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人』的美麗青春 ——記回鄉創業大學生吳閣墩

來源:三明市融媒體中心

有這樣一群年輕人,他們把新思維、新技術帶回農村,他們科學養殖、機械化生產、多渠道銷售,他們以“新農人”自稱,90後的吳閣墩就是其中一員。

今年是吳閣墩回到農村創業的第6個年頭。從大學生到“新農人”,再到三元區壹號家庭農場主,吳閣墩生在農村,長在農村,農村這片寶地就是他返鄉創業的“舞臺”。


『新農人』的美麗青春 ——記回鄉創業大學生吳閣墩

回鄉創業,90後小夥成“新農人

90後的吳閣墩畢業於三明學院,實習時,吳閣墩因專業素質和綜合能力強,從實習生中脫穎而出,成為了中餐主管。

就在吳閣墩事業順風順水之際,來自農村的那份土地情結讓他毅然放棄令人豔羨的工作,秉著自己的熱情,決心在農村有所作為。

說幹就幹,2014年7月,吳閣墩未出大學門已是創業人。他用兼職攢的錢承包農田,用來種植水果玉米,把種植和旅遊結合,開展體驗農場的新模式,日均客流量達200多人次,賺到了創業的第一桶金。

考慮到市場需求變化快,水果玉米易腐壞、保質期短,吳閣墩決定轉變創業發展方向,通過多方考察決定養豬。

養豬之路並非一帆風順,沒有資金、沒有技術,吳閣墩抱著滿腔熱枕,在向奶奶借了4萬元後,承包了巖前鎮巖前村的一家三峽移民養豬場,開始了第二次創業。

在家人的反對聲中,吳閣墩自己動手完善豬舍設施,引來200米外的山泉以供飲水和農場清潔系統,跟著養豬戶學習經驗,給豬餵食、刷毛、洗澡……

為了賺錢,吳閣墩只能凌晨3點去豬販子家學習殺豬。經過一週的學習後,他到市場買來電葫蘆吊機,獨自殺豬。餵豬殺豬、打針接生,經過短短几個月,吳閣墩變成了養豬能手,不僅還清了貸款,還獲得了家中的支持。

“每到圩天,凌晨3點多起床殺好豬,騎著摩托車到市場攤點賣豬肉,忙碌又充實。”提起這段日子,吳閣墩三言兩語帶過,但生活的壓力,創業的艱辛,非三言兩語所能表達。

因為豬肉好,豬場也漸漸興旺起來,不到一年時間,吳閣墩便將養豬事業經營得有聲有色。2015年年底,吳閣墩快速擴張規模,承包了3家養豬場,將農場生豬養殖規模擴張到2400頭。2016年3月,豬價上漲,企業短期利潤突破百萬。


『新農人』的美麗青春 ——記回鄉創業大學生吳閣墩

創新理念,打造綠色“致富路”

家人從強烈反對到支持的轉變,讓吳閣墩在農村創業的道路上更加堅定。

通過不斷的學習,吳閣墩深知養殖業要長久發展,種養結合是一個大趨勢。他聯合農戶種植果樹4500多棵,立體種植西瓜40畝,竹林20畝,養殖生態土雞2000只……結合豬場生產的有機肥發展生態循環農業,致力於打造綠色、天然的有機食品。

作為90後新農人,吳閣墩深知不能像老一輩一樣通過單一渠道銷售農產品。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給農產品銷售也帶來了機遇,必須針對農產品的市場定位,制定相應的營銷策略。

經過一番市場調查,吳閣墩利用互聯網與新媒體進行o2o同城配送會員模式,致力於精品農業,還開展果樹眾籌活動,區別於傳統銷售思路,為農產品銷售打開了一條新路子。

高品質的綠色農產品一經推出就大受歡迎。“這個土雞蛋品質好,吃起來也放心,我們就認準他家雞蛋了。”家住吉祥府邸的林女士定期在微信上下單三元區壹號家庭農場的土雞蛋,就能夠及時的配送,這種便捷的購物體驗也得到了顧客的一致好評。

“松針雞、土雞蛋在店裡都供不應求。”社區店的吳老闆告訴記者,因為吳閣墩的農產品品質優、價格實惠,不用在貨架上擺出來,靠著老顧客的回購就能銷售一空。吳閣墩的綠色無公害農產品受到年輕人的喜愛,愛生活、會生活,這裡頭藏著老百姓日常生活中最鮮活的一面。


『新農人』的美麗青春 ——記回鄉創業大學生吳閣墩

心懷鄉村,甘當鄉親“暖心人”

始終心懷紮根農村、服務農村、回報農村的情結,吳閣墩除了自己致富,心裡還時刻裝著父老鄉親。

即使在創業最艱難時期,他也堅持為鎮上的老人和貧困戶每斤豬肉便宜一元,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能為鄉親們做點什麼是吳閣墩日思夜想的掛心事。

經過一番努力,吳閣墩建立了雨汙分流系統,完善環保設施,增加生豬存欄量,免費供應羅坑村69戶老人生活用氣,建立養殖小區,帶動20多位村民創業。

為帶動更多農戶增收致富,2017年,吳閣墩聯合4戶農戶成立三明市財億養殖股份有限公司,公司養豬場年出欄4000多頭,公司營業額達500多萬元。2018年,吳閣墩牽頭在三元區定地村發展有機生態養殖模式,種植早熟蜜桔2000棵,發展200多畝稻花魚,裝修民宿,建設酒窖,帶動當地農戶從事手工竹藝活,定地村也因此成為一個具有特色的旅遊鄉村。

吳閣墩土生土長在農村,深知農民群體的不易,他時常到村裡慰問留守老人,期間在團市委、鎮黨政班子的領導下,會同三明市青年企業家協會到羅坑村慰問1920後出生的留守老人,並給每位老人分發300元慰問金,送上生活用品和電器。

吳閣墩為村民的付出,大家都看在眼裡。2018年6月底,是西瓜豐收的時候,也是吳閣墩代表福建省參加共青團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時候。那時身在首都的他無暇看顧西瓜園,工人也十分緊缺。羅坑村的老人和貧困戶們得知這個情況,紛紛來瓜地幫忙,搬的搬、抱的抱、挑的挑,解決了吳閣墩的燃眉之急。

懷揣“始於農村,歸於農村”的初心,為了讓市裡面的孩子接觸農村,體驗農村生活,吳閣墩與每年有三萬多名生源的福建省三明市綜合性實踐基地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讓學生進行研學教育,培養孩子們的農村情懷,讓學生引導父母關注農村,為鄉村振興提供情懷引導。

在創業路上,他奮勇向前,在公益路上,他步履不停。身為“新農人”,吳閣墩一直在路上。


(三明市融媒體中心 作者: 楊開長 陳詩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