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市場主體關鍵在幫中小企業渡過難關

■ 觀察家

保市場主體需要疏通企業發展的“堵點”和“難點”。

在4月17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首次提出了“六保”,即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這些表述引發輿論關注。

在“六保”當中,保市場主體就像是“壓艙石”,市場主體能夠穩住,居民就業、基本民生和糧食能源也就有了供給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才有實施基礎,基層運轉也才有抓手。

眾所周知,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出於疫情防控的需要,各地均採取了嚴格的防控和隔離措施,其間諸多企業的正常運營受到了很大影響。而隨著疫情的逐步緩解,企業的復工復產正在有序展開,也成為國民經濟恢復的巨大推動力量。

但也要看到,儘管中小企業復工率已經達到80%以上,這同時也意味著,還有20%的中小企業沒有復工。應該清醒認識到,這些中小企業是重要的市場主體,所謂保市場主體,在眼下,就意味著幫它們克服復工復產中的困難和障礙。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9年年末我國市場主體總數達1.2億戶。如果20%沒有復工復產的話,那就涉及2400萬戶中小企業。這些中小企業不少是服務類企業,此類企業往往是吸納就業最多、為基本民生提供服務的市場主體,保市場主體,就是保民生、保就業。

另外,總體需求的下降也成為企業無法復工復產,或者即便復工復產也面臨著開工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方面,由於產業鏈供應鏈受阻,企業的生產性需求不足現象比較突出,居民流動性降低使得消費性需求下降;另一方面,對外貿易環境的惡化,又對國外需求構成了很大的壓力。這就要求,保市場主體應該從內外同時發力,確保國內外供應鏈儘早暢通,恢復市場主體活力。

也就是說,“六保”之中的保市場主體,就是要儘快疏通企業發展在當前環境下遇到的“堵點”和“難點”,幫扶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渡過難關。

中央已經提出,要以更大的宏觀政策力度對沖疫情影響。這就要求,在保市場主體方面,必須實施更大力度的扶持政策,以實現全面復工復產為短期目標,統籌好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的關係,減輕疫情對企業的衝擊,幫助企業儘快走出陰影。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國已出臺一系列政策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可以相信,下一步對市場主體的政策扶持力度還會進一步加大,政策幫扶的精準性會進一步提高。當然,對市場主體來說,自身也需要調整生產經營戰略,加強對市場環境變化的適應性,自身“硬朗”了,難關也就好過了。

□李長安(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