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講故事以李太白與賀季真為例

如何講故事

以李太白與賀季真為例

武抒祖

唐代孟棨《本事詩》載:“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師,舍於逆旅,賀監知章聞其名,首訪之,既奇其姿,復請所為文。出《蜀道難》以示之。讀未竟,稱歎者數回,號為‘謫仙’,解金龜換酒,與傾盡醉,期不間日,由是稱譽光赫。”試發揮聯想和想象,改寫成一則小故事。

正在載入…

《本事詩》是用文言文扼要敘述賀知章與李白二人初遇之事,把二人的一見如故、惺惺相惜、李白的絕世才華、賀知章的惜才、二人的以酒論詩、以酒相知等等劇情無不展示給讀者,從而塑造了兩個栩栩如生的鮮活人物形象,演繹了一段文壇佳話。

因行文需要,略去許多動人有趣的故事情節,只擇其要者敘述之。只讀這樣的文字,精彩是精彩,但有缺憾,總感覺不過癮。然,本段文字給我們蘊藏著極為豐富的信息,怎麼把這些略去的情節補出來?這就需要發揮我們的聯想與想象能力,把賀季真的率性、李太白的灑脫補出來,以饗讀者。如何補全情節,如何謀篇佈局,如何推動故事情節,如何塑造人物形象,如何鋪墊過渡照應,如何煉素材、煉字等等,都是需要格外重視的,這考驗的是我們的語文素養。不會寫文章的學生,語文素養一定不會好到哪裡去,寫文章沒有章法,也不可能寫出好看、好讀、漂亮的文章。可見,寫作是一項綜合素質的體現,一定要勤讀書,勤練筆,勤思考,借鑑前人的優秀文章與作文技法,學習人家如何寫文章;還要經常錘鍊我們的思想,提升我們的語文素養,成為一個有內涵的人,一個有品位的人,一個高貴的人,一個讓人尊重的人。

寫得一手好文章,盡情地綻放自己的才情,活出自己的精彩來。

孟棨《本事詩》要點如下:

1、太白初至京師(剛到京城長安);

2、賀監知章聞其名,首訪之(賀知章的身份、地位,對李白的欣賞);

3、賀季真為太白姿容所奇(太白姿容優美飄逸,迷倒了賀季真);

4、太白出《蜀道難》以示之(李白此行有備而來,《蜀道難》是他的得意之作,以此干謁權貴);

5、讀未竟,稱歎者數回,號為“謫仙”(李白的才華傾倒了賀季真,以“謫仙”給予其高度的讚歎);

5、賀季真解金龜換酒,與傾盡醉,成為文壇的一段美談(二人以酒言歡,演繹金龜換酒的一段美談,賀季真的豪爽可見一斑);

6、期不間日,由是稱譽光赫(李白的名號迅速在長安傳播,名望迅速登上熱搜)。

正在載入…

現在的問題是:

寫什麼?

怎麼展開?

依我看,主要圍繞①李太白的瀟灑、飄逸的姿容展開;②李太白的文采展開;③賀季真的惜才展開;④賀季真的狂放不羈展開。

如何展開故事?故事的特點在於吸引人,說白了就是好看,好讀,有趣味。

如何做到好看,好讀,有趣味?這就牽涉到故事的情節構思;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的謀篇佈局;語言的錘鍊等,都是必須要斟酌的。還需要藉助合理的聯想與想象,把許多省略的情節補出來,既要符合事物發展的邏輯,還要符合事件本身的邏輯,還要與人物相勾連。當然,故事要連貫、流暢、吸引人,這考驗的是我們的才、智、識。

下面,以老武改寫的《金龜置酒論詩才》為例,看如何把一件極省簡的事妙趣橫生地展開在讀者面前,如何使人物形象飽滿,如何使情節連貫,如何錘鍊語言,在閱讀故事的同時,且給人以藝術的美的享受。

金龜置酒論詩才

——賀季真與李太白故事

武抒祖

話說天寶元年即公元742年的一天,已經41歲的李白忽然接到了當今聖上從長安的飛馬傳書,詔書上說“鑑於白才華出眾,有要務相托”云云。要李白即刻動身,前往長安。至於具體公務,詔書上語焉不詳,李白及眾鄉親們也不便深究,猜想總歸是李白的才華明珠出土,得見天日,不然,千里傳書所為何來?

(故事的開端,引出李太白動身前往長安的緣由,為下文展開故事鋪墊。想象合理,語言簡練,富有張力。)

李白內心不免湧出陣陣隱痛,41年吶,已經等得很久很久了。遙想十多年前初到京華,放下身段,晨叩豪門,暮謁權貴,隔門投書,售賣自己,想來那數十百份得意之作如石沉大海。李白酸楚的內心不免慨嘆,想不到這干謁之路比那科考之路還要曲折艱難,想不到我李白竟然看慣了那“閽者”不屑的臉色,更想不到滿朝權貴竟無一雙慧眼。當時的他,失望之餘,萌生了深深的悔恨,想想自己那低眉順眼的不堪樣子,再想想自己那些詩文,真乃明珠暗投。對那些權貴們的鄙夷寫滿了臉上。黯淡的心緒曾陪伴了自己很長一段時日,終日唯有以酒澆愁,驅除陰霾的心緒。有時他狠下心來把自己的干謁之路掰開來,揉碎了,深藏起來,就這樣,一顆火熱的心將要涼透時,不成想今日喜從天降,自己的才華可以施展,自己的抱負得遂所願!禁不住想虎吼一嗓子“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快感。但為了矜持好吧,極力壓抑著那顆“咚咚咚”狂跳不已的心,依然表露出平靜如水、胸有成竹的樣子,這才是自詡甚高的大詩人應有的樣子。

本段是故事的發展。首先圍繞李太白突然接到詔書後微妙的心理活動展開。太白喜悅中夾雜著陣陣隱痛,表現太白熱衷於功名仕途,然又不屑於走正常的科舉之路,想要走捷徑,當然選擇干謁仕進,“放下身段,晨叩豪門,暮謁權貴,隔門投書,售賣自己,想來那數十百份得意之作如石沉大海。”管窺太白對自己才華的自負,想以此作為敲門磚,敲開那高深幽微的仕進之路,但是殘酷的現實把他碰得頭破血流,但依然痴心不改。這幾句把太白奔走權貴豪門的情形展示得栩栩如生,折射為了仕途,不惜委曲求全。同時,展示了權貴們對讀書人的不屑與傲慢。兼顧了太白的心灰意冷,反襯太白此時“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快感。

作者有意不從眼前現實展開,而是縱橫捭闔,有意宕開一筆,由眼前到過去,由喜悅到悲憤,把故事拉向十多年前不堪回首的干謁一幕,採用虛實結合的藝術表現手法,與眼前現實形成強烈的反差,展示太白的複雜幽微心理。管見作者精準把握人物內心世界的水平,高超的敘事能力,過硬的語文素養。

正在載入…

漸漸地,看熱鬧的、過足眼癮的、豔羨不已的眾鄉親們做鳥獸散,屋子裡漸趨沉寂下來。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劇飲千杯不醉該是何等的快意。靜坐片刻,李白滿斟一大杯酒開始獨酌,該為自己慶賀呢,該惋惜呢,還是慶賀中摻雜著惋惜,抑或是惋惜中夾雜著慶賀,總之,說不清、道不明這遲到的音訊攪拌起來的五味雜陳,還是不去想它的好。不知不覺間,一輪明月高懸窗外,院子裡如靜影沉璧般寧靜,屋子裡寂靜如水,燭光與月光交相輝映,牆壁上映射著一尊偉岸的身影,越發飄逸。李白乾脆斜倚著身子,一邊就著美酒,一邊把那散發著墨香的黃絹詔書再一次輕輕地鋪展開,清澈的眸子細細端詳了那詔書,用手輕輕地觸摸著上面的每個字跡。呀!這形制,這絲絹,這做工,真個是看不夠,品不足。它如一劑良藥熨帖著李白那幽微複雜的心情;明明每個字都已爛熟於心,就是忍不住把那詔書一遍又一遍地翻看,明明詔書裡的每句話表述得清楚無誤,就是忍不住把那每個字背後的深意不免揣摩一番。憑李白的自負,對詔書裡的某個措辭未免有些微詞,總感覺若自己操刀的話,比這要更華美、更精準。看來,京城裡的高官不過如此,“哈哈哈哈哈……”,一陣爽朗的笑聲刺破了屋子裡的沉寂,穿透屋宇,飄向天際。一時間,幾大杯酒已經下肚,他那白皙的臉上泛著幾朵桃花,俊美的臉龐越發俊美了,飄逸的神情越發飄逸了,此次飄飄欲仙的快感總歸是與平常有所不同,難道這就是所說的“得意的人生”……

人的心理微妙複雜,因此,要把握這一性格的複雜性,多面性。接到詔書後的太白並非一味地興奮,反而五味雜陳。接著細加描寫:“劇飲千杯”的快意人生,恰好扣住“太白斗酒”的灑脫性格;還注意到太白對詔書的摩挲這一細節,精準把握他熱心功名仕途經濟;還把握住太白的自負,如“對詔書裡的某個措辭未免有些微詞,總感覺若自己操刀的話,比這要更華美、更精準”;還顧及到太白的飄逸氣質。這樣,一個豐富的、生動的人物基本呼之欲出了。

作者能恰當地把握住人物這樣的複雜情感,這是塑造人物形象時需要我們細加揣摩與準確把握的地方,這樣塑造,人物性格就複雜起來了,也就真實了,也就鮮活了,一個立體的人就活靈活現地站在我們面前了。

語言精練、用詞準確,管窺作者駕馭語言的高超技巧,都是需要我們認真學習的。

迷迷糊糊一覺到天亮。李白草草用過早餐,懷揣詔書,匆匆辭別家人與趕來送行的眾鄉親,逶迤而行,直指長安。

平常出川,大多數人選擇官道,因其道路平整,便於通行,加之人流如織,可結伴前行,驅除旅途孤寂之感;何況沿途每隔五六十里建有館舍便於行客歇腳,但路途遙遠,需要耗費大量的時日。今天,李白人逢喜事精神爽,也為了安撫那顆急切躁動的心,還是選擇私道就近前行。

(故事繼續向前推進,平鋪直敘。)

出川入長安的私道當然非蜀道莫屬。自古蜀道多艱險,“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風華正茂的李白曾有一段時間修道峨眉山,遠眺對面蒼茫的、隱隱綽綽的秦嶺,不勝感慨。蜀地與長安本來天涯咫尺,可惜,硬是讓這橫在中間的秦嶺生生地把兩地給阻隔開來,咫尺天涯,禁不住揮毫一首《蜀道難》,“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的反覆喟嘆,深嚼這造化弄人。蜀道固然是難行,但為了節省時間計,自然就顧不得它的艱險啦。再者,征服蜀道本就是生命的一種張揚,也似乎預示著此行的好兆頭,雖然艱險,依然可以攀登;雖然等了很久,只要耐得住如毒蛇齧心般的孤寂,“蓬蒿人”依然會叩開那“九門閶闔”,迎來魚躍龍門,華麗蛻變的快意時刻。

“那久壓心中的安邦定國的方略何不趁機獻上”,李白痴痴地想。呀!今天這是咋的啦,你太白兄怎麼有點按捺不住,想一日飛到長安。不,不能讓那些“肉食者”小覷我李太白,也不能在鄉親們面前失了我的身份,在他們面前我得放穩了優雅的身段,調整好矜持的節奏,這絕不是擺譜,而是大詩人應有的派頭。至於背地裡的行程節奏那又另當別論。

由出川入長安道路自然引出太白的得意之作《蜀道難》。此處寫《蜀道難》其意有二:一、展示太白的絕世才華;二、為下文李白向賀季真呈詩草蛇灰線。可見,作者謀篇之精,佈局之巧。

還通過太白的心理活動,“那久壓心中的安邦定國的方略何不趁機獻上”,表現文人的自作多情。

三個多月後,晝出夜伏,風餐露宿,鞍馬勞頓,行色匆匆的大詩人李白終於抵達了京師長安。

長安確是帝都,與別處自是不同,處處掩抑不住繁華豪奢之象。李白掐指一算,這已是第三次赴京了。可嘆,每次來,自己都無暇遍賞京華煙雲,急急地奔走於干謁仕進之路,倒是辜負了這帝都的繁華。想到這裡,李白俶乎升起一股莫名的悲哀與歉意。“長安啊長安,等太白飛黃騰達之後,自然會好好待你,盡情地把你揮灑一番!”李白一路走來,一路思緒曼舞,終於在一家偏僻的小店裡落腳,雖然有些委屈自己,但也只好將就將就了。彳亍於小店的窗前,望著對面金碧輝煌的館舍,失落之餘,豪放的李白不由得自我安慰,千金散盡還復來。

故事情節繼續展開,表現了太白的想入非非:可嘆,每次來,自己都無暇遍賞京華煙雲,急急地奔走於干謁仕進之路,倒是辜負了這帝都的繁華。想到這裡,李白俶乎升起一股莫名的悲哀與歉意。“長安啊長安,等太白飛黃騰達之後,自然會好好待你,盡情地把你揮灑一番!”自以為今後可以飛黃騰達,為快意人生躊躇滿志;其次,對文人的窘迫生活順便也一筆帶出。可見,作者心中有大丘壑在。

李白抵京的消息自然驚動了當朝權貴賀知章賀季真。

話說這賀季真也非等閒之輩。他是赫赫有名的越州永興(今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才子,時任秘書監。這秘書監是朝廷設置的專掌國家藏書與編校工作的機構和官職名。位高權重的賀季真,常常自詡“四明狂客”,“狂傲”是他性格的標配,但凡肚子裡不灌滿墨水,不縱酒詩文,為人不風流倜儻,怎配的個“狂”字,因之,一般人根本入不了他賀季真的法眼。

回顧賀季真的人生,就是幸運,那種幸運想擋都擋不住。

公元659年,正好是大唐“貞觀之治”(627一649)後的第十個年頭,是大唐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好時期,遠在越州的一戶殷實家庭,一個嬰兒呱呱墜地,他就是賀季真。

賀季真從小生長在優渥的環境裡,兼之他天資聰穎,自幼懂事,深得父母親友的喜愛。在這樣的環境里人容易成為浪蕩子弟,然賀知章不是這樣,他與書可謂天然的“閨蜜”,遍覽詩書,精通諸子百家之文,十幾歲時便以詩文蜚聲當地。他的詩才氣逼人,狂放不羈,有“詩狂”之譽。大家一致預判,若讓年少的知章博取功名如探囊取物耳。

開始展開故事的另一人物——賀知章賀季真。

賀季真自號“四明狂客”,緊扣“狂”字展開。

順便回顧賀季真的人生命運——幸運,目的與太白的人生命運形成對比,也與許多不幸文人命運形成對比,突出太白等文人的不幸人生。

一晃賀季真跨入了36歲,那已是武則天證聖元年(659年)。榮登大寶的女皇恢復了科舉考試,這一喜訊風傳到賀季真的家鄉。賀知章便悠然地離家進京趕考,臨行前擲下了一首小詩:

江皋聞曙鍾,輕枻理還舼。

海潮夜約約,川露晨溶溶。

始見沙上鳥,猶埋雲外峰。

故鄉杳無際,明發懷朋從。

果然,賀知章不負眾望,進士及弟,成為越州有史以來的第一個狀元郎,且順利地斬獲了國子四門博士這一美差。從此,開啟了賀知章京都長安五十年的愜意人生。中年的賀知章再一次橫貫“開元盛世”(712一741)這一大唐最繁榮的黃金期。大家一定會問,古代中個進士有多難?科場中有所謂的“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之論。唐代科舉主要有明經科和進士科。經是大家平時熟知的“五經”(詩書禮易春秋)等儒家經典。“明經”無非是對某一經研究的比較透徹。因為唐代禮部為了降低考試難度,專門指定了參考書,只要把那孔穎達的《五經正義》研習熟透,對付“明經”就容易多了。如果深研細讀,三十歲中明經科已經算老的了。進士就沒有“明經”那麼好對付了。進士俗稱殿試,由皇帝親自主持,凡中進士的人,不僅要通達五經,而且要精通詩詞歌賦、時政策論。難就難在不能死記硬背,沒有標準答案,考的是一個人的才、智、識,不是人人可以染指的。所以,五十歲中個進士已經算很年輕的了。

賀季真的科舉仕進之路——順,與李白的人生形成對比,突出其不幸命運。

順便普及唐代科舉方面的文化知識。

諸君一定納悶,這“國子四門博士”怎麼如此耳生?其實,這“國子四門博士”相當於現在的國立長安大學教授,這一職位既清閒、待遇又高且受人尊寵。唐代國子監四門館設置三至六人,正七品,掌教文武七品以上及侯、伯、子、男之子為生者、庶人子為俊士生者。如此看來,這“國子四門博士”不是人人可以授予的,除了德行外,才、智、識恐怕也是一個硬槓槓。

樂天派性格的賀知章在“國子四門博士”位上一干就是27年。他從不懈怠,很是怡然自得。每天除了杏壇耕耘外,就是快樂地與弟子“侃大山”。開元十年(722年),63歲的賀季真在宰相陸象山的舉薦下步入仕途,執掌太常寺少卿。從此,運氣爆棚的賀季真平步青雲,3年後,66歲的賀季真擢拔禮部侍郎、集賢院學士,後任太子右庶子、侍讀,就是給太子李亨當老師,這是許多文人夢寐以求的帝王師的最尊寵的職業。又3年後,69歲的賀季真再次升任太子賓客、銀光祿大夫兼正授秘書監,榮登九卿之列。

85歲時,功成名就的賀季真告老還鄉。玄宗皇帝御書《送賀季真歸四明》二詩相贈,其中“仙記題金籙,朝章寵賜衣。悄然承睿藻,行路滿光輝。”能得到皇帝贈詩,太子李享(即後來的唐肅宗)更是持學生之禮,率文武百官為賀季真送行。這殊榮,遍觀唐代詩人有幾人呢?

介紹“國子四門博士”;

描寫運氣爆棚的賀季真的仕途之路,大器晚成;

長安50年的快意人生,告老還鄉時獨享的殊榮。

賀季真橫貫盛唐,善始善終,既沒有如李太白那樣被貶來貶去,也沒有像杜子美那樣顛沛流離、窮困潦倒,他大器晚成,馳騁長安50年,從未外放,也未遭貶,幸運而又瀟灑地在京都長長地“狂”走了一回。遍觀唐代文人的幸運,無出其右者。

……

這賀季真也算得上一代詩家,對寫詩的人自然格外關注,尤其是嶄露頭角的詩人李太白。猶記得十幾年前,朝中同僚曾傳閱過一些太白的詩文。諸如上李邕的詩:“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時人見我恆殊調,見餘大言皆冷笑。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至於在朝在野傳誦一時的《上韓荊州書》,那吹和拍固然有些肉麻,但讓當朝權貴們大有飄飄然之感:

白聞天下談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於此耶!豈不以有周公之風,躬吐握之事,使海內豪俊,奔走而歸之,一登龍門,則聲價十倍!所以龍蟠鳳逸之士,皆欲收名定價於君侯。願君侯不以富貴而驕之、寒賤而忽之,則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穎脫而出,即其人焉。

……

大家在吟誦鑑賞滿足之餘,認為太白詩文縱橫恣肆,儀態萬方,境界宏闊,令人擊節歎賞,大家對其才華欣羨不已,慨嘆當世詩壇無出其右者。至於在朝為官如何,大家心裡一時還拿不準,說不好。賀季真當時力主舉薦此人出仕,無奈應者寥寥。季真為此悵恨不已,鑑於勢單力薄,只好暫時作罷,以待時機。然季真拜讀過太白詩文後,心中自然引以為同道知己,憾於無緣相見,如之奈何!

補敘太白當年干謁時的部分詩文,擷取《上李邕》詩與《上韓荊州書》文,一方面表現他的文學才華;另一方面表現為了仕途,對當朝權貴的吹和拍,太白如此不堪,都是忘不了、放不下、看不透、想不開惹的禍。

還抨擊了權貴們的傲慢、虛偽。

賀知章自號“四明狂客”。他的“狂”主要體現在“詩狂”,作詩狂放不羈,生活豪放灑脫;賀知章的“狂”還體現在他的書法上:善草隸,是大唐有名的書法家,與張若虛、張旭、包融並稱“吳中四士”;賀知章的“狂”更體現在他是一位“酒狂”,他高居大詩人杜甫《飲中八仙歌》榜首: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賀季真的“四狂”,為下文與太白風雲際會張本。)

有名的“金龜換酒”演繹的就是他與李白劇飲的故事。

話說公元742年,李白抵京的第二天,他便急不可耐地奔向紫客道觀干謁玉真公主,偶遇在此遊玩的賀季真。兩人一見如故,惺惺相惜,互道仰慕後,當場結為“忘年交”,直以兄弟相呼。

二人相攜到一處幽靜的“紫極宮”落座,略作寒暄後,李白把自己的那首《烏棲曲》呈給老前輩,讓其評點。

“姑蘇臺上烏棲時,吳王宮裡醉西施。 吳歌楚舞歡未畢,青山欲銜半邊日。銀箭金壺漏水多,起看秋月墜江波。東方漸高奈樂何!”

但見賀知章微閉雙目,手捻鬍鬚,開始幽深地品鑑,當讀到“銀箭金壺漏水多,起看秋月墜江波。東方漸高奈樂何”時,拍案叫絕,再唅詠一遍,不禁眉飛色舞,“太白兄,此詩可以泣鬼神矣”。

正在載入…

經過前面的鋪陳渲染,“金龜換酒”的故事基本水到渠成,可以進入最精彩的內容了。

且看作者的排兵佈陣:讀者已經很期待這一文壇佳話了,但作者就是不直接推出《蜀道難》這最精彩的情節,還須吊足觀眾的胃口,目的再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想讓他們急不可耐,這是行文的技巧。首先具體展開二人的一見如故,當場結為“忘年交”。大家想想,當時的賀季真已83歲,而李太白才42歲,相差41歲的兩個人竟然能傾心交往,一方面管窺賀季真的胸懷與識見;另一方面折射太白的的龍章鳳姿與才華,確是折服了“狂人”賀季真。

其次,李白獻詩:先拿出一首《烏棲曲》,這是第一步的試探。當賀季真高評“此詩可以泣鬼神矣”時,受到鼓舞的太白肯定還有詩作要拿出來,這樣展開故事,既符合人物的性格與邏輯發展,也使故事搖曳多姿,管見太白此次進京是提前做了充分準備的,進一步展示太白熱衷仕進的心理。

行文至此,蓄勢基本完成,精彩部分已經箭在弦上了。

李白一陣欣喜,又把新作《蜀道難》呈獻賀知章,“季真兄,這是一首新作,獻醜了。”賀知章神情凝重,一手捻鬍鬚,一手指字,圓睜虎目,眼射毒光,似乎要把那每個字都摳入眼中去。

“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太白兄起筆不凡吶,這氣勢一般人如何把控得住,老夫怕兄虎頭蛇尾,難以把控喲!”

……

慢慢地,當他吟出“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時,一邊雙手擊出“啪啪”的巨響,一邊緊鎖雙眉直搖頭,又不住地點頭,“哎呀,虧太白兄想得出來!”

忽然,賀知章的眸子放光,死死盯住“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時怵然變色,連呼吸都急促起來,李白有點忐忑,以為這幾句有什麼問題,抑或觸痛到賀老的哪些傷痛處。暗自後悔行事的莽撞,不應該把這首詩急切地拿出來惹出禍端,因此,李白也在一旁沉默著,靜待老前輩的批評。兩個人就這樣沉默著,空氣似乎凝滯了很久。突然,賀知章向李白胸前重重地砸了一拳,“了不得,簡直了不得,太白兄,你讓老夫有點妒忌你了,知章很久沒有獨享如此奇詭壯麗、沁人心脾的佳句了。慚愧,慚愧啊,老夫枉擔了“詩狂”之名,什麼‘四明狂客’,都不值一哂!可惜,可惜啊,這麼好的詩句讓你這小子給搶去了。現在看來,老夫那些詩作完全可以化為灰燼了!”

李太白獻得意之作《蜀道難》,表現其自信心;

賀季真品鑑:賀知章神情凝重,一手捻鬍鬚,一手指字,圓睜虎目,眼射毒光,似乎要把那每個字都摳入眼中去。這是塑造人物形象最精彩的文筆。有語言,有動作,有神態。通過賀季真的一舉一動襯托《蜀道難》之奇、之妙,通過《蜀道難》襯托太白之文采斐然。

此處濃墨重彩的細節描寫是故事的亮點所在:神態描寫有“賀知章的眸子放光,死死盯住……”“怵然變色,連呼吸都急促”;動作描寫有“賀知章向李白胸前重重地砸了一拳”;語言描寫有:“了不得,簡直了不得,太白兄,你讓老夫有點妒忌你了,知章很久沒有獨享如此奇詭壯麗、沁人心脾的佳句了。慚愧,慚愧啊,老夫枉擔了‘詩狂’之名,什麼‘四明狂客’,都不值一哂!可惜,可惜啊,這麼好的詩句讓你這小子給搶去了。現在看來,老夫那些詩作完全可以化為灰燼了!”通過嘆息襯托了《蜀道難》的獨特魅力與效果。可以說,作者似乎在二人風雲際會的現場,目睹了二人交往的全過程。這就是合理的聯想與想象的功夫,也是藝術的魅力之所在。


過了好一陣子,賀知章慢慢緩過氣來,把呼吸調整均勻後,一邊輕輕撫摸著李白的背,一邊高歌著《蜀道難》,禁不住手舞足蹈,把裡面的奇詞麗句反覆詠歎,如置身蜀道中。詠歎完畢,大汗淋漓的賀知章幽幽地嘆息:“太白兄,看來,你就是那天上太白金星遇謫下凡吶!你就是那天上太白金星遇謫下凡呀……老朽當退避三舍,給太白兄這‘謫仙人’讓位才是正經嘍!哈哈哈哈……”一陣爽朗的笑聲破窗而出,響遏雲霄。李白迅速站起來直呼:“季真兄,謬獎!季真兄,謬獎啦!白豈敢!”從此,李白“謫仙人”的名號不脛而走,遍傳京華。

“太白兄,你看這大半天了,你我二人簡直成‘詩痴’了嘛。我們總不能這樣乾巴巴地論詩喲,沒有酒那詩味豈不大打折扣?不瞞太白兄,老夫那‘四明狂客’的一‘狂’就是嗜酒成性,你到長安隨便去打聽打聽,誰不知道賀知章無酒不歡,這可不是老夫浪得虛名。嗯——不知老弟是否好酒,今天老夫請太白兄縱酒論詩,不知老弟能否賞光?”

“季真兄,正合吾意!小弟的好友杜子美不是說我‘李白斗酒詩百篇’嘛。”

“哈哈哈哈哈…”二人不約而同地開懷大笑。

繼續渲染《蜀道難》:賀知章手舞足蹈,反覆詠歎《蜀道難》,表現其對這首詩的喜愛;

描寫太白才華對賀季真的折服:幽幽地嘆息:“太白兄,看來,你就是那天上太白金星遇謫下凡吶!你就是那天上太白金星遇謫下凡呀……老朽當退避三舍,給太白兄這‘謫仙人’讓位才是正經嘍!哈哈哈哈……”

李白“謫仙人”的名號遍傳京華;

這些都為下文二人縱酒蓄勢,通過描寫“金龜換酒”故事表現人物性格,煞是好看。

於是,兩人移步酒館,縱酒高歌,豪氣干雲,直喝得天昏地暗,酩酊而歸。有趣的是,二人晃晃悠悠地準備離開酒館買單時,賀知章發現自己竟然沒有帶錢,李白也囊中羞澀。賀知章摸摸身上,好在腰間繫著一塊皇家按品級賞給他的金飾龜,便毫不猶豫地解下它隨手扔給旁邊的掌櫃的。

後,賀知章等聯名向玄宗皇帝舉薦橫空出世的詩仙李白,玄宗皇帝也聽聞過此人,於是順水推舟,賞李白一個翰林院待詔的六品閒官兒,職務是給皇上寫詩文娛樂,賦詩湊趣,如那著名的三首《清平調》,即使有“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那樣的佳構,使得太白獲寵也使他邀謗,本質上與優伶差不多。即就是這樣不堪,他也能一“待”就是三年。不如意的李太白最終落了個“賜金放還”的可悲下場,當然,那是後話。

二人縱酒高歌,一個是“酒狂”,一個是“詩仙”。

至此,金龜換酒故事才算完成。

最後是故事的尾聲,餘味悠長,言有盡而意無窮,有些意思需要讀者慢慢去品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