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七“人日节”有哪些习俗?“七日贴人于帐”的习俗源于何时
正月初七一到传统春节也就过了一大半,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已经没有任何习俗可以遵循。相信很多生活在北方的人,在很小的时候就都听过“人日节”。在这一天家长会给小孩子们擀面条,希望孩子们吃过面条之后,能够好运连连、长命百岁。
相传女娲在正月出七这一天创造出了人类。所月正月初七又被称为“人日”或者“人胜节”。所谓“人胜”其实是一种装饰物,就是用纸片或者金波剪裁成人形,然后贴在屏风上或直接戴在头发上。这样做的寓意就是“讨取吉利”。
古人在过正月初七的时候,其实有很多特色风俗或习俗。但主要可以归纳为“戴人胜,吃七宝羹,吃面条,登高赋诗”等。可以看出古人对正月初七这一天其实也十分看重。而且也会举办一些适时应景的习俗活动。
正月初七在现代人的眼中,可能只是一个比较平常的日子。但是在古代封建社会中,由于人们的思想都比较迷信。所以他们认为这一天,其实是女娲创造苍生之时,将人类创造出来的重要日子。
据汉代东方朔所作《占书》记载,“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八日为谷。”这其实也比较吻合女娲造苍生的神话传说。当然这只是一种古老的传说而已。
据考证“人日节”在中国历史上,至少已经存在了2000多年。在不断发展和演进的过程中,人们在过“人日节”的时候,逐渐形成了一些比较独特的风俗习惯。古代人在正月初一这一天,会举办一些比较有特色的风俗活动。
1.摊煎饼
古代民间社会中在正月初七这一天,需要在自家的庭院里摊煎饼。古代的煎饼类似于今天的春饼一类的面食。但是具体是用白面还是,其他米磨成的面就不得而知了。总而言之在这一天摊煎饼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之所以这样做除了寓意五谷丰登之外,其实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寓意就是“熏天”。因为在庭院中摊煎饼的时候,需要在院子中搭建灶台并烧木头。再加上摊煎饼时的袅袅炊烟,就形成了一种“气势熏天”的景象。
2. 吃“七宝羹”
古代的“七宝羹”的做法,其实与“八宝粥”基本雷同。只不过所选择的食材有很大差异。因为烹饪“七宝羹”时需要用七种不同的蔬菜,然后将这七种蔬菜洗干净之后,切成段放在锅中加水并加上适量调料,然后调制成“羹”状物。
古代人之所以在“人日节”这一天吃七宝羹,最主要的意义其实就是希望能吉祥如意。当然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可以驱除邪气、医治百病。由于各地所产的蔬菜品种不一致,所以烹制“七宝羹”的食材也略有不同,但这都不会影响这种习俗的寓意。
3. 戴人胜,赠花胜
“人胜”与“花胜”都是古时的一种装饰物。在正月初七当天人们会使用,彩纸、丝帛、以及贵金属等物质,将其制作成制小人的形状,然后戴在头上或者贴在屏风上。主要寓意就是健康、吉祥和福气多多。
“花胜”其实就是一种类似于“人胜”,但是又制作成花朵样式的装饰物。在“人日节”当天大家会相互赠送“花胜”。 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表达节日的喜悦气氛,收到“花胜”的人一年中都会顺意吉祥。
4.吃面条
每年的正月初七北方人都有吃面条的习俗。尤其是东北地区对这个习俗更是特别重视。这一天大人们都会早一点起床和面擀面条。因为他们认为只要父母亲手擀制的面条,才更有祝福孩子的意义。
实际上北方人在正月初七吃面条,主要的寓意就是用面条缠住孩子的双腿,这样孩子就可以健康成长并长命百岁。事实上除了正月初七要吃面条之外,正月十七和二十七这两天,大人和老者也需要吃面条。但是基本的寓意都大同小异。
5.送火神
“送火神”其实也是很多地区,正月初七这一天的主要习俗。尤其是在山东部分地区,这种习俗的传承更为隆重。人们在“送火神”的时候,都会先用秸秆绑扎成火把。然后在自己家的门口点燃,并一直送到院门之外。
这种习俗的主要寓意就是驱除火灾,并祈求在新的一年里能够远离火灾,全家人可以平平安安、健康吉祥。事实上这种“送火神”的习俗,在很多南方地区也一直在流传。只不过这种习俗的名称不同而已。
6.捞鱼生
相信大家一看到“捞鱼生”三个字,就会知道这种习俗是南方地区,比较流行的“人日节”习俗之一。首先大家需要 了解“捞鱼生”主角是“鱼”,人们会把鲜鱼收拾干净之后,切成薄片放在大盘子之中然后放上一些蘸料。
然后一家人围坐于餐桌前,面对着一大盘子“鱼生”。在长辈们的示意下才能开始,在“捞鱼生”的时候,大家应该站起来并挥动筷子。然后不断的去搅拌生鱼片,在这个过程中嘴里还要不断说:“捞啊!捞啊!发啊!发啊!”谁捞得最高谁就可以步步高升。
结 语
在正月初七“人日节”的时候,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地区,其实都有一些比较独特的风俗习惯。无论是“吃面条”还是“捞鱼生”,其实最主要的寓意都是为了,一家人能够幸福、健康、长寿、顺利。并期盼能够在新的一年里顺风顺水。
虽然南方人和北方人在过“人日节”时,在风俗上会有很大的差异和不同。而且不同的习俗也会不同的表达意境,但是却从未改变“人日节”的美好寓意。所以笔者认为风俗固然老套,但是寓意常换常新才能不断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周建新《客家人日节习俗及其文化意义》
祁和晖《又到人日吟咏时──中华人日节风俗考述》
王新民《旬邑民间的“送穷节”和“人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