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自然:請給孩子留一塊沒有眼睛的空間

最近看到遊識猷的一則爆博,不由的感慨萬千:

某媽媽,在家裡搞了個雲臺攝像頭,通過手機隨時監視小學一年級的女兒是否按時看書,坐姿是否端正,還冷不丁通過攝像頭的對講功能喊話,“坐直一點”“你在看什麼書啊?怎麼又在看動畫片?(提高音量對智能音箱喊話)XXXX,暫停!”。

這真的太太太太恐怖了。

道法自然:請給孩子留一塊沒有眼睛的空間

一個人的成長,需要一些獨處的空間,一些漫無目的的時光。這些空間和時間看上去沒有特別務實的用處,但其實有著最重要最根本的用處——認識自己,成為自己。

我是一個怎樣的人?我有哪些特質?積極的?消極的?我擅長什麼?不擅長什麼?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我能力怎樣?我身體怎樣?我和其他人對比起來如何?什麼事讓我愉悅?什麼事讓我痛苦?真實的自我是怎樣的?理想的自我是怎樣的?別人對我有哪些期待?我對自己有哪些期待?別人喜歡我嗎?我喜歡我自己嗎?我靠自己能做到什麼,做不到什麼?

道法自然:請給孩子留一塊沒有眼睛的空間

如果剝奪掉這些空間和時間,要求一個小孩時時刻刻表現出“完美狀態”——對小孩的健全發展,是重大打擊。

要麼,這個孩子完全壓制掉自我的發展——但這意味著極其薄弱的自我地基。地基不牢,早晚是要補。不補的話,早晚是要崩塌的。

道法自然:請給孩子留一塊沒有眼睛的空間

要麼,這個孩子懷著憤怒與恨意,發展出熟練的欺騙技巧——這不但意味著家長喪失掉孩子的信任,孩子的溝通意願,而且除非家長髮生徹底改變,否則親子關係基本上受到不可逆的傷害。

如果宏觀世界有所謂“觀測改變狀態”,大概就是這一種了。

道法自然:請給孩子留一塊沒有眼睛的空間

不是說家長要對孩子完全放手不管,而是在管的時候,一定要給孩子留出足夠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恢復空間。

科技發達是好事,但科技要用在“讓人更好地成為人本身”,而不是來塑造一個脆弱虛假的空殼。

魯國國君曾把一隻海鳥供在太廟裡,不僅食以酒肉三牲,還為它演奏高雅的音樂。於是海鳥被嚇得不吃不飲,三天以後便死了。莊子認為這是魯國國君以自己的生活方式飼養鳥類,而不是按照鳥的生活習慣去飼養鳥類,這種違背事物自身規律的作法是註定要失敗的。後因以“以己養養鳥”比喻不遵循事物規律,只憑主觀主義辦事的愚蠢行為。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做父母,是一場心胸和智慧的遠行。你能給孩子最好的愛,就是尊重,尊重孩子天性、人性與個性,把孩子還給孩子,讓他儘可能的成為最好的他自己,自由自在長成一棵“是其所是、如其所是”的獨特大樹。

我們平常想養好一個寵物或花草,都務必要先了解它們的特性,是素食肉食還是雜食?是喜歡動還是喜歡靜?如果是吊蘭,那它是喜陰的,放在陽光下暴曬會死掉。如果養的是仙人掌,水澆多了多半會爛根……那更何況是養個孩子呢?

道法自然:請給孩子留一塊沒有眼睛的空間

鞋子合不合適,穿起來舒不舒服,孩子自己最清楚,除非先天性痴呆,一旦大腳硬被穿了小鞋或小腳硬被穿了大鞋,他最後就一定會被折磨得哭鬧,並且一定會自動自覺的去找到自己喜歡的最適己的鞋子,因為這是每一個生命本自具足的本能。身為家長,不可打著愛的旗號為你好的旗號,硬把自己心目中的標準、把成人的標準強加給孩子,最後造成“自己看著很爽,孩子卻痛苦得要死”的惡果。這應該是個人人都明白的常識吧,可惜總有人不尊重常識。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花開遍地綠綠紅紅。孩子或有藝術體育天分,或適合做學術科研,孩子的興趣特長與發展方向是一種自然生命力,與其天賦特性息息相關。孩子的特性不同,這個世界才得以豐富多彩,各種領域的人才都有。所有家長都按照同一標準來評價自己的孩子明顯不對,這也會出現天賦的埋沒。針對每個孩子的特性去培育極其重要,切勿以自己的眼光或意志強加。每種花都有自己的色彩和芳香,同時也各有自己的成長方式和特性,需要不同的水分、光照……不管玫瑰,還是月季,根據其特性培育讓其自由生長,自然會散發出芬芳,開出最美的花朵。絕不能因為最近多肉市場好,明明是玫瑰花非統一按多肉植物的標準來培育。孩子就是成長的花朵,怎可粗暴的批量化壹模切?多好的璞玉,也經不起胡亂雕琢。

道法自然:請給孩子留一塊沒有眼睛的空間

他人已經有他人來活了,我為什麼要活成他的樣子?讓孩子順著各自的稟賦天性成長,他們自身的潛力才能得以充分發揮,人格才能健全發展。家長當然負有教育孩子的責任和義務,但這種教育應在尊重孩子天性的基礎上,因勢利導地促其發展。如果不管怎樣,把孩子都強制一模化為“別人家的孩子”,穿一樣鞋,整一樣形,那麼孩子勢必會失去個性失去真己。。。活到最後“假的再真,終究不過是個贗品。”

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須知參差多態,乃是幸福的本源。”人生不止一種活法,讓萬物各遂其性,讓人們各得其所,讓每個個性豐盈的個體都享受各自獨特的愜意,各美其所美,各是其所是,則天下大同 。千姿百態爭奇鬥豔適者生存的自然生態系統穩定性最強。謙卑點,敬畏自然大道是智慧的開端,不要動不動就自我膨脹"欲與天公試比高"——“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聖人者,原天地之美而達萬物之理。”看看緣起萬千生機勃勃的天空與大地,有比神更高明的設計者、創造者與管理者嗎?

道法自然:請給孩子留一塊沒有眼睛的空間

道可道非常道。所謂迷信,不就是將不可道之大道可道小道化,將無限有限化,將信仰偶像化?所謂恐布,不就是唯吾獨是獨真獨正的順昌逆亡迷信狂熱化?“歸根曰靜,是謂覆命”“靜了群動,空納萬境”“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這世上最可怕同時也最可恨者莫過於自居為“唯獨”的狂徒,摸象瞎子們自以為是的頑執最苦己害人。“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水至清則無魚”,至少包含兩種含義,一是“水太清”,沒有營養;二是“水太清”,不利躲藏,不安全!無論是沒有營養或是不安全,都必然會讓魚無法生存!

同一深圳,何以特區前後大不同?最好的教育就是尊重孩子的先天氣質,讓他能夠成為全然的最美的他自己。我們面對孩子的成長,是不是能夠做到就像大自然欣賞一場花開一樣?只須提供最寬容適宜的生長環境,不需要你去費力不討好的拔苗助長,以己妄執強矯其“枉”,花自會吸收陽光雨露放飛自我,你只要靜靜欣賞,靜待花開。

道法自然:請給孩子留一塊沒有眼睛的空間

中國大哲老子有句話叫道法自然,無為而治。“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慾而民自樸。”無為並非無所作為,而是放下我執我慢,放下意必固我,不妄為強為。要順其自然,恆順眾生,“聖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不把己執強加給百姓,實事求是,因時因地因人制宜,不違規背道瞎折騰,讓百姓自然發展自由生活。育兒同樣如此。

多少商君痴壹民,我花開後百花殺。以“巨嬰”概念聞名的學者武志紅認為:孩子每一份天然動力都是一份生命,而母親這樣監視否定打擊孩子,就意味著她在不斷摧殘孩子的「精神生命」,最終會收穫一個精神生命虛弱的孩子。這個孩子不敢伸展本我,因為她無數次體驗過被傷害的感覺。

道法自然:請給孩子留一塊沒有眼睛的空間

龔自珍當年曾殷切地希望“不拘一格降人材”,其名作《病梅館記》用犀利的文筆寫出了病梅的原由:原來在“文人畫士”的心目中,梅花須“以曲為美”,“以欹為美”,“以疏為美”,於是花農們便“斫其正,養其旁枝,刪其密,夭其稚枝,鋤其直,遏其生氣”,以投“文人畫士孤癖之隱”。正因為這樣“拗折強束縛,偃蹇具形相”,也就是人為地用棕繩鐵索強行蟠屈梅枝,使之夭矯有形,弄得“江浙之梅皆病”了。作者面對所購置的三百盆病梅,足足哭了三天,決心要毀其甕,悉埋於地,解其棕縛而療之,讓梅樹自由自在地生長。

一切商君所企求的不過是唯唯諾諾,“才士與才民出,則百不才督之、縛之以至於戮之”,“戮其能憂心,能憤心,能思慮心,能作為心”,以讓人服服帖帖。作者以梅喻人,從“病梅”的生產、流行,形象地揭露和抨擊了清王朝“斫直、刪密、鋤正”的“孤癖之隱”對人性的扭曲和對人才的壓摧,影射其嚴酷思錮的惡行,表達了他反對封專、追求個性解放、整治社會病態的先進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