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为什么你当初不逼我?(家长必看)

妈妈,为什么你当初不逼我?(家长必看)


我们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古时候,有户人家生了个独生儿子,骄里娇气的,宝贝得不得了。有一天,摇拨浪鼓子的货郎到他家屋后卖绣花针。看人家都拿东问西的,他趁卖货郎不注意,也顺手拿了一根绣花针,回家后,他娘笑眯眯地夸这孩子有用。

慢慢地,他长大了,拉人家马,偷人家牛,就连大户人家的金子、银子,他也敢偷。直到有一天,他被抓判刑。临刑前,县令问他可有什么要办的了,他借口想吃母亲的一口奶,却将母亲的乳头咬掉。县令问:“你怎么咬你亲娘?”他说:“我小时候偷人家的针,偷人家的鸡,每回娘都不打我。要是她每回打我一顿,我就不会做强盗,不做强盗就不会要了我的命,我要咬死她!”

这就是“小时偷针,长大偷金 ”的故事,故事中的母亲,见孩子拿人家的小东小西,不但不制止和教育,反而赞扬孩子“能干”。直到孩子捅了“天大的窟窿”,却只能“望天兴叹”。

妈妈,为什么你当初不逼我?(家长必看)



妈妈,为什么你当初不逼我?(家长必看)

孩提时代的我们,总是很难先知先觉

父母的逼迫可能严厉,却能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在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中国篮协主席姚明分享了他在上海交大求学的历程和感悟。

他在发言中首先表达了对父母的感激:“我要感谢我的父母。是你们的坚持甚至是固执,要求17岁的我在踏入CBA职业赛场前做出承诺,一定要在运动员生涯结束后回到学校读完大学。

如果没有这个像封印一样的承诺,在校读书的几年中我不止一次想到过终止,特别是在上高数课的时候。而通过这一历程,我也更加相信学习的过程比结果还要重要。”

姚明花了7年,38岁才本科毕业,背后有多艰难?

用他的话说,就是上学比打NBA难。他还曾对同窗开玩笑说,交大的课程就分两种:高等数学和其他课程。

但正是因为父母当年的逼迫,人到中年的姚明,为了实现承诺,排除万难也咬牙坚持,7年的磨砺让他更懂得过程比结果重要。

妈妈,为什么你当初不逼我?(家长必看)

同样被父母逼迫的,还有大钢琴家郎朗和天王周杰伦。

这是郎朗7岁在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读书时的作息:

早晨:5:45起床,练1小时琴。中午:回家吃饭15分钟,练琴45分钟。晚上:放学后,练2小时琴。睡前:晚饭后练2小时琴,做作业。


每天平均练琴6个小时,周末、节假日会更久。朗朗说:“如果没有我爸,肯定没有今天的我。人生是一步一步来的,走了这一步才有下一步。兴趣是练出来的!谢谢爸爸逼我练琴!”

幸运的是,他坚持过来了,然后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人要有追求,只要坚持,一定能取得成功。”

妈妈,为什么你当初不逼我?(家长必看)

周杰伦也曾坦言,自己学琴是被逼的。

在《开讲啦》中,周杰伦讲到他的童年经历:“一技之长比学历更重要,现在我很感谢母亲”。

当时只有四岁的他什么都不懂,别的小朋友在看漫画出去玩的时候,他却只能面对冷冰冰的键盘。每当他练琴时,妈妈就拿着棍子站在后面,一站就是五六年……

结果呢?成绩不是很好,学历也不高的他,因为母亲曾经的“棍棒教育”,让他学会了钢琴,同时也奠定了他后来的音乐基础,成为一代天王。

妈妈,为什么你当初不逼我?(家长必看)

谁的成功都并非偶然,机会向来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无论你是明星或者是普通人,不管你是天赋异禀或者天赋平平。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作为家长,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乐,但那并不意味着什么都让孩子做决定,因为孩子还没有足够的见识和能力。在孩子还没有能力做决定的时候,我们应该担起责任,走在前面,成为孩子的引路人。

妈妈,为什么你当初不逼我?(家长必看)

你只有足够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向往的生活》中,一个叫吕思清的男人火了。

吕思清是谁?他的简历,金光熠熠。

四岁学琴,五岁登台演出,八岁被中央音乐学院破格录取,十七岁获得了意大利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大赛金奖并被誉为“东方第一人”......

妈妈,为什么你当初不逼我?(家长必看)



在节目中,当琴弓搭上琴弦,一曲《梁祝》缓缓从他手底倾泻而出时,在场的每个人,都被深深打动了,王迅的眼里,甚至有泪光闪过。只有他自己知道,这眼泪,更多的是遗憾和苦涩。

王迅说,可惜我原来没坚持,最对不起我妈,我第一把小提琴41块钱,我妈当时的工资是一个月18......刚开始我也特喜欢,后来不知道为什么,莫名其妙就不想拉了;我后来特别后悔,当时要是坚持一下的话,起码现在是个特长......

事实上,在场的几个会拉小提琴的人:吕思清、大华(刘宪华)和王迅,差不多都是从四五岁起开始练琴的。

然而几十年过去,当初起点差不多的三人,一个成了世界级的演奏家,一个从伯克利音乐学院毕业,而另一个,甚至不好意思说出口自己喜欢小提琴,因为自己的水平,配不上那份“喜欢”。

而一旁什么都不会的Angelababy,则更加羡慕,也更加失落。送走思清后,她问大华:“你是小时候被父母逼着学?”刘宪华回答说:“对,被逼着。”“那你小时候愿意吗?”“我不愿意,一直到我十一二岁,就一直不想拉,然后我就参加第一个比赛,然后从那个时候,就开始喜欢了。”“那你觉得现在感谢父母吗?”“非常非常感谢。”


妈妈,为什么你当初不逼我?(家长必看)

为什么当初没人逼我?

短短一句话,说出了多少成年人的心声?事实上,所有人生前期偷的懒,都在暗中标好了价码,当时不经意的放弃,最终成了生命中永远无法弥补的缺憾。

如果,如果,如果。

蔡康永先生曾经说过一段话,我很赞同。

他说: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正如龙应台写给儿子的那段话说的: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很多时候,孩子对兴趣不是“一见钟情”,而是“日久生情”。

年幼的孩子正处于思维不成熟期,行为多变。现在的喜欢,可能在下一秒就是不喜欢。

如果仅仅是鼓励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很可能一件事也无法坚持到底。

俗话说:坚持到底,才是胜利。

而教育孩子做“不喜欢”的事就是锻炼孩子“坚持”习惯的过程。

因为,在今后的道路上,孩子一旦离开父母的呵护,面对更多的往往是自己“不喜欢”的事。

毕竟在这个社会上,只有强者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做父母的我们,因此,应该肩负起这份责任感,在孩子快要放弃的时候要做的,不是和孩子一起放弃,而是为孩子的小火焰加一把柴,鼓一把劲,提醒一句:

“宝贝,再坚持一下!”

妈妈,为什么你当初不逼我?(家长必看)


愿每个孩子都能在适当的年龄被“逼”出无限潜能,每个父母都可以给孩子一辈子的能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