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曾提出5年內用機器替代80%員工,現在怎麼樣了?

2018年6月,富士康創始人郭臺銘表示:富士康將於5年內裁員80%,如果做不到,那麼10年肯定可以。

富士康曾提出5年內用機器替代80%員工,現在怎麼樣了?

時間已經過去1年半了,據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富士康員工數量約66.7萬多,相比2018年的80多萬,已經減少了約16%。如果和2012年相比(員工數量超過120萬),富士康員工數量已經接近腰斬。

很顯然,富士康由機器替代員工的計劃,是在穩步推進中的。

其實不止富士康,很多企業都正在或計劃使用用機器代替員工,比如2015年東莞就誕生了當地首個“無人工廠”,廠裡10條生產線的全部工作都由機械臂承擔,而每條生產線只需3名工人負責巡檢。

據悉,該廠原來650個工人的工作量,“無人化”後僅需60個工人,近600人的工作崗位被機器取代。

富士康曾提出5年內用機器替代80%員工,現在怎麼樣了?

除了大量“藍領”員工正在被機器代替,很多“白領”甚至“金領”員工也面臨著被機器替代的危險。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銀行業整體裁員數量約為7萬人,其中很多崗位是被智能終端、機器人代替的。

企業越來越願意用機器替代員工,主要原因有兩個:

1.人口紅利正在消失,勞動力越來越不廉價;

2.AI及機器人技術更加成熟,自動化性價比越來越高。

時間越往前,人口紅利的效應越明顯,自動化的綜合成本越高於人力成本。而時間越往後,自動化、智能化紅利的效應則越加明顯,人力成本反而會越來越比自動化成本高。而當前,可能正處於這兩者之間的分水嶺階段。

富士康曾提出5年內用機器替代80%員工,現在怎麼樣了?

有人擔心,隨著企業尤其是富士康這樣的大企業普遍使用機器代替員工,可能會造成大量的失業等問題。但其實這有些“杞人憂天”了,畢竟機器再厲害,也只是擅長預編程性質的固定工作,創意類、需要靈活變通的工作,機器還是無法與人相比的。

舉個例子,機器人在工廠生產水管的效率可能遠超人類,但如果誰家的水管線路出問題了,需要檢修,機器人就很難勝任了,必須人類來主導。

同樣的,容易被機器人取代的“白領”工作,也大都是簡單、重複的腦力勞動而已。被取代的人完全去可以從事更有創意、更具複雜度和挑戰性的工作。

而從生產力的角度來看,由工業密集型替代人力密集型產業,生產效率會大大提升,這是大勢所趨,沒必要阻擋,也不可能阻擋。

筆者認為,機器人與人,在工作中應該是配合關係,而非競爭關係。應分別發揮機器人和人的長處,共同迎接自動化和智能化的新時代。

文/鄭川(Travo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