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悲歌——大唐凋亡之战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时期,没有任何一个朝代,能像唐朝一样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大唐,像中国人的符号一样,印刻在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心中。至今为止,国外华人聚集的地方,依旧以唐人街来命名。科举,唐诗,唐宋八大家,女皇武则天,长安城,大明宫,万国来朝,大唐的盛世辉煌让无数的人心向往之。

盛世悲歌——大唐凋亡之战

大唐最鼎盛的时期,莫过于开元盛世。经历了李世民的贞观之治,李治的永徽之治后。唐明皇李隆基,这位大唐王朝第七位皇帝身后的帝国,已经是当时整个星球上最强盛的王朝。此间的唐朝在各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国力空前强盛,社会经济空前繁荣,人口也大幅度增长,天宝年间唐朝人口达到8000万人,国家财政收入稳定。商业十分发达,国内交通四通八达,城市更为繁华,对外贸易不断增长,波斯、大食商人纷至沓来,长安、洛阳、广州等大都市商贾云集,各种肤色、不同语言的商人身穿不同的服装来来往往,十分热闹。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达到顶峰阶段。

盛世悲歌——大唐凋亡之战

盛及而衰,晚年的唐玄宗沉迷于艺术创作,开始疏远大唐的政治。年老的皇帝沉迷于爱情与艺术,根据史料记载,,开元后期,公平参与艺术创作的人数多达上万人,但科举制度却开始荒废,官僚集团日益庞大,但品质却大大下降,开元盛世已经持续了三十年,帝国在达到鼎盛之时开始走向浮华,就在这个时候,胡人安禄山来到了大明宫。安禄山因一场败仗而获罪,被押解往大唐长安,没有人知道,这个胡人将给大唐带来一场巨大的灾难。安禄山善于奉迎,不仅逃脱了惩罚,而且迅速取得了唐玄宗的信任,对于杨贵妃,安禄山也极尽讨好之能事。公元742年,安禄山担任平卢节度使,从此成为大唐重要的边关统帅,公元747年安禄山接任范阳节度使,三年后安禄山被封为郡王,在大唐历史上被封为王非常罕见,仅仅几年时间,安禄山便成为大唐最具权势的封疆大吏。

盛世悲歌——大唐凋亡之战

给大唐带来的噩梦就是被唐玄宗一直认为憨厚老实的安禄山,安禄山一人兼任三方节度使,兵力达到二十万,当时整个帝国的兵力也不过五十万,公元755年11月15号,镇守大唐北疆的节度使安禄山造反,十五万大军从幽州南下直逼长安。叛军直驱京城,唐玄宗这才相信帝国已不再安宁,公元756年6月10日潼关陷落,长安城变得岌岌可危。唐玄宗没有思考如何抵抗,竟然准备逃亡,6月12日,这个曾经叱咤风云的皇帝,悄悄地逃离大明宫。唐玄宗一手缔造了大唐的辉煌,又将大唐带入无尽的深渊。

盛世悲歌——大唐凋亡之战

历时七年两个月的安史之乱,带给大唐的不仅仅是战后满目疮痍的版图,更是削弱了封建集权,为封建割据创造了必要条件,由于战争造成了劳动力的严重不足,统治阶级不得不增加税收,使得阶级压迫和统治阶级的压榨更加深重,农民和地方阶级的矛盾日益锐化,形成唐中叶农民叛乱的高潮。经历过安史之乱之后的大唐,再也没有盛世的辉煌。

盛世悲歌——大唐凋亡之战

自那之后,农民起义不断,藩镇割据已成尾大不掉之势,皇宫内宦官专权,仅有记载的唐后期,被宦官杀掉的皇帝就有三位,大唐已经名存实亡。而长安,这座最具气魄的城市,再也没有了成为都城的可能。

安史之乱的爆发,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开元后期玄宗怠政所致,任用李林甫,杨国忠小人为相,不知治国只知搜刮。而他本人沉迷于艺术创作和杨玉环的爱情之中,心无旁骛。一个庞大中国的最高统治者,放弃了对帝国的统治,造成的结果是灾难性的。唐玄宗流亡之后,太子登上了帝位,唐玄宗成了有名无实的太上皇,历史似乎潜藏着某种难以言说的轮回,每一轮都因盛极而衰退,因灿烂而显得短暂时间短暂。无比辉煌的开元盛世只持续了三十多年就匆匆结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