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整顿 • “学广泉•见行动” | 郑钦亮:老骥伏枥志千里 丹心为民铸忠诚

编者按:

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为大力弘扬程广泉同志“忠诚、爱民、勤廉、奉献”精神,深入开展“争创广泉式民警”活动,济宁市公安局以“学广泉、见行动”为主题,以反映全市公安民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训词精神,全力投入维护稳定、打击犯罪、服务群众工作的先进事迹和良好风貌为主线,在“济宁公安”新媒体平台推出“微记录·儒警故事”栏目,带领大家走进优秀基层民警的日常工作中,用文字记录他们一个个平凡而感人的故事,用镜头定格他们一帧帧朴素生动的面孔。


教育整顿 • “学广泉•见行动” | 郑钦亮:老骥伏枥志千里 丹心为民铸忠诚


埋头苦干的是他,真抓实干的是他,满心为民的也是他。参加公安工作16年来,郑钦亮扎根基层派出所,坚守平凡工作岗位,始终不忘初心、脚踏实地、尽职尽责,用默默奉献书写着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忠诚担当。

教育整顿 • “学广泉•见行动” | 郑钦亮:老骥伏枥志千里 丹心为民铸忠诚

【人物简介】郑钦亮,1966年1月出生,邹城市公安局平阳寺派出所副所长、北林警务区社区民警。自2004年9月部队转业参加公安工作起,他便做起了一名社区民警。从警以来,他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忠诚履职,爱岗敬业,作风踏实,尤其在社区工作中,表现突出。他充分发扬不怕苦的精神,深入群众,在和谐警民关系上搭桥梁,在消除治安隐患上下功夫,展现了优良作风,树立了良好形象,先后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7年度被评为全省公安机关基层基础建设成绩突出个人,2019年10月被省公安厅表彰为山东省“扎根社区、为民服务”优秀社区民警,并荣立个人三等功。


【人物心语】作为一名基层社区民警,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我们永远不变的追求,服务人民群众是我们永远承诺的宗旨。只有把群众关心的小事做好,始终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同,才能兑现我们的承诺。——郑钦亮


【同事评价】“十九年军营生涯,铸造了他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军人作风;十六年警营生涯,丰富了他恪尽职守、爱岗敬业、不计得失、乐于奉献的优良品质。郑钦亮以强烈的责任心始终奋战在警营第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入警时的铮铮誓言,他是我们全所学习的榜样!”

他的故事

教育整顿 • “学广泉•见行动” | 郑钦亮:老骥伏枥志千里 丹心为民铸忠诚


逆行抗疫 坚守一线 彰显忠诚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54岁的郑钦亮逆行抗疫一线,始终坚守岗位,舍小家、顾大家,以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责任担当,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公安民警的使命与职责。因派出所警力少、时间紧、任务重,郑钦亮常年以所为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身先士卒、不顾劳疾,加班加点,执勤值守,在人员随访、建立档案中无一疏漏,确保了辖区疫情防控工作的稳定有效。


教育整顿 • “学广泉•见行动” | 郑钦亮:老骥伏枥志千里 丹心为民铸忠诚

教育整顿 • “学广泉•见行动” | 郑钦亮:老骥伏枥志千里 丹心为民铸忠诚


在卡点值勤期间,郑钦亮主动请战、吃苦耐劳,确保了各项指令措施传达有力、落实到位;同时不间断带领治安检查组对辖区人员密集场所进行开展宣讲,引导群众居家隔离。他恪尽职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让每个战友和群众真切感受到了一名基层公安民警“疫情不退 警察不退”的抗疫态度和决心。


扎根基层 夯实巡防 书写担当


作为一名社区民警,郑钦亮对辖区情况熟记于心,他不断思索创新巡防思路和模式,始终以“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为工作目标,坚持巡逻防控跟着警情走,定期分析辖区治安发案特点,狠抓治安巡逻防控。他带领110巡逻队,在辖区开展巡逻,增强巡逻密度,加大见警率、管事率,辖区可防性案件得到有效遏制。


教育整顿 • “学广泉•见行动” | 郑钦亮:老骥伏枥志千里 丹心为民铸忠诚

教育整顿 • “学广泉•见行动” | 郑钦亮:老骥伏枥志千里 丹心为民铸忠诚


为夯实社区管理基础,他严格按照社区民警“进百家门、认百家人、知百家事、解百家忧”的职责要求,走村入户对辖区群众挨家挨户进行走访,哪户白天家中没人,他便用晚上时间到群众家中“拉拉家常”,成为老百姓家喻户晓的“老熟人”。由于坚持不懈的努力,他对社区情况熟记于心,与村委积极协调绘制成一张张辖区居民住户分布图,为社区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践行宗旨 不忘初心 真情为民


在社区工作中,郑钦亮总是坚持用“一杯热茶、一份热情”的工作态度为群众搭建排忧解难的平台,真正做到“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每年经他调解的矛盾纠纷至少300起。


教育整顿 • “学广泉•见行动” | 郑钦亮:老骥伏枥志千里 丹心为民铸忠诚


今年6月份,某村村民董某与刘某因种菜土地界限问题发生口角,继而引发撕打。得知这一情况的,郑钦亮主动跟进调查了解,得知当事人双方因为耕地矛盾积怨较深,村干部多次调解,均不肯让步。郑钦亮意识到如果矛盾长期不解决很可能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必须及时把双方矛盾化解消除。于是,他隔三差五在工作之余带着马扎和茶杯到当事双方家中“唠唠嗑”、“拉拉呱”,不厌其烦地耐心劝说邻里“以和为贵”,在他这个“和事佬”的说和下,双方终于“化干戈为玉帛”达成和解,在存在争执的田间地头握手言和。


教育整顿 • “学广泉•见行动” | 郑钦亮:老骥伏枥志千里 丹心为民铸忠诚


回想起这事,董某和刘某都不好意思地说:“这多点少点的地还没老郑来回跑的路多,我们都不好意思了”,村里的百姓心里跟明镜似的,“但凡一点鸡毛蒜皮的事,老郑都得给捋顺咯,哪家有点气不顺都不行,他真是个好警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