回到集体的。他们的口头语是吃孬点,耍好点。

所以现在不管走哪条路都难,还需高人指点。


用户陈维仁501


谢谢师友们和平台老师鼓励和关爱。

分田到户四十多年,由于土地少,农民种的粮食只要自己吃得饱,哪顾优质和有机,农副产品更是盲目种植,跟风种植,丰收了,反而滞销,只好看着在田间白白的烂掉。不但挣不到钱,还要赔上种子化肥钱。可以这样讲,这么多年的联产承包,只能得到温饱,根本谈不上富裕和小康。实践证明,一家一户联家承包是难以发展农村农业。

只有农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之路,成立农业公司,集中土地,应地制宜,不搞盲目种植,重复种植,发展名优特和有机农产品,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扩大农产品知名度,吸引城市居民到乡村旅游,采摘,和互联网订单形式减少中间环节,让真正的优质有机价廉物美的农产品,出现在城市居民的餐桌。既能让城市居民吃得放心,也让农民增产又增收。

政府要积极支持农村发展,将农业科技人员的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及时推广到农村,在资金,农机补贴,农村基础建设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引导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到农村落户,鼓励农村农民兴办工厂,发展经济,解决富余劳动力就业。以上本人观点,知识有限,欢迎师友们评论。(图片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