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外無物:相由心生,物自識造

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

——王陽明

心外無物:相由心生,物自識造

在《莊子》一書的諸多寓言中,有一則寓言十分有意思,那就是“混沌之死”:

南海之帝為倏,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混沌。倏與忽時相與遇於渾沌之地,混沌待之甚善。倏與忽謀報混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

日鑿一竅,七日而混沌死。

量子物理理論提出一個觀點,觀察者會引起被觀察者量子態的坍塌。觀察前,量子以疊加態形式存在。當觀察時,原來的量子疊加態瞬間坍縮,成為確定狀態。

所以,觀察者的觀察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法不孤起,仗境方生。道不虛行,遇緣則應。這個確定的世界完全是由於我們的觀察而產生的,在我們不觀察時,它是一種混沌的、疊加的全息態。“色不異空、空不異色”的 “色”“空”疊加態,當我們觀察時,會瞬間坍為“色”或“空”的確定狀態。 “三界唯識、萬法唯心”,也都反映了從多重疊加態到引入觀察者後導致坍塌的不同狀態。

“一念不生全體現”——存在斷於言語,全體滅於心行。鬼眼之地獄,佛眼之極樂。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你看到的確定的世界,其實是由你的識心觀察所致,“你的觀察”才是決定性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