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凌云:寻芳泗水滨 云深景亦新

地处云贵高原延伸带的凌云县,因山高路远,曾经是典型的“老少边山穷”地区。

然而,凌云县在资源上并不贫瘠。它拥有历史悠久的州府古城、原生态的茶乡风光以及秀美的喀斯特天然湖,是天然的“适旅”地区。

关注 | 百色凌云:寻芳泗水滨 云深景亦新

凌云浩坤湖

自2008年提出创建“广西优秀旅游县”,到2013年被列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备选县,该县在旅游发展上“醒得早”,风雨兼程,走了很远很远的路。

经过多年奋斗,该县逐步攻克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短板,逐渐打响“城古、茶香、湖秀”品牌,于去年成功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

今年1月8日,当地群众盼望已久的乐业至百色高速公路正式建成通车,结束了凌云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该县由此进入百色1小时经济圈。曾经“云深不知处”的凌云,终于迎来了旅游大发展的春天。

01 擦亮“古城名片”

春天的水源洞,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宛若世外桃源。景区离县城仅1公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这里一度人迹罕至。

如今,随着“广西人游广西”活动的开展,前往水源洞踏青的市民和游客多了起来,古城一天比一天热闹。

凌云,乃四水(澄碧、龙溪、龙渊、西溪)汇集之地,古称泗城。自宋朝设置泗城州,已有近千年的州、府、县治地历史。

“古磡成城后,朝朝此市开。鸡声啼月落,人语涌潮来。”这首清朝古诗,记录了古城的繁华。历经岁月沧桑,这片土地保存下来文庙、挹翠门、三星塔、水源寺、云台寺等古建筑,也留住了古城记忆。

关注 | 百色凌云:寻芳泗水滨 云深景亦新

泗城州府挹翠门

然而,随着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县城的基础设施、市容市貌与管理水平明显滞后,古建筑也失去了往日的生机。

进入全域旅游发展时代,古城迎来了发展机遇。凌云县请来一流的团队,全面梳理和评价本地文化和旅游资源,高规格做好县城发展规划,赋予古城休闲生态度假区发展定位。

在城市建设中,凌云坚持修旧如旧原则,修复泗城文庙、泗城古州府、挹翠门等古建筑;秉持显山露水理念,修缮太平桥、接龙桥、水源洞、纳灵洞等古景点。经过保护与维修,古城从历史深处“活”了过来。

当地还精心建设古城沿河休闲度假景观带,打造泗水河十里画廊,修建茶文化旅游街、骑行栈道、游客集散中心等基础设施,平添了不少时尚气息。

同时,古城还将城市建设和生态移民扶贫搬迁结合起来,大力改善民居环境,让城市发展真正惠及广大群众。

关注 | 百色凌云:寻芳泗水滨 云深景亦新

国家4A级景区泗城州府

山更青,水更秀,城市更美了……2018年,古城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这几年,古城越来越美,游客越来越多,百姓的幸福指数也越来越高。”当地居民韦大伯喜悦地说。

02 共享“仙境湖山”

“流水潺潺,碧山如洗,风月烟霞……渺渺溟溟。”这是明末土司岑云汉在《游东湖记》留下的“浩坤湖印象”。今天的浩坤湖,碧波万顷,景色益发秀美,被网友誉为“仙境之湖”。

4月12日,“疫”过天晴,春暖凌云。人们纷纷走出家门,骑上自行车,从县城出发,沿着新修建的骑行步道,一路欢歌笑语到浩坤湖。

“‘广西人游广西’活动的启动是一场及时雨,这个周末景区明显复苏了。”凌云县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负责人说,浩坤湖景区4月11至12日共接待游客600多人次,带动综合消费16万多元。

浩坤湖是珠江源之一,2019年正式成为国家湿地公园,荟萃了峰丛、洼地、溶洞、地下河、天窗、天坑等喀斯特景观。虽然湖光山色迷人,但这里的居民曾饱受洪涝之苦。据统计,2015年浩坤湖周边的浩坤村等4个村的贫困发生率均在50%左右。

关注 | 百色凌云:寻芳泗水滨 云深景亦新

凌云浩坤湖

为改变这一切,凌云县修建了浩坤水库,实施水库移民搬迁;抓住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建设机会,将浩坤湖纳入自治区重大旅游项目进行开发。

县里专门成立旅游发展公司,累计投入10亿元,修建了景区公路、沿湖栈道、旅游码头、游客中心、风雨廊桥、观景台亭、旅游厕所等项目和基础设施,成功创建成为国家4A级景区。自2017年试运营以来,景区累计接待游客88.7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消费8.5亿元。

在旅游开发的同时,当地还以资源租赁、门票分红、景区就业、资产入股、企业带动、产业发展为抓手,形成“六个一”旅游扶贫模式,带动浩坤湖周边群众吃上“旅游饭”。

关注 | 百色凌云:寻芳泗水滨 云深景亦新

凌云浩坤湖

“我在景区开游船,加上领到的各种补贴,年收入近3万元,日子越过越好!”一位劳姓村民开心地说。如今,浩坤村全村开办农家乐、民宿40多家,全村年人均纯收入超过7000元。

去年,浩坤村的三合屯被国家发改委、文化和旅游部列入全国乡村旅游发展典型案例推广。

03 绘就“茶乡画卷”

万亩茶园层层铺开,青翠欲滴。清晨打开窗子,云雾缭绕,青山隐隐,恍若置身美丽画卷。每逢春季,茶山金字塔景区均会吸引不少游客上山赏花摘茶。

“我们这次来得巧,采摘到了春天最好的茶,运气真好!”南宁游客李女士兴奋地说。4月11日,他们一家老小到凌云县茶园度假,亲身体验了采茶、制茶的过程,收获满满。

关注 | 百色凌云:寻芳泗水滨 云深景亦新

游客在茶山金字塔景区拍摄云海奇观

坐落于凌云县加尤镇境内的万亩茶园,曾经因为经营不善而停业,导致大片茶园荒废,大量茶农外出务工。

近年来,该县对万亩茶场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2010年,引进并扶持龙头企业实施“公司+基地+安置户”的经营模式,让茶乡恢复了生机。

由数十个绿色“金字塔”状茶峰组成的万亩茶园,本身就是一道道亮丽的风景。当地立足资源优势,积极探索旅游业发展,建设了茶王阁、茶圣亭、茶仙亭、采茶园等景点,打造了茶山金字塔景区,并成功晋升为国家4A级景区。

尝到“旅游+”甜头的万亩茶园,在“创特”过程中,以“赏茶、采茶、制茶、品茶”为主题,加强产业链和公共服务建设。随着茶文化体验区、民族风情街、观光酒店、环山骑行道纷纷建成,茶园开启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的新征程。

关注 | 百色凌云:寻芳泗水滨 云深景亦新

凌云县加尤镇境内的万亩茶园

如今,住茶山、看日出、观云海、品香茗,已成为城里人向往的生活。“茶香之旅”,成为凌云旅游的又一张名片。

凌云共有11.2万亩茶园,是广西产茶大县,亦是“中国名茶之乡”。该县坚持走茶旅融合道路,通过每年举办生态有机产业创新发展大会暨茶交易会等活动,引得游客和茶商纷至沓来。

凌云白毫茶因此打开国际市场,远销至新加坡、柬埔寨、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仅白毫茶一项,就累计带动1.5万贫困人口脱贫。”县茶叶协会相关负责人说。

04 开创“体旅新篇”

每年4月,在美丽的浩坤湖畔,随着发令枪声响起,成百上千的徒步爱好者在欢声笑语中出发,穿行在凌云县的青山绿水间,领略“步步是景,处处如画”意境,好不惬意。

从2015年开始,凌云县立足自然条件,举办徒步中国·全国徒步大会百色“地心之旅”活动。徒步活动起点设在凌云县,终点到乐业县,全程约38公里,吸引了大批户外爱好者参加,成为“中国体育旅游精品赛事”。

每年11月,在凌云县城泗水河上,来自全国各地的游泳爱好者跃入水中,“围追堵截”四处逃散的鸭子,争抢“鸭王”。岸边观众无数,欢呼声此起彼伏。

“水上抢活鸭”民俗在凌云已有数百年历史,属于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该县围绕民俗传统,大胆创新,创造性举办“水上抢头鸭”庆丰收系列民俗体育活动,至今已连续举办5届。每个赛季,都会吸引全国各地选手约2000人共赴“盛会”。

关注 | 百色凌云:寻芳泗水滨 云深景亦新

凌云纳灵洞

立足于生态环境资源优势,凌云大力推进“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积极举办各种赛事,把比赛地点贯穿于各大景区之中。凌云古城、浩坤湖以及茶山金字塔等景点在体育赛事的带动下,不断打响知名度,吸引越来越多游客关注。

该县还变河道为栈道、变田园为公园、变山区为户外运动场,引导贫困乡镇因地制宜开发体验型、参与型、娱乐型特色体育活动,推动户外运动向贫困地区延伸。

经过精心经营,凌云目前已开发近20多条户外运动线路,打造系列户外旅游运动产品。如今,骑行、攀爬、徒步等户外运动,已成为凌云山水之间一道独特的风景。

在“体育+旅游”的带动下,该县酒店餐饮、农家乐、土特产经营、电商等收益连年翻倍增长。三产的蓬勃发展,驱动凌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也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推动全域旅游发展迈上新台阶

——访凌云县委书记伍奕蓉

近年来,借“创特”契机,凌云不断健全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旅游综合接待能力,打造了一批生态旅游景区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大提升。今后,凌云将采取哪些举措,补足发展短板,做大做强旅游产业,推动全域旅游发展迈上新台阶?记者对凌云县委书记伍奕蓉进行了专访。

Q:凌云将如何大力实施“旅游+”战略,推动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做大做好全域旅游发展大文章?

A:我们将着力做好旅游规划,推动旅游与文化、体育、交通、农业、林业等融合发展。

“泗水缤汾”田园综合体是挑起凌云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支撑,今年开始,我们将集中力量打造“泗水缤汾”田园综合体。我县是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胜地重要区域,东临巴马长寿乡、南靠右江红色教育基地、北接乐业天坑群,随着高速公路开通和铁路建设步伐的加快,必将成为桂西旅游的重要一极。

“泗水缤汾”田园综合体位于凌云茶山金字塔、泗城古州府和环浩坤湖3个国家4A级景区的重要支点上,处在“一肩挑两头”的重要位置,建设好这个项目,可以把3个国家4A级景区有机串联成带,形成凌云独具特色的全域旅游核心区,成为我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强引擎”。

此外,我们将进一步探索“旅游+”模式,持续创造性地举办茶交易会、全国冬泳比赛、庆丰收民俗文化活动、全国徒步大会、户外骑行活动等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活动,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参加赛事,让贫困群众在为游客提供服务中实现脱贫增收,实现“赛事塔台,文旅唱戏”的目标。

Q:凌云将如何推动旅游扶贫,让旅游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A:近年来,我县引导、鼓励景区周边群众参与农家乐、民宿、民俗表演等业态的融合开发,已形成全县农家乐向景区集中、景区农家乐向周边延伸的格局。下一步,我们将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明确定位,绘就发展蓝图。县委、县政府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全县五大支柱产业之一来培育,纳入全县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写入党委、政府工作报告,作为对全县人民的庄重承诺来逐项推进落实。围绕“城古、茶香、湖秀”3张旅游名片,打造休闲度假、康体养生旅游目的地,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二是编制规划,强化资源保护。坚持规划引领,强化对旅游资源的科学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对特色旅游资源、重点流域、重点生态区域制定保护规划,研究出台保护政策和治理措施,按照“一心一带四基地”总体规划进行布局,着力构建生产、产业、经营、生态、服务、运行、乡村治理七大体系,绘就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综合服务为一体的“泗水缤汾”发展画卷,打造国家级田园综合体示范项目。

三是挖掘特色,树立旅游品牌。立足资源优势,着力打造特色旅游核心品牌。依托凌云山清水秀风光美的资源优势,持续打造浩坤湖、茶山金字塔、纳灵洞等山水文化景区升级版。

四是加大投入,健全服务功能。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

五是创新宣传,聚集人气。积极参加各种旅游推介会,讲好凌云旅游故事,巧设国内外各种大型文体赛事活动,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参加赛事,不断提升凌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六是在用政策抓招商上下功夫,推动项目落地。积极研判政策,学好用好政策,及时争取国家、自治区项目建设资金,释放出最大的政策红利。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抓好项目包装,积极引导有资质的企业、投资商到凌云投资开发旅游项目。

Q:当前,凌云将如何补足旅游发展短板,促进旅游业更好更快发展?

A

:近几年凌云县旅游业发展迅速,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受交通条件制约,游客可进入性不高,拉动旅游消费能力不强;旅游从业人员层次参差不齐,综合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等。下一步,我们将全力破除发展瓶颈,全力推进全产业融合发展。

一是加强精神引领,助推旅游产业发展。全力落实旅游发展政策措施,加强领导在旅游发展中的组织带头作用,抓任务、抓落实,确保任务得到有效实施。

二是加强资金注入,全力推进旅游项目建设。强化旅游项目资金投入力度,将“泗水缤汾”田园综合体列入自治区重大旅游项目名录,并加快浩坤湖、古府凌云、汽车营地等项目建设和景区景点创A、创星等品牌升级工作,增强凌云县的整体旅游品牌效应。

三是加强特色挖掘,力争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依托凌云县“中国长寿之乡”品牌优势,深度挖掘福寿文化、山水文化,以水墨浩坤湖山水健康养生为主题,全面建设环浩坤湖山水生态体验区,打造凌云“长寿养生度假”核心旅游品牌。围绕茶山金字塔特色资源,与凌云民俗文化相结合,深度开发凌云茶文化,延伸产业链,推进茶产业和茶文化旅游发展,打造“生态茶乡”品牌。利用凌云县独特的千年州府文化,完善凌云古城休闲旅游区、泗水缤汾田园综合体等特色县城及八桂凌云白毫茶科技产业园休闲购物街等特色街区项目建设,推出绿道骑行、文庙国学体验、水源洞祈福、朝台筵等多个特色服务项目,打造“古府文化”品牌。

四是加强品牌营销,打造凌云品牌核心竞争力。持续强化在电视、报刊、展销会和推介会等传统旅游宣传方式的同时,积极跟进时代发展,突破常规、勇于创新,通过网站、微博、抖音等新型网络媒体宣传作为营销新手段,以“生态茶乡·长寿凌云”的旅游形象,设计一系列主题文创旅游产品,打造凌云品牌核心竞争力。

五是加强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接待水平。完善我县道路交通设施条件,实现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四星以上级乡村旅游区(农家乐)全通三级以上公路,提升各景区景点的通达性;严格对标规范标准,不断完善我县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景区游客中心、旅游厕所、自驾车营地、星级饭店等公共配套服务设施,提升我县旅游接待服务水平。

六是完善人才培育,构建旅游人才发展体系。加强与旅游培训机构合作,对我县旅游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升旅游服务团队素质。与区内旅游专业院校合作,引进专业人才,构建完善的旅游人才发展体系,强化我县旅游专业人才储备。

信息来源:广西日报

13667745535(微信同号,非景区电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