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造林大戶的綠色執著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春分過後,站在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新民鄉公巴臺村的制高點上,俯瞰眼前的山溝山坡,淡淡的綠意給土地披了新裝。

“今年計劃在松樹溝的荒山上再造1000多畝林,為讓家鄉的荒山荒坡再新添一些綠意......”執著於綠色夢想的造林大戶王延明正在盤算著今年春季的植樹造林,而且不僅限於綠化。

現年56歲的王延明出生於民和縣新民鄉公巴臺村的一個農民家庭,年少時失去雙親的他,16歲便踏上了外出打工之路。曾經在青海牧區撿過牛糞,在甘肅的窯街煤礦下過礦井,在民和縣城掏過廁所,在玉樹藏區淘過金子……

無論離家多遠,他一直魂牽夢縈著家鄉的荒山,始終想著有一天能給它們“披上綠衣”,改變那裡荒蕪而風沙飛揚的面貌。“綠色代表希望,要是山上長滿樹,人心裡看著也亮堂”。

王延明為實現夢想,一直不懈奮鬥著。從家政業幹到物業公司,一直到2009年成立民和縣雁鳴園林綠化有限公司,他終於開啟了自己的綠化事業。公司的業務涉及園林規劃設計、園林綠化施工、撫育管理、園林綠化苗木栽培銷售、綠化景觀設計、施工、綠地養護等,隨著實力的不斷壯大,先後承擔了川垣新區道路的綠化建設,塘爾垣、滿坪等林場的幼林撫育和圍欄拉設。還受民和縣林業部門委託,常年承擔民和縣川垣新區6.3萬平方米道路綠化區和縣城南山133公頃綠化地的養護工作。

但這些與他的初心,還有一步之遙。

2015年中秋節,王延明回到公巴臺村的老家探親。當途經池灘溝頂的山樑時,滿眼光禿禿的荒山荒坡和被撂荒的土地刺激著他,促動著他一定要幹番把荒涼變綠色的事業。

在這個十年九旱山區的荒山坡上搞綠化談何容易?王延明的想法受到了全家和親朋好友的強烈反對。他們都認為王延明簡直就是開玩笑,真要那麼做,就如同把自己的血汗錢扔在河裡,聽個響就完了。

然而,巨大的阻力並沒有讓王延明退卻。當年秋季,一場轟轟烈烈的綠化大會戰便在公巴臺村的池灘溝和大溝的33公頃流轉土地上拉開序幕。他帶領大家親手栽下了一株株杏樹和沙棗苗。“因為山上沒有現成的水源,起初我就用一輛罐車拉水澆灌,但一車水也只能澆200株左右的樹苗,加上山大坡陡路遠,一天最多也就拉運三四趟水。”王延明告訴我們,且不說成本有多高,最讓他揪心的是樹苗能否成活。

為確保樹苗成活,王延明與村幹部及全體村民們協商溝通,提出承擔村裡的全部水費,並在保障不影響村民用水的情況下給樹苗灌溉。他在綠化區內挖了30多個蓄水坑,總蓄水量達到1500方左右。並安排人員利用晚上時間坑內蓄水,白天澆灌樹苗。有了穩定的水源,當年栽植的樹苗90%以上成活。

實現了家鄉生態綠的王延明,於2018年4月,被海東市評為2017年度國土綠化先進個人。至2019年底,他已完成植樹造林400公頃,逐步形成了規模。

如今,發展生態觀光旅遊成為了這位農村造林大戶的新夢想。“今年,我打算依託已經成活的山杏、桃樹等經濟林,把公巴臺村的乾旱山頭變成集賞花、採摘、休閒為一體的鄉村旅遊基地,形成景觀經濟,帶動更多當地農民增收致富。”

一年之計在於春,造林綠化正當時。2020年春天,國土添綠,王延明蓄勢待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