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小手喜歡攥拳,是否需要幫助寶寶伸直?

111鯨落


如果是3月以內的寶寶,握拳非常正常,如果是3個月以上的寶寶需要稍加註意。

寶寶出生後,新手媽媽們都分外緊張,喜歡關注寶寶的各項動作。但是判斷是否正常時常常是道聽途說,總是把一些不好的問題和寶寶聯繫起來。其實瞭解了寶寶的發育狀況們就不會糾結了。

寶寶小手喜歡攥拳,是否需要幫助寶寶伸直?

寶寶喜歡攥拳會引起爸爸媽媽的警覺,會誤認為孩子不正常,那是因為不太瞭解寶寶的生理反應。

一、寶寶小手為什麼喜歡攥拳呢?

1)認識握持反射

寶寶剛出生的時候,拳頭就是處於緊握狀態。

如果我們把手指或者一個比較細長的物體放到寶寶手心,寶寶會立刻握住,握住的力量很大,我們需要花費一些力氣才能把手或者物體抽出來。

曾有個寶寶出生後抓住了醫生的白大褂,緊緊拉著不鬆開。

有研究認為,寶寶的力氣能大到承受自己的體重,爸爸媽媽一般不敢做這種危險動作。

這種現象就叫做握持反射,是由於寶寶大腦皮層發育不成熟、對手部肌肉無力調節造成的現象。

2)寶寶握拳的姿勢

我們成人握拳的姿勢是拇指以外的四個手指貼在掌心,拇指一般放在手指或者中指上。而寶寶的握拳方式和我們不同,他們是拇指貼在掌心,其餘四個手指壓住拇指。這是一種自然現象,不要以為是異常。

3)握拳現象消失時間

隨著寶寶月齡的增長,大腦發育日趨完善,控制手部肌肉的能力增強,握拳的現象就會慢慢消失,三四個月的時候就能夠伸開手掌抓握一些物體,六個月後基本消失,只有極個別的寶寶在1歲還有這個現象,不放心的話可以去醫院檢查一下。

二、寶寶攥拳時要不要幫他伸直呢?

寶寶握拳時,不要幫他伸直。因為寶寶握拳的力氣比較大,骨骼和肌肉都很脆弱,如果強行給他掰開,我們掌握不好力度,就容易傷害到寶寶的小手。

薛之謙的寶寶出生以後,發了一張一家三口伸出食指對在一起的照片,結果引來一片罵聲。圖片顯示,寶寶的手指發紅,尖端還有發白的現象,其實寶寶是處於痛苦狀態。

注意護理寶寶的小手

寶寶喜歡握著拳頭,時間一長,手心容易出汗,再夾雜環境中的灰塵、棉織物等,手心、手指間就容易髒,時間一長還容易發臭,所以要注意保護護理寶寶的小手。

1、清潔

每天給寶寶清潔小手,防止細菌感染。

準備物品:準備一個小盆、一塊棉質毛巾或紗布毛巾,專門用來清潔小手。

清洗步驟:

  • 在盆中倒入溫水,將寶寶的小手放入水中;

  • 地試探著、輕輕地分開寶寶的手指(不要伸直,稍有彎曲就可以清洗);

  • 清洗手心、手指縫隙;

  • 用乾毛巾擦乾水分,寶寶的小手就是香噴噴的了。

2、不要戴手套

有很多朋友擔心寶寶的手會抓傷自己的臉,會給寶寶戴上手套,這種做法是不合適的,寶寶就適合裸手。

  • 手套上有絲線或者橡皮筋,可能會纏繞寶寶的手指,給手指造成傷害。

  • 手套限制了手部活動,寶寶不能動手。寶寶需要吸吮手指,通過觸覺刺激促進大腦發育。

  • 手套會讓寶寶感到熱,寶寶新陳代謝本來就快,很容易出汗,戴手套會讓寶寶出汗更多。

3、剪指甲

不戴手套,寶寶也可以保護自己,做法就是給寶寶剪指甲。

準備物品:嬰兒指甲刀。因為成人的指甲刀比較大,容易剪到寶寶的皮膚,嬰兒指甲刀比較小巧,操作更方便。成人剪刀多人混用,容易沾染細菌,寶寶單獨使用,安全放心。

時機:洗澡後,寶寶的指甲比較軟,修建更輕鬆。睡覺時,寶寶比較安穩,修建更順利。

步驟:握住寶寶的小手,按下其他4個手指,露出要剪的手指,按住手指關節,輕輕剪指甲。

形狀和長度:剪成圓弧狀,保留1mm長度,磨平尖銳的部分。

頻率:寶寶的指甲每天增長 0.1mm,長得很快,一般一週需要修剪2次。

結語

寶寶攥拳是握持反射,屬於正常現象,如果寶寶不攥拳,反而要擔心。這種現象從三四個月開始減少,到6個月基本消失。在寶寶喜歡攥拳的這個階段,一定注意護理好寶寶的小手,防止細菌感染。

二胎寶媽,高級育嬰師,個性化訓練指導師,多平臺原創作者。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


凝媽悟語


這種愛攥拳,拇指不伸開的現象,是小兒大腦皮層發育尚不成熟、對手部肌肉活動調節不得力的緣故,造成了屈手指的肌肉收縮佔優勢,而伸手指的肌肉相對無力的結果。年齡越小,這種現象越明顯,這叫做握持反射,隨著寶寶的生長,長到三、四個月,這種現象會逐漸好轉,六個月時基本消失,個別寶寶也有到一歲才伸開的。這段時間要注意小孩手部的清潔,防止感染,如果到一歲後拇指仍然不伸開,強力伸開時有彈響,很可能是先天性狹窄腱鞘炎,需要到醫院診治。

平時多注意幫助寶寶伸直手指,多多練習。


螞蟻侃電影


不需要哦,硬掰可能會弄傷小寶寶哦。

喜歡攥拳可能是神經興奮性比較高,如果可以的話最好能多安撫一下哦,撫觸是非常好的辦法,建議爸爸媽媽都去學習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