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黏人”的孩子可能更缺少安全感!6個方法給寶寶足夠的安全感

很多寶媽都會抱怨自家孩子很“黏人”,自己洗澡、上廁所都像在“打游擊戰”,孩子一看不到媽媽就哭鬧不止!對於孩子“黏人”這件事,媽媽們是既心疼又無奈。

有人說孩子“黏人”是因為缺乏“安全感”,這個確實包含其中,但不能一概而論。孩子“黏人”的問題需要區分具體情況來分析。

不“黏人”的孩子可能更缺少安全感!6個方法給寶寶足夠的安全感

3歲前的孩子,“黏人”很正常。

其實,每個寶寶都有一定的“黏人期”,這個對象通常都是媽媽。3歲以前,媽媽是跟寶寶接觸時間最長,最親密的人。所以,每一個寶寶對於媽媽都有一種情感依賴,在生活中對於媽媽的情感超越任何人。當然,如果媽媽很忙,照顧的時間比較少,這個對象也可能換成是爸爸或其他經常照顧的人。

對還沒有時間概念的寶寶來說,媽媽一旦離開他們的視線,就很容易產生焦慮、害怕的情緒,而媽媽最能給他們安全感和溫暖。這是育兒過程中形成的依戀關係,也是孩子心理發展的正常歷程。

不“黏人”的孩子可能更缺少安全感!6個方法給寶寶足夠的安全感

0~3歲,尤其是1歲半至3歲之間,是培養孩子的依戀關係的敏感期,這個階段是寶寶“黏人”的最明顯階段。他們把媽媽或看護人看作一個安全基地,當有安全需求時,就會返回看護人身邊。寶寶和媽媽之間保持溫暖,親密,適度的依戀關係,會使寶寶既得到滿足,又心情愉快。

寶寶有了這種安全依戀感時,不但能在陌生的環境中克服焦慮和恐懼,還能去探索周圍的新鮮事物,並且發展社交能力和認知能力。所以,3歲之前的孩子,“黏人”是很正常的。

不“黏人”的孩子可能更缺少安全感!6個方法給寶寶足夠的安全感

既然孩子“黏人”是正常現象,為什麼很多人(包括一些育兒專家)會說孩子“黏人”是因為缺少“安全感”呢?到底怎樣的“黏”是正常的呢?通常孩子的“黏人”分為3種情況:

不“黏人”的孩子可能更缺少安全感!6個方法給寶寶足夠的安全感

適度黏人,健康分離才是最理想的狀態。

上週末,妹妹過來看若蘭,當時若蘭正坐在我腿上,抱著我的脖子,給我講故事(是的,是若蘭在給我講故事)。妹妹先對若蘭說“天吶,這麼大了還賴在媽媽懷裡,”,然後又對我說“你也太慣著她了,這麼黏著你可不行”。

過了一會兒,若蘭說要騎著姑姑的“小海豚”(電動車)去外面玩,並且聲明“媽媽不要去,我玩一會兒就回來了”。於是,妹妹帶著若蘭出去玩了一個多小時。回來之後,若蘭很興奮的向我描述了她和姑姑在外面都玩了什麼,還總結說“今天玩的很開心”。

不“黏人”的孩子可能更缺少安全感!6個方法給寶寶足夠的安全感

若蘭是我一手帶大的(當然,我家寶爸也很“給力”),和我非常親,她最喜歡躺在我懷裡,對我撒嬌。但是,在我忙著的時候,她也可以自己玩,並時刻關注著我,一旦我忙完了,就立即湊到我身邊來。如果有其他人在的時候,她也可以和其他人玩一會兒,並且在回到我身邊的時候,會主動和我分享她的經歷和感受。

適度黏人、健康的分離狀況,這是比較理想的狀態。

不“黏人”的孩子可能更缺少安全感!6個方法給寶寶足夠的安全感

過於黏人,這是最讓人頭疼的狀態。

表嫂娟子是一個事業心比較強的女性。兒子琪琪剛過完百天,就扔給了三姨,重返工作崗位了。因為上班的公司在外地,直到春節的時候,回來了5天就又走了,這時候琪琪都一歲多了。

今年春節,受疫情影響,表嫂在家待了差不多兩個月。那段時間,琪琪就像一個“袋鼠”一樣,整天都要掛在表嫂身上。不管是玩玩具還是坐著發呆,表嫂都必須陪在跟前,除非睡著了,否則休想離開半步,就連表嫂上個廁所,琪琪都抱著腿不放。

不“黏人”的孩子可能更缺少安全感!6個方法給寶寶足夠的安全感

3月中旬,公司通知復工了,琪琪聽說媽媽又要去上班了,幾乎是一天24小時貼在表嫂身上,就連睡覺都要抓著表嫂的手不放,就怕一覺醒來,媽媽又不見了(前年過完春節的時候,表嫂就是大清早琪琪還沒起床的時候悄悄溜走的)。

可是,琪琪千防萬防,也沒有想到,媽媽竟然趁著自己吃飯的時候,再次悄悄的溜走了。當琪琪發現自己吃頓飯的工夫,媽媽又不見了的時候,躺在地上大哭了一場,連續兩天都不肯吃飯,病了一個星期才緩過來。

當三姨和表嫂說起這件事的時候,表嫂說“不知道是不是前段時間在家和孩子相處太久時間的緣故,一看不到我就哭鬧不止。這孩子也太黏人了!”表嫂只在抱怨兒子“太黏人”,卻沒有想過,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不“黏人”的孩子可能更缺少安全感!6個方法給寶寶足夠的安全感

伯林厄姆.弗洛伊德說過:“越黏人的孩子,越在內心深處相信:分離是會反覆上演的。”正是出於對安全感的需要,孩子才會想著時刻黏著媽媽。

對於孩子來說,媽媽就是他的安全堡壘,可以為他遮風擋雨,來面對外面豐富多彩的大千世界。

1到2歲的孩子自主意識剛剛萌芽,他們既不能停止探索的步伐,又會時常回頭找尋媽媽的影子,這個階段也是最黏人的。但是,表嫂在兒子才剛滿百天的時候,就離開了將近一年;在兒子一歲多的時候又“不辭而別”,今年好不容易有了一段和兒子親密相處的時光,卻又“故伎重演”,這種行為已經讓琪琪嚴重缺少安全感。

不“黏人”的孩子可能更缺少安全感!6個方法給寶寶足夠的安全感

寶寶完全不粘人,家長千萬不可忽視。

鄰居林靜是一個非常愛美的人,既怕生完孩子後母乳餵養會導致胸部變形,又怕喝多了下奶的湯水會身材走樣,更怕帶孩子熬夜會有黑眼圈,長皺紋。所以,女兒倩倩出生後,林靜壓根兒就沒有開奶,倩倩一口母乳都沒吃過。婆婆王大娘勤勞又能幹,林靜直接把倩倩扔給了王大娘,自己樂得逍遙快活。

既不會幹農活,又不願意帶孩子,在家待著著實無聊。所以,倩倩半歲的時候,林靜乾脆出去打工了。今年春節,因為疫情的影響,林靜夫妻倆都被“困”在了老家。之前聽人說“孩子兩三歲的時候最好玩”,林靜“母性”爆發,想要跟倩倩“玩一玩”。可是,倩倩對林靜完全就是一副“不理不睬”的態度,媽媽在跟前或者不在跟前,似乎沒什麼區別。

不“黏人”的孩子可能更缺少安全感!6個方法給寶寶足夠的安全感

林靜原本也不過是因為無聊,一時心血來潮罷了,並非真的想要跟倩倩玩,抱怨了幾句女兒跟自己“不親”,也沒把這件事放在心上,還說她家倩倩最乖、最省心,婆婆真是撿了一個大便宜(因為倩倩和奶奶也不怎麼親近,所以林靜實在無法說是王大娘把孩子教壞了,故意不讓孩子和她親近,只好以“撿了一個大便宜”來噁心婆婆)。

生活中有不少孩子就像倩倩這樣,很少表現得特別依戀大人,總是自己玩,對大人親暱的表現也不會有比較熱情的回應。 但是,家長別以為這樣的孩子,是天生特別好帶的孩子。孩子有這樣的表現,是因為當他對你發出愛的信號時,沒有得到回應,之後他就慢慢地學會不再去黏大人了。這其實是親子關係非常疏離的一個信號。

不“黏人”的孩子可能更缺少安全感!6個方法給寶寶足夠的安全感

這樣的孩子,在許多成年人眼中是如此乖巧/但事實上,這樣的孩子已經對媽媽完全失望,甚至不相信母親對自己的愛。為了不讓自己失望,所以他們迴避自己對媽媽的情感,表現出漠然的狀態。這樣的孩子長大後也會對別人充滿不信任,很難建立親密關係,也不相信別人會愛自己。面對這樣的孩子,媽媽一定要重視起來,給孩子更多的愛和安全感。

不“黏人”的孩子可能更缺少安全感!6個方法給寶寶足夠的安全感

6個方法給寶寶足夠的安全感

3歲之前是培養孩子的依戀關係的敏感期。要讓孩子建立起健康的親密關係基礎,媽媽應該在孩子3歲前全身心地呵護、照顧孩子。如果不能做到,也要保證每天有2小時陪伴、照顧孩子。“孩子在3歲前,千萬不要完全丟給保姆或者爺爺奶奶帶。而如果媽媽必須與孩子分離,在孩子3歲前分離最好不要超過3天,6歲前不要超過一個星期。”如果孩子與媽媽分開的時間長了,其本來建立起來的親密關係可能會中斷。而孩子與父母的親密關係是所有親密關係的基礎,只有與媽媽的愛連接上了,才能去愛別人。

如果一個孩子在3歲前,沒有與媽媽形成健康的親密關係,則不能很好地建立起自身的安全感,從而出現完全不能分離或過於分離兩種病態的依戀關係。如果孩子已經出現了以上兩種病態的依戀關係,家長應該怎麼辦呢?若蘭媽咪在這裡為大家分享6個給足寶寶安全感的小妙招。

不“黏人”的孩子可能更缺少安全感!6個方法給寶寶足夠的安全感

1、及時滿足孩子的需求。

每一個孩子都渴望得到父母的愛,他們的哭鬧、黏人,不過是希望得到父母更多的關注。在年幼的時候,他們還不具備獨立生存的能力,大部分的需求只有通過父母才能夠得到滿足。

在滿足孩子需求的問題上,千萬不要“延遲滿足”(馬伊琍曾在一檔節目中講述過她對大女兒實施“延遲滿足”,後悔不已的事情),一定要“及時滿足”,無論孩子有什麼需求,我們都會及時回應。 因為我們相信,孩子的需求是否得到及時滿足,對於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有特別重要的作用。

不“黏人”的孩子可能更缺少安全感!6個方法給寶寶足夠的安全感

2、給孩子一個愛的擁抱。

如果您發現孩子的安全感已經有所缺失,3歲以前,只要孩子哭了,就抱抱他。是的,只要您看到孩子難過都應該抱抱他。溫暖的擁抱,讓孩子知道你對他的愛永遠都在。

平時要多抱抱、多親親孩子,要經常和孩子說話,讓他感受到自己被愛包圍著。在家時可以讓孩子一個人玩,並不時地過來和孩子一起玩,讓他常常看見我們,這樣能讓孩子對我們產生信任感與依賴感。

不“黏人”的孩子可能更缺少安全感!6個方法給寶寶足夠的安全感

3、高質量的陪伴不可少。

來自於母親無微不至的觸膚情感刺激,才是孩子安全感滿足的基礎;與孩子進行各種心靈的交流,才是孩子精神愉悅的先決條件。

有研究表明,0-3歲的寶寶對媽媽的依賴超過任何人。在這個階段,任何人都取代不了這種天然的母子親密關係,如果在0-3歲期間,寶媽能親力親為地在寶寶身邊,對寶寶來說就是莫大的安全感。

不“黏人”的孩子可能更缺少安全感!6個方法給寶寶足夠的安全感

但是,在工作忙碌的大城市,想要全天候陪伴在孩子身邊,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不過有研究表明,每天孩子只需要20分鐘的高質量陪伴,就足夠孩子安全感的需要。

每天20分鐘時間,相信每個家長都能抽得出來。不過,這20分鐘陪伴可不是陪著,不是你看著手機、孩子自己玩著玩具或者看著電視;而是要全心全意的陪伴。可以跟孩子有一些互動,比如孩子在玩玩具時,家長可以抽出幾分鐘的時間,陪孩子一起做這件事,你全心全意的愛,會慢慢打消孩子不安的情緒。

不“黏人”的孩子可能更缺少安全感!6個方法給寶寶足夠的安全感

把這個時間作為家庭的“小儀式”固定下來。當其他時間,孩子要纏住你時,可以告訴他,你會在“快樂的20分鐘”來陪他,孩子可能就沒那麼粘人了。

民間一直有個說法:孩子跟誰睡,就跟誰親,這不無道理。有研究表明,睡前跟孩子聊聊家常,比睡前的親子閱讀效果還要明顯哦!這樣的溫馨時刻越多,就有越多的愛埋入孩子的潛意識,孩子的安全感就自然而然的提升起來。

不“黏人”的孩子可能更缺少安全感!6個方法給寶寶足夠的安全感

4、通過轉移注意力來降低“黏度”。

如果媽媽要暫時離開寶寶一段時間,可是寶寶就是要黏著你不讓你走怎麼辦?這時候媽媽可以讓爺爺奶奶或其他監護人陪著孩子,並想辦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小寶寶是很容易被新事物吸引的,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培養他一些興趣愛好,來轉移他們對依戀者的過分注意力:如玩遊戲、畫畫、看圖畫書等。

不“黏人”的孩子可能更缺少安全感!6個方法給寶寶足夠的安全感

5、創造機會讓孩子多接觸其他人。

除主要照料者(比如:媽媽)外,家庭中其他成員也應該多點跟孩子接觸,如多跟孩子一起玩遊戲,建立一種融洽的親子關係,讓他知道,除了媽媽外,在其他家庭成員身上同樣也是可以建立這種安全感的。待孩子再長大一點後,可以帶他出去外面轉轉,多與家庭成員以外的人接觸,尤其是同齡的小朋友,讓孩子在陌生的環境中學會與人交往,提高其適應能力和社交能力。

不“黏人”的孩子可能更缺少安全感!6個方法給寶寶足夠的安全感

6、來去有交代,不玩“消失”。

有些家長對待愛黏人的孩子,喜歡採取“騙孩子”或者“偷偷溜走”的行為,其實這些都是不太合適的。這樣會讓孩子以為媽媽要永遠消失了,媽媽再不喜歡他、不要他了,這種分離的感覺會讓他們沒有安全感而產生了焦慮情緒。

不“黏人”的孩子可能更缺少安全感!6個方法給寶寶足夠的安全感

日常生活中家長要通過微小的細節安撫孩子的情緒,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如果媽媽要暫時離開,最好事先告訴孩子,讓孩子知曉,並告訴他媽媽正要忙的事情,媽媽什麼時候還會再回來陪寶寶一起玩,並且要履行諾言。回來後,要跟寶寶打一聲招呼,告訴他你回來了,幾次下來,他就會感覺到你是可信任的,而不是因為不愛他而要離開他了。

不“黏人”的孩子可能更缺少安全感!6個方法給寶寶足夠的安全感

心理學家發現:安全感強的孩子不但在成年後更容易建立親密的人際關係,在成長過程中,也表現出更加敏捷的反應、自信的態度。

一般來說,3歲以前孩子與母親的依戀關係就基本穩定了,以後都不太會有大幅度的改變。所以,在孩子3歲之前,家長一定要給足孩子安全感。

安全感是孩子人生的基石,是建立性格和世界觀的地基。這個地基打得好,孩子更容易形成積極樂觀的性格;相反,如果地基打得不好,上面無論如何建設都容易“歪”。這就是為什麼0-3歲之間建立好孩子的安全感是如此重要。

如果說人生是一列單程火車,錯過的站臺就會永遠錯過。那麼0-3歲安全感建立的這個站臺,是父母無論如何不能忽視的一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