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爷被低估的冷门经典,仅一个角色,就托起了整个故事框架

各位亲爱的读者朋友们,我是爱看剧的小十六。

昨天给大家分析了周星驰的电影《新喜剧之王》中,最为精彩的9分钟。

而今天我们将走温情路线,从角色的角度分析,这部电影有哪些精彩之处。

如果我问,这部电影里面,哪一个角色最让你感动?

我想你的回答肯定是如梦的父亲。

他一心反对女儿进入娱乐圈,在看到女儿受尽别人欺凌,却还依旧傻傻的坚持自己的梦想时,他开始默默的支持她。

父爱如山,如梦的父亲最感人的地方,莫过于在女儿受尽欺凌之时,他总能给她像山一样的依靠。

星爷被低估的冷门经典,仅一个角色,就托起了整个故事框架

现在,我将从整部电影当中,选取四个最具有代表性的情节,深入解析为什么如梦的父亲是最感人的角色。

开端:父亲的反对之声越强,后面的表演就越有张力

为了有一个露脸的位置,以便让观众看到自己的演技,如梦毫不犹豫的接了一个扮演死尸的角色。

但她并不知道的是,这一天刚好是父亲的大寿,许多宾客正在家里为父亲贺寿,而她却顶着一个死人装坐在众人的面前。

一红一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星爷被低估的冷门经典,仅一个角色,就托起了整个故事框架

如梦的父亲怒火中烧,他向如梦咆哮着:“我希望你长大了成为大律师,不是死尸。“

如梦却与他犟起了嘴:“术业有专攻,死尸和律师是不分贵贱的,我跑龙套一样可以自食其力。我也有我的梦想。”

父女两人谁也不能说服谁。

如梦的父亲冲进厨房拿起一把刀,做出要砍如梦的样子,而如梦却完全无视父亲的做法,甚至拿出手机拍摄父亲暴跳如雷的模样。

星爷被低估的冷门经典,仅一个角色,就托起了整个故事框架

这个无心的举动却成了挑衅。

如梦的父亲摇着头走上了楼,将如梦所有的行李和衣服全部扔到了楼下。

他在自己过大寿的这一天,将如梦扫地出门。

这是如梦的父亲出场的第一场戏,同时这也是父女矛盾的开端。

星爷被低估的冷门经典,仅一个角色,就托起了整个故事框架

在电影里,父亲的情感变化经历了四个阶段。

从开始时,对如梦逐梦演艺圈的强烈反对,到后来片场探班时,暗中为她出头;接着是她决定去北京试镜时,他在她背后默默的支持;最后是如梦的颁奖典礼上,他看见了她的种种经历后,流下了心疼且欣慰的眼泪。

这四个阶段层层递进,想要更好的塑造人物的性格,那就一定要在开头来一个爆炸性的矛盾冲突。

因为,父女俩矛盾冲突越大,观众的代入感就越强,后面父亲接受如梦的戏份才越有张力,电影所带来的戏剧效果就是越震撼。

经过:两次探班,成了凸显人物情感变化的重要转折点

如梦的父亲在电影当中一共出现了7次。

他每一次出现,都将电影的主题向更深的层次推进。

第二次出现时,他被妻子强拉着去探班。

第三次出现时,他则是从被动变成了主动。

因为这一刻,他看到了如梦对于梦想的坚持。

再说如梦这个角色。

为了更好的塑造人物,如梦向导演询问人物表演前因后果,结果却受到了导演冷言冷语。

星爷被低估的冷门经典,仅一个角色,就托起了整个故事框架

马可脾气暴躁,看见一旁傻笑的如梦,居然一脚踢翻了她的盒饭,然后扬长而去。

如梦走到剧组的工作人员面前,向他提出自己想要再要一盒盒饭的要求,结果却遭到了工作人员的拒绝和驱赶。

如梦的父亲再也按捺不住了,他冲过去向工作人员理论。看见工作人员无动于衷时,他竟将一个啤酒瓶子狠狠的砸在了自己的头上,以自己伪装出来的凶恶形象,逼迫工作人员将盒饭送到了如梦的手中。

星爷被低估的冷门经典,仅一个角色,就托起了整个故事框架

这两场戏是如梦父亲情感变化的重要转折点。

先前,他对于她的执著百般不屑,在看到了她的坚持之后,他最终还是心软了,用实际行动默默的支持她。

就算全世界的人都与如梦为敌,他始终像山一样默默地守护着她。

这就是如梦的父亲,所带给我们的第一次感动。

高潮:马可一言道出真相,父女矛盾冰释前嫌

明星和演员有着最本质的区别。

马可一出场的人设标签是过气明星。他有自己的粉丝群体,曾经也有过名气,但在演技上却始终得不到任何精进。甚至还仗着自己明星的身份,在剧组里耍大牌,欺凌其他的配角演员。

而演员则完全不同,像如梦和李洋一样,他们只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停地思考着如何精进自己的演技,如何更好地塑造人物。

在马可由于耍大牌,被导演踢出剧组之后,如梦的父母来到了片场。

星爷被低估的冷门经典,仅一个角色,就托起了整个故事框架

这时,我们才知道原来如梦一直是马可的粉丝,她是因为儿时看了马可的电影,才决定进入演艺圈的。

马可就是如梦的信仰与坚持。

所以,如梦的父亲才希望借马可之口,规劝女儿认清现实。

谁知,马可竟然语重心长的说出了那句:“她很努力,她会成功的。”

星爷被低估的冷门经典,仅一个角色,就托起了整个故事框架

这一段戏,不仅使得父女之间的矛盾冰释前嫌,同时又进一步深化了电影主题。

明星可能会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的成为过去时。

而演员则一直在不断的与时俱进,总有一天,他们会在自己的身上再加一个标签,那就是明星。

这就是如梦的父亲从马可的言语中所领悟的真理。

从此,他开始竭尽全力的支持如梦圆梦。

升华:别人只在意你飞的高不高,只有父母在意你飞的累不累

如梦辗转于片场十多年,却依旧是一个跑龙套的。

她兼职送外卖去了影视公司,结果却受到了大导演陈导言语上的侮辱。

昔日的室友小米在成了大明星之后,也开始翻脸不认人了。

说好了一生只爱自己的男朋友查理,却是一个打着创业的名号,四处招摇撞骗的感情骗子。

一夜之间,她失去了事业,友情和爱情。

星爷被低估的冷门经典,仅一个角色,就托起了整个故事框架

她认清了现实,原来自己从来都不是做演员的料。

为了让文章不会太过负面,所以我们暂时不考虑电影后半段是如梦幻想的结局。

从此,她转行做了餐厅的服务员,开了自己的网店,有了一份不错的收入,还可以照顾自己年迈的父母。

她只是表面快乐,但其实内心依旧躁动不安,因为逐梦演艺圈的梦想,依旧在她身体里骚动。

直到马可登门道谢,她才明白原来自己一直不安于现状。

然而这一切都被父亲看在了眼里。

星爷被低估的冷门经典,仅一个角色,就托起了整个故事框架

他一边在骂女儿没出息;一边却将家里的存款全部交到了如梦手里。

一年后,如梦理所当然的拿了影后,在颁奖典礼上,她曾经的种种经历被一次次回放。

台下的人在笑,但却只有父亲黯然落泪。

星爷被低估的冷门经典,仅一个角色,就托起了整个故事框架

事实就是如此,

别人只会在意你飞得高不高,但却只有父母会在意你飞得累不累

父亲最后一次的出现,升华了整个电影所要表现的主题。

这也正是父亲这个角色之所以感人的原因。

结语:剧情毫不浮夸,为何不能成为经典?

近几年星爷的电影越来越少了。

从《长江七号》到《西游降魔篇》,再看《美人鱼》,最后再是去年才上映的《新喜剧之王》,明明是难得的佳作,但在豆瓣上的评分却持续低迷。

星爷的电影是超前的,如同《大话西游》一样,在经过时间的洗涤之后,相信这部电影的评分会有上升的一天。

星爷被低估的冷门经典,仅一个角色,就托起了整个故事框架

在这部电影中,你喜欢哪一个角色呢?

欢迎留言讨论。

重温《哈利波特》:斯内普对哈利的爱贯穿了7部,居然到死才洗白

《哈利波特》人物篇:斯内普,一个震撼远大于憎恨的人物

《西游记后传》开篇三集,为何不直入主题,却要先给泾河龙王翻案

《西游记后传》:从逻辑思维的角度分析,孙悟空并不是绝顶聪明

《西游记后传》:处理好了这三个细节,无天成魔的剧情会更精彩

《唐山大地震》:与电影不同的方登,原著中她的自愈之路让人心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