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彩書記"王家權:居民的"貼心人"社區的"好當家"

記者:周正生丨通訊員:魏 海 李樹生

近日,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開展王家權先進事蹟宣傳活動。1967年11月出生的王家權,生前為江蘇省宿遷市幸福街道礦山社區黨委書記,因積勞成疾,醫治無效,於2019年9月24日凌晨不幸去世,享年53歲。 提起王家權,社區居民都說他是社區幹部心中的主心骨、好班長,是群眾心中的貼心人、好書記,是黨員心目中的好乾部、好黨員。他有一股子軍人作風,總是穿著他那件迷彩服,有人問起他為何總喜歡穿著一件迷彩服時,他總是說“這迷彩衣耐磨經穿,是我的工作服。”因此,社區幹群總稱他為“迷彩書記”。每一項工作,他都帶頭幹,每一位居民,他都裝心裡。他收集3000多件老物件,打造了礦山社區民俗記憶館,讓獨特的鄉愁文化得到延續。一串串榮譽,佐證了社區幹部和居民對他的評價:他擔任居委會黨支部書記、社區黨總支書記、社區黨委書記10多年中,多次被區委區政府評為“先進工作者”、“十佳為民書記”、“優秀黨務工作者”,2018年12月,被市委市政府評為“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先進個人”,2018年榮獲“宿遷市勞動模範”稱號。

身先士卒 做好攻堅克難第一人

礦山社區地處宿城區老城區的東北角,屬於典型的城中村。多年以來,環境髒亂差一直困擾這裡居民的出行,也影響著宿遷“五城同創”工作的開展。這裡的環境問題也成為幸福街道“老大難”問題,成了居民的“頭痛事”。2015年,在全市“五城同創”全面推進的形勢下,王家權臨危受命,從馬陵社區調到礦山社區,任礦山社區黨委書記。上任伊始,他深入社區走訪群眾,廣泛開展調查研究,問計轄區老黨員和群眾。有的黨員幹部說,礦山社區範圍太大,雖說賬上有點錢,但是要徹底解決礦山社區的環境問題,那是杯水車薪。面對這種狀況,他多次召開社區工作人員會議、黨員大會,與社區幹部一起想辦法,集思廣益謀對策,迅速在廣大黨員幹部中形成共識:幹,大幹,快乾,自己幹。就這樣,他團結帶領礦山社區“兩委”一班人心往一處想,凝成一股繩,迅速展開轄區環境大整治。他採取先易後難,對轄區所有網格進行逐一過堂清理。他身先士卒,每天總是第一個到班上,既當指揮員,又當戰鬥員,帶頭加班加點,走在前,幹在先,帶著大家幹,做給群眾看。他以實際行動贏得了社區“兩委”一班人和黨員群眾的信任和支持。2018年,在中運河沿線環境整治中,面對時間緊任務重困難重重的壓力,大家都感受到責任太大,無從下手。他說:“工作大家幹,責任我來負,每一名社區工作人員包保2戶,最難纏的留給我,我去做工作,不達目的決不罷休。”他起早貪黑與船民談心、交朋友,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真正讓廣大船民懂得,沒有良好的水環境就沒有我們每個人的健康,整治工作得到了船民理解和支持。在黑臭水體治理工作中,他看到大家面對黑臭水體望而卻步時,當即挽起褲腿,第一個下到水中清理雜物。在他的帶動下,整治工作迅速打開了局面。

用心用情 做好服務群眾知心人

他心繫百姓,每天行走在居民區,奮戰在社區環境整治工作一線,和社區的幹群幹在一起,談在一起,得到了社區居民的一致好評。“王書記是很實在的一個人,每天,在社區的每一條巷道,人們都可以看到一個穿著迷彩服的人在轉悠,那一定就是他。他主動和我們居民打招呼,一開始時,我們都以為他是治安巡邏的,後來接觸多了,才都知道他是新調來的社區黨委書記,叫王家權……”家住礦山社區九組的居民唐學銀介紹說,“王書記做事親力親為,是群眾心目中的貼心人、好書記。”在礦山社區運河沿線,有不少老舊的廠礦宿舍、碼頭宿舍,由於廠礦和碼頭的搬遷,留下的宿舍區大多沒人管了。地勢低窪和年久失修,每逢下雨天,到處是泥漿,這裡的居民意見很大。前幾年,從管理到維修,礦山社區沒少投入,但效果不大,這也成為王家權上任後的一大塊心病,他多次把情況反映到街道和區裡相關部門,請求支持。“王書記,你看我們這兒沒人管,髒亂差,叫人沒法住了,你也管管呀。”礦山農藥廠宿舍居民胡宗花見到王家權就這樣說。王家權安慰她說:“胡姐,請你放心,我一定會管的,我會把這些情況向街道和區裡相關部門反映的。同時,我們社區與居民一起想解決辦法。”他多次與這些原廠礦碼頭企業單位聯繫,積極爭取支持。但由於這些企業面臨改制,支持力度不大。“今天我們宿舍整潔的環境,多虧了王書記。”轄區農藥廠宿舍居民胡宗花說,過去,一到雨季,王家權想到最多的是那些老廠礦碼頭企業宿舍區的居民,每逢雨天,他總會第一個出現在居民區,出現在排澇第一線。他多方奔走,3年間,社區對轄區內2個小區、6個單位宿舍區進行“四新一亮”整治提升,並多方籌措資金投入1200萬元,對4個居民區進行了改造。道路整平了,路燈亮起來了,居民笑了。改造後,如何保持乾淨、整潔、優美的社區環境?這又是他思考的問題,他首先想到的是管理問題。他與社區“兩委”研究,實行定格、定人、定責,嚴格選聘網格員,通過推行社區網格化,徹底解決了環境衛生管理問題,實現了環境衛生保潔的常態長效。

堅持初心 做好模範示範帶頭人

“社區一頭連著政府,一頭牽著百姓,要上為政府分憂,下為群眾解愁。作為社區幹部就要多為居民解憂,多為居民辦實事辦好事。”這是王家權常對社區黨員幹部說的話,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王家權始終堅守著自己的入黨初心,嚴格要求自己,時時刻刻用自己一點一滴的文明舉止和實際行動,示範引領社區幹群,在社區播撒文明的種子,讓文明的種子在廣大居民中間紮根、發芽、開花、結果,“五好家庭”“文明戶”“幸福好人”如雨後春筍般在轄區湧現。無論是在老城區棚改工作中,還是在社區環境整治提升中,他始終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視群眾為父母,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把群眾事當成自己的事,及時辦好,用實際行動溫暖著群眾的心,贏得了社區居民的尊敬和擁護。社區93歲抗戰老兵張明軒、103歲老人桂範氏……這些老人的情況都在他的心中。他對社區居民家庭情況瞭如指掌,心中時刻牽掛著社區的困難家庭、傷殘人士。社區居民家中有考上大學的、老人做壽的,他都要為他們送去關愛和慰問金。每逢佳節,他都要走訪看望轄區的老黨員、高齡老人、復員軍人、傷殘軍人等,重陽節還要為轄區老人們送去蛋糕等節日禮物。“他如一支蠟燭,點亮自己照亮他人。”社區黨員範榮富說,多年來,王家權總是一心撲在工作和事業上,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愛崗敬業,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勇於擔當,開拓創新,默默奉獻,社區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績,外地人紛紛來社區觀摩學習。“他把家和單位分得很清,他幾乎不怎麼顧家,家裡全靠我一個人支撐,他在家中,說到最多的也是社區的工作,他總是早出晚歸,不是說創文,就是說開會了,他時常把他的工資都花費在收集社區的一些老物件上,就是兒子結婚時的花銷,也都是孩子姑姑幫助的。”王家權的妻子回憶說。由於轄區地處老城區,屬於棚戶區改造區域,王家權想得更多的則是如何留住鄉愁和歷史記憶,如何弘揚傳承歷史文化,讓百姓的精神家園更加豐富多彩。他在工作中處處留心,生活中處處留意,時常拿出自己微薄的收入收集社區老物件,多年來共收集老物件多達3000餘件,並將老物件集中在一起打造了礦山社區民俗記憶館,使之成為居民的鄉愁之地,讓獨特的鄉愁文化得到了延續。2019年9月24日這一天,王家權永遠地離開了他的崗位,這樣一位群眾心目中愛民貼心的好書記,親民實幹的好書記,帶著對社區工作的摯愛,帶著對群眾的眷戀和不捨,就這樣永遠地走了。幸福街道幹部說,王家權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走了,他的精神卻讓我們感動!在當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我們廣大黨員幹部要以他為榜樣,學習他勤勤懇懇、忘我工作的奉獻精神;學習他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優良作風;學習他為人正派、忠厚老實的高尚品德,努力做一名好黨員、好乾部、百姓的貼心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