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葬場門口一副對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下聯:太經典了

對聯在中國已經傳承了上千年,它可以寫在紙、布上,也可以刻在木頭、竹子上,要求對仗工整,平仄協調,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也是被濃縮的詩詞。在現在,貼對聯除了是一種習俗之外,也被列入了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不同時節,貼的對聯也有不同的叫法,春節時貼它,叫作貼春聯,辦喪事時用的叫輓聯,辦喜事時用的則叫慶聯。歷史上,最早的對聯是五代後蜀主孟昶寫的春聯:“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謂文“題桃符”,這副春聯因為被題在孟昶寢室門板的桃符上,所以對聯也被稱為桃符。因為對聯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見,所以從古至今,也發生了許多和對聯有關的趣事。

火葬場門口一副對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下聯:太經典了


第一個故事發生在古代,相傳,有一位家裡極其富裕的進士,有錢又有學歷,這是一件非常值得驕傲的事情,為了向鄉里鄉親炫耀自己的家境,他在一年春節時特意寫了一副對聯貼在大門上,上聯是:父進士,子進士,父子皆進士。下聯是:婆夫人,媳夫人,婆媳皆夫人。上聯的意思十分簡單,他和兒子都是進士,都是有學問的人。在古代,進士是中央級別的考中者,十分難考,程度大約和現在的博士生相當,一個家裡出了兩個博士生,當然是十分值得驕傲的事情。下聯的夫人一詞,在古代也只有諸侯的妻子能夠被這樣稱呼。他寫這個對聯的意思就是告訴鄉親,他家世顯赫,不是一般人,家裡不是進士就是夫人。

火葬場門口一副對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下聯:太經典了


洋洋得意的進士老爺萬萬沒想到,自己的對聯居然會被一個路過的秀才改得面目全非,上聯是:父進土,子進土,父子皆進土。下聯是:婆失夫,媳失夫,婆媳皆失夫。意思是,你父子倆都是進士又有什麼用?還不是都要進土?到那時候,婆媳都要沒了丈夫,還當什麼夫人?語意之間盡是惡毒,不知那個秀才是和進士一家有什麼仇怨,還是單純的嫉妒他們。

火葬場門口一副對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下聯:太經典了


第二個故事發生在現代,和火葬場有關。在中國人的傳統裡,死亡時最需要避諱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都會盡可能的避免討論這個話題,在每年的正月裡,人們會更加忌諱這個字。但那家火葬場卻因為一副對聯讓過路的人不由自主的停下腳步,仔細打量對聯的內容,對聯的上聯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下聯是:先到後到先後全到。這個對聯寫得可真是太絕了,不論是意境還是句式,都寫得非常好。首先,上下聯滿足了對聯最基本的要求,字數相等、結構相同,再來看內容,早來對先到,晚來對後到,對得極其工整巧妙,這副對聯最巧妙的地方就在於他的意思。

火葬場門口一副對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下聯:太經典了


這副對聯的意思是說,人都會經歷生老病死,有的人會早一點,有的人會晚一點,但最終的歸屬都是這裡。不管是全國首富還是一貧如洗的乞丐,每個人都逃不過死亡,這副對聯貼在火葬場門口也是十分應景,因為大部分死後最終的目的地都是這裡。同時,這副對聯也是告訴大家,要正視死亡,不論早晚,人都逃不過一死,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就像經典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中紀曉嵐說的一句話“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在以前,國人都是土葬,火化就是死無全屍,是一件極其不體面的事情,“土饅頭”說得就是土葬時的墳包,說的也是人終有一死,我們都要正視死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