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赎之道,红黑之战——《肖申克的救赎》解读(中)

法国作家司汤达曾经写了一本长篇小说,是其代表作,即《红与黑》。据说之所以叫这个书名,是因为红色和黑色皆为隐喻。红色代表革命理想,因革命需要流血,血液就是红色的;黑色则代表教士的黑袍,由此象征教会势力。革命和保守,崭然红与黑的对立。

本身是个黑人,名字却叫red,加在一起恰好形成了红与黑。人的名字往往代表理想,而自身属性则可代表一个人正在发生的行为。这似乎反应了瑞德的实际处境,他是个叫做red 的黑人,以理想为旗帜,实际上却是个黑色势力。

有人说,瑞德的名字,来源于redemption (救赎)的前三个字母。诚然可以如此解读,但其实还可以继续深入,如果将 redemption 拆开,就是red+emption,red是名字,而emption则是购买的意思,如同他在监狱里帮助其他犯人弄到外界的东西,是个代购,是个购买者。

名字和行为表里,形成奇妙的表达。

看影片故事,大概没有人觉得瑞德会有什么问题吧!代入其中,会觉得他是安迪的朋友,是个有门路的黑人,而且似乎热诚善良,让人亲近喜爱。但实际上从影片的叙事而言,他其实才是安迪唯一的对手,或者说是安迪真正要救赎的对象!


救赎之道,红黑之战——《肖申克的救赎》解读(中)


因为他是肖申克监狱之中,唯一的罪犯,或者更为精确的说,是唯一需要被救赎的罪犯。

所谓救赎,是要赎回,那意味着人曾经丢失了自己的东西。救赎不是改错,很多人是犯错了,需要的是教训和改正,所以不是人人都需要救赎;救赎也不是教人去做好事,成为好人,这是劝善。

那么救赎是什么?不妨直接从看清楚瑞德开始。

瑞德是个杀人犯,影片没有展开说明他杀了谁,为什么而杀。但瑞德在监狱之中的作为与地位来看,我们却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这是个能和监狱管理方通同一气的人,否则他如何能够弄到那么多东西呢,在监狱里都能做起生意呢?无论是酒也好,女郎画报也好,甚至于安迪要的鹤嘴锄等等。甚至连那次修理屋顶的外活,都是因为他的运作。这一切的一切说明他和这个监狱体系有着一种沟通关系。

或者直接说,他是这个监狱体系的一部分。


救赎之道,红黑之战——《肖申克的救赎》解读(中)


为什么这个监狱体系允许瑞德的存在?因为这个体系需要保持稳定,需要在明令禁止之下,暗地里做一些事让犯人满足。犯人在这些细微的满足过程之中,才能够安心的待在监狱,方便管理。显然这是一种惯例做法,而且监狱扶持的肯定不止是瑞德一人,从安迪买口琴的事就知道。一个人做代理,会造成独大,继而形成统一的反叛力量。

为什么瑞德要做这些事?他当然不会是好心的要服务其他人,是从中取利。在满足犯人的同时,实现了和监狱方的默契,他处于两者之间,不是苦心为哪一方,是为自己。在艰难的环境里,寻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这让我想起了耶稣。当初罗马帝国统治犹太人的时候,并没有毁其宗教,犹太人仍保留其宗教、祭司和长老制。而正是这些祭司和长老们在大祭司的指使下,收买了犹大,抓捕了耶稣,捏造伪证,进行非法审判和殴打。因为没有执行死刑的权力,才把耶稣送到了罗马总督本丢·彼拉多那里,最终在曲折之中煽动民众投票释放了强盗,却导致了耶稣走上十字架。

类比之下,瑞德就如那个大祭司,迎合罗马政权,又忌惮耶稣的影响力。对内可以说忌惮耶稣的行为导致罗马对犹太人的暴力,对外则直接煽动民众把耶稣送上十字架。其本质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是为了犹太人,也不是为了罗马人。

瑞德迎合监狱方,是为了获得自己在犯人之间的超然地位;代表犯人的需求、安抚犯人,是为了在监狱方获得自己的存在价值。

他是个高明的功利者!

这一点和安迪截然不同。如前所述,安迪并不是一个功利者,他也实现价值交换,但却不是为了自己,他在里面是干净的,没有一点为我,甚至连一瓶啤酒都不享用。

面对这种情况,瑞德理解安迪是为了享受自由。自由是自己的价值,仍是为了自己。但享受自由没必要为狱友谋取啤酒,这没有任何必须性。为他人带来利益,自己绝不享受,这里面的东西是什么,人为什么这样做,瑞德不懂。

瑞德之所以不懂,因为他是个功利者,功利则无法超出自我,通向他人。在儒学,则如梁惠王不能理解孟子,会问一句,贤者亦乐此乎。他同样不能理解,不远千里之人,竟然不是为了自己而奔波!不是不能知,是不能信。

安迪曾经问过瑞德,为什么叫这个名字。瑞德说,可能因为自己是个爱尔兰人。这回答令人摸不着头脑,事实上原著之中瑞德的确是爱尔兰人,所以在影片中这是个玩笑,丰富人物,凸显荒诞。观影解读是自我乐趣,我喜欢用红与黑来解读,因为和电影叙事可以如此贴近而不妨碍。儒家传统,这是诗兴。

如带着圣经故事理解安迪和瑞德,就是诗兴。如此一来,安迪和瑞德的这一场对话就充满隐喻趣味,可供解读。通过啤酒事件,安迪证明了自己对于监狱方的价值,获得了接触监狱体系的可能,他有了和瑞德站在同一位面说话的资格,所以电影情节紧接着安排了两人的下棋。

救赎之道,红黑之战——《肖申克的救赎》解读(中)


这是博弈!

这才是为什么安迪说,下棋,是帝王的游戏。因为下棋桥段开始的时候,瑞德就说了,我当王。帝王和圣人不同,帝王是下棋者,是为了赢,需要谋略布局,需要步步为营。当安迪对瑞德说要教他下棋的时候,瑞德失声一笑,他本是个下棋的老手,安迪却直言要教他,引来他的发噱。这一笑,如过来人面对冒失冲动的年轻人,充满谅解,更感好笑。

安迪说,他要买个棋盘。棋盘是什么,是战场!他要反抗这监狱,破坏旧有。瑞德马上说,你找对人了,不论什么我都弄得到。这是自表,表面相互合作的意愿。安迪直接承认了他的价值,说棋盘用买的,意味着由瑞德负责,但棋子由他来刻。这是说,战略由他来定。

棋子是棋盘上的作用者。两人的谈判,达成默契。


救赎之道,红黑之战——《肖申克的救赎》解读(中)


安迪说,棋子一半是雪花膏石,一半是皂石,正是一黑一白,宛如天堂地狱的对峙,如善恶的分开。但安迪又说,关键是石头,无石可用,这是眼下的困境。如果稍知基督教历史,便知耶稣以彼得为磐石,将他的教会建立在上面。

由此才知,影片的下一个画面,即安迪在牢房里刻画石头,又在墙壁上刻画自己的名字。此时墙壁之上,忽然闪过一个名字,peter,彼得!

这里的画面十分深沉,雕琢棋子的安迪,目光忽然转入深思,去墙壁之上刻画名字,从后面的情节得知,墙壁脆弱,落下石块。安迪心中恍然,一切并不如表面那么坚固。监狱如此,任何人为建立的一切,也是如此。自己要做的事,是否也是如此?


救赎之道,红黑之战——《肖申克的救赎》解读(中)


是在这里留下名字,还是踏上一条单独离开的道路,这是个问题。

本是来救赎的道路,但未必不考虑自己。救赎他人之前,是不是先要保护自己?这是胆怯,是面临危险之前,本能的胆怯。在雕琢棋子的时候,安迪忽然感觉到了危险。在这脆弱的墙上留下名字,还是打破这墙体,形成出路?他拥有了一条出路,但是却选择了留下。所以我们要知道,安迪是主动留下的,他早已可以离开。

安迪去找到瑞德,索要丽塔·海华丝。

这让瑞德吃了一惊,安迪不是个断绝欲望者,不受诱惑吗?因为表露欲望,隐喻安迪要实现满足,要和环境妥协,他不明白安迪的用意,是他终于暴露了自己的真实,也不过是个欲望者,有自己的诉求,此前的高尚不过是一种姿态和伪装,还是别有意图?他没有立即相信,而是选择了试探。

表露欲望,是打算在监狱里待下去的象征。下棋的时候,彼此达成了一致,一个负责棋子,一个负责棋盘。安迪此刻的要求,让他怀疑了,安迪是为了自己。难道他也不过是想要享受这个棋盘里的价值吗?不过是个更高明的功利者?

于是,安迪遭遇了三姐妹的一次强烈的攻击,却始终没有屈服,由此安迪也证明了自己,向瑞德证明了他不是为了自己的欲望满足。

瑞德接受了,终于完全相信了安迪,虽然没有说明道路,但他证明了自己。有时候人需要明白而相信,只需因为证明而信。信这个人,就是直接;需要看见事情因果,那就是信自己,因为自我是判断。所以当安迪伤势痊愈,不仅收到了很多石头,也收到了丽塔·海华丝,便条上写着,欢迎回来,免费享用。


救赎之道,红黑之战——《肖申克的救赎》解读(中)


收到石头,是得到朋友,安迪得到了认可。

后来瑞德才会明白,安迪这样做,是为了得到监狱方的认可。如果不是表露自己的欲望,是无法让对方安心的。一个没有目的,却具备极大影响力的人,将会因为目的不明确而带给人多大的恐慌?但只要这个人显露自己的欲望,那么自然也会让人放心,因为会觉得无论怎样,彼此都清晰对方的目的。

因为明确而安心,不明而惶恐,人性自古如此。让人懂得你,才是安全。因为别人会明白该怎么对待你的时候,才会安心。人为什么怕鬼?因为不知道鬼会对自己怎么样。人为什么会疏远圣人,因为圣人似乎无欲无求。

安迪终于迎来了终极的考验,来自监狱长的直面。

如同丽塔海华丝挡住了越狱的洞口,一本圣经藏好了挖洞的鹤嘴锄,安迪也成功瞒过自己,而取得了监狱长的满意。双方交流隐晦却又赤裸直白,安迪用了圣经的句子“所以你们要惊醒,因为不知道家主何时来”,暗示尊奉监狱长为家主,为神,自己可以供为驱驰。

监狱长也回应“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明确要安迪追随他。


救赎之道,红黑之战——《肖申克的救赎》解读(中)


引用自古都是为了共情,说暗语是因为不能明言,心照不宣则能心领神会,因为很多事不能说破,彼此都会尴尬。尴尬,是因为会自承罪恶。这是为了留下最后一块遮羞布,装作自己不知道。世上没有坏人会承认自己是坏人,总为自己的行为找到合理性,否则就是丧心病狂了。丧心病狂,不能以人而论。

有趣的是,安迪所引的圣经句子,其实未必是恭维监狱长是自己的神,也可用以自表。表达自己为神,而监狱长是真的不警醒,不知眼前人,不知家主已经到来。

监狱长临走说,他不大赞成墙上的丽塔海华丝,不过可以为安迪破例。一方面正是因为安迪表露的欲望而感觉到安心;另一方面他原本是杜绝犯人有自我需求,只要人一心做仆人、做奴隶,破例表示的是这一切都属于自己的恩赐,是因为自己特别恩许,安迪才得以拥有。

这是暗示,允许和安迪实现交易。

监狱长出现,安迪这一步棋到此,终于形成格局。下棋的确是重在步步为营,连环成局,而不是单子拼杀。他从克制自我融入环境,到显露自己的能力,引起对方的注意,获得过程的信任,最终实现接触到最上层的对手,安迪的确下了一手好棋!

随后,即是逐渐试探和利用的开始,安迪去了一次监狱长的办公室,看见墙上挂着“主的审判迅速降临”,即是暗示,也如预表。正如之前在牢房,监狱长差点拿走安迪的圣经,说“得救之道,就在其中”。


救赎之道,红黑之战——《肖申克的救赎》解读(中)


是幽默,也是会心一笑的剧情伏笔,更是一种讽喻。那些假充神的代言的人,口里说着经书上的话,却不知其中真正的意思!

安迪做回了本行,在监狱里并不妨碍他自我的发挥,和在牢笼之外并无区别。这简直犹如一场现身说法,那些抱怨命运和环境让自己无法发挥才能的人看清楚了,无论你再怎么说不可能,一切的可能仍旧存在!

以普通人之身,以普通人之能,而做出榜样,这才是启示出路。我讨厌所谓微服私访的戏码,不过是扮猪吃老虎罢了,并不启示正途,当一切都需要不正常的途径和非凡的手段才能解决的时候,世间便没有了正道可言。

因为微服私访只会证明,普通人无法解决问题。以凡人之躯达成,才是出路。

当安迪刚刚融入的时候,事情却急转直下,提前揭示了监狱的本质,由老布的事件,通过瑞德的口,揭示出了一个叫做“体制化”的词。这是监狱之所以成为监狱,而不是其他所在的本质。也是说明了,安迪究竟在一个怎样的战场,完成怎样的救赎。

体制化,这个词真正的恶劣在哪里?

它将人变成了物,杜绝了可能,抹杀了一切的灵性和自由,侮辱和丧失了人的尊严,人会变成自己所厌恶的样子。它让人不以人而活,变成机器的一部分,机械而固化,化为规则的奴隶,从此与世界格格不入。

它改变人,而不被人改变!

体制化,是人终究为教条所同化,是人终究为想象的完美与圣洁吞噬,是人不成为自己,而成为了一个他物。大部分人为了在这个世界生存,都不得不磨灭和抹杀了自我。

体制化,就是就是无生命,无道路,一切都是现成和安排。人世的一切,几乎都在让人体制化,所谓文化、风俗、习惯、规矩、环境等等一切,都在竭力剥夺人成为自我的可能。影片之中说,肖申克监狱之中并无罪犯,犯人自称都是被律师陷害了。其实这是众生的处境,无罪而在监狱,是因为世如牢笼,犹如每个人生来无罪,但在那些教士的教条之下,人人都成了罪徒。

但要注意的是所谓磨灭抹杀,并非来自外界,根本仍是自己仍有所图,完成的是交易。正如许多人说自己为了什么而放弃了什么,大大哭诉自己所放弃的那部分的悲情,却丝毫不提及自己的获得,也是来自自己的真心诉求。得到的似乎不珍贵,失去的变得身价百倍,是世人的自欺欺人。

救赎之道,红黑之战——《肖申克的救赎》解读(中)


老布的死,揭示的根本性命题,即在此。人出生在世间,面对浩瀚的空间和无穷的时间,始终都在依循和依赖着这个世界所有的宗教、意识、文化、知识和教训,都在听从他人的安排,注意命运的暗示,从而安顿自己的生活,实践自己的生命,修正自己的样子,安放自己的灵魂。所以当宗教和他人大言不惭的制订法则和规矩,任意修改他人的样子的时候,无人发出自己的声音,因为事实上每个人都成了帮凶。

就如每个孩子一开始总是叛逆和违反大人,想要实现自我,但到最后却成为大人的一部分,最终开始管理和约束自己的孩子。

体制化,即物化,是极度功利的结果,不得自我,不得自由。

这就是瑞德的罪,他的杀人!他是这个体制的帮凶,他是巩固这个体制的人,是真正的有罪者。也是他为什么会说自己是肖申克监狱唯一的罪犯的缘由。他和监狱方作为作恶者不同,他不直接行恶;又和其他犯人不同,不只是受害者,也是从中获利者。

这是与恶魔交易者,丧失了自己原本的美德,需要救赎之人。肖申克监狱里唯一需要被救赎者,因为恶者只需要受到惩罚,但救赎是面对失去了美德的人。

当瑞德提出这个词的时候,也是他的自白和自忏,表明了他的尴尬,他看似是那个游移在中间的获利者,但事实上也早已依赖而生存,正在逐渐的走向这样的自我僵化而死亡的过程。这就是为什么每一次假释,他都会失败。当他没有做出自我改变的时候,就不会享受自由。

这引起所有人都沉默,但这时候的镜头画面,却刻意忽略了一旁的安迪。这表示的是,在所有人都绝望的时候,安迪不是那个绝望的一部分。

因为安迪启示了另外一个可能,救赎。

救赎之道,红黑之战——《肖申克的救赎》解读(中)


让自我沉溺的灵魂,如何得自我,得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