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明朝朱棣和仁宗、宣宗也能执政一百三十年,明朝能否能强过汉唐?

青啤雪花二锅头


这个问题我觉得有两个疑惑。

第一个,明朝本来就远迈汉唐了,无需再假设一个三代帝王执政一百三十年的条件。远迈汉唐是清政府对明朝的评价,也就是相当于是来自对手的评价。就是作为一个统治者有什么政治目的,但也不至于颠倒黑白。

抛开前后统治者的勾心斗角,我们用自己的眼光来看,明朝的成就也不是汉唐能够比的。最有代表的就是《永乐大典》和郑和下西洋。这两大壮举汉唐都没有可以与之相比的。

《永乐大典》是对中国所有文化的大总结,在独尊儒术的时代,能够给其他不同的声留下一席之地,是需要很大的气魄的。它被誉为全世界最早的百科全书。唐诗也是优秀的,但没这么大气魄。至于汉朝,好像更拿不出可以一拼的成就。

郑和下西洋这种场面,汉唐没有相似的事情,唯一可以提到的是汉代丝绸之路。还有唐代与各国的文化交流。但丝绸之路是陆地上的,就是自然条件恶劣一些,也比不了海上的艰苦。而唐代的各国来学习也比不了永乐时代的万国来朝。

所以用不着假设一百三十年的时间。朱棣用正常的寿命就做到了。

还有一个问题,如果永乐盛世与仁宣之治延续一百三十年,到后来朱祁镇在土木堡败家后,谁来救大明。

是不是还有要假设于谦晚生一百年。

否则,大明堪忧。


澜僡小世界


历史上常说强汉盛唐,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侵我大唐者有来无去。那时候的强汉盛唐,之所以能称得上“强”、“盛”,是因为他们都有一个明显的标志,那就是大汉经过多年战争,打败打残了不可一世的匈奴,让匈奴屈服了汉朝;大唐也是一样,他打败了强大的突厥,让突厥从此一厥不振。

明朝建立后,在当时世界上也是极强盛的,但他最终没能彻底征服元朝,后来土木堡一战,还被瓦剌打得大败,差点儿嗝屁。虽然朱元璋任内八次远征北漠,朱棣五次远征北漠,始终没能达到预期目的。以后虽然出现了仁宣之治,国家富强。但仁宗仅在位一年多,宣宗在位也只有十一年,朱棣和仁宗、宣宗在位时间加起来,也不过34年。有明一朝,有开疆拓土之功的,也只有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以后的皇帝都以收缩保守防御为主。仁宗深感战争之害,继位后再不提远征蒙古之事,宣宗更是收缩北部边疆防戍区,罢征安南叛乱,任其独立。即使这二位能长寿,在位时间延长,也不见得能有多大成效。常言道:新官上任三把火。仁宗、宣宗,在位时间短,新上任自然会革故鼎新,清除前朝一些积弊,但随着时间长久,人的自私惰性使然,其弊端就会显现。宣宗在以后明朝诸帝中,可谓出类拔萃,但他也是个爱琴棋书画的皇帝,其艺术成就不亚于北宋的徽宗,而他另一个癖好,就是徽宗也比不了,那就是喜欢斗蟋蟀,史称蟋蟀皇帝。如果他继位时间长了,说不定会出现什么变故呢。而且仁、宣之时,虽然朝中大臣还比较公忠为国,但大都一力反对太祖、成祖朝的劳师远征,他们这些大臣,也只能是守成苟且之臣,完全不是开创极盛之世之臣。

当然,明朝是建在以前朝代基础之上的,他继承了以前朝代很多优秀成果,如果单单纵向与汉唐相比,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还是优于汉唐的。





sunjin6278


很有兴趣来回答这个问题,肯定能。

首先,我们必须要承认一个问题,几百年的社会发展,生产力和社会恢复能力都是在极速的增加。从汉朝立国,到武帝反击匈奴经历了高祖+吕后+文帝+景帝,四代的修养生息;从唐朝立国,到大破突厥,不过两代不到的时间;到明朝立国,击破北元,不过几年的时间。所以,社会的生产力的提升是发展的必然规律,在整体来看,朱元璋接手国家的基本盘是最差的,因为元朝90多年的统治,蒙古人凶残搜刮百姓,而这90多年中接近一半都处于农民起义中,明朝建国后,中原已是赤地千里了。唐朝的基本盘最好了,汉朝次之。

接下来,我们来看,汉唐盛世的巅峰在哪里呢?广为大家熟知的,就是军功之盛了吧,汉朝的“封狼居胥”,“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西至北庭,北至贝加尔湖,东至辽东,南至南越皆臣服于汉,但是这些领土下面,很多势力只是臣服于汉朝的附庸国的,并不是严格意义的领土的;那么再来说经济方面,汉朝从武帝开始,就一直没有解决财政问题,后来的盐铁之议可见一般。那么唐朝呢,军功领土基本延续了汉朝的版图,西越葱岭,东过朝鲜辽东,南至南海,但是唐朝维持这样版图的时间是相当短暂的,很多附庸国都是一会臣服一会反叛,北方只在高宗时候短时间征服过契丹,后来契丹强大就不在臣服了,南边在南诏连吃败仗,西边被吐蕃打的练练退守,唐朝就是这样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朝代,强盛时那么绚烂,衰落的又是相当快速和彻底,并且帝国北方漫长的国界线,长期由异族将领镇守,导致凉州、朔方、云州、幽州落入异族之手!

接下来我们来说,如果朱棣+朱高炽+朱瞻基能够执政百年以上,会给明朝带来什么,首先说朱棣将它的执政扩展十年,那么会给明朝带来什么,他肯定会持续保持蒙古用兵,继续针对阿鲁台用兵,彻底臣服阿鲁台!同时从当时明朝的国力来看,连年征战,北建京师+南修武当,五次漠北之战,已经不足以支撑朱棣的大规模征伐了,后面的时间明朝只会进入长期的修养生息的,但就是仅仅已知的这些功绩,明军已经一度接近超过勒石燕然和贝加尔湖,另蒙古各部落臣服是不争的事实,从汉唐的标准来看,称臣纳贡,已经算征服了,当然明朝的西境只到哈密地区,不足以和汉唐相比,但是对乌斯藏的长期征服,却是汉唐无法做到的,两项可以抵消了,汉唐时代的万国来朝来自西北和北方,但是明朝有郑和从西洋和南洋带回来的各朝贡国,这样是基本可以持平的吧,要怪只能怪蒙古人太强了,提前把西域和北方各国都统一了,那明朝只能打蒙古人了。所以从这些方面看,明朝永乐盛世和汉唐盛世是差距不大的,甚至可以将将持平的。

那么重点来了,明朝接下来的60-70年,交给仁宗和宣宗父子会怎么样呢?从仁宗朝的政策来看,基本就是修养生息,北方不再进行由攻击态势转为积极守御,同时因为蒙古内部瓦剌的崛起,内部矛盾不断,无力骚扰明朝,但是依然保持对明朝的称臣状态,这样明朝就将获得十余年的发展时机,这十年中,国力会进一步恢复,“三杨”都是守城贤臣,国库迅速充盈!我们假设仁宗执政20-30年,那么在仁宗十几年的时候,会遇上一个“土木堡之变”,当然朱高炽可不是毛头小子,这事不会发生在他身上,参见他年轻时候的北京保卫战就知道了,大概率是也先在大同城外碰一鼻子灰回去了,但是仇是记下了,账的慢慢算,仁宗的性子估计还是闷声发财,可劲攒钱。这样朱瞻基即位后的大明是什么样的呢?参见汉武帝,大明只会比当时的汉朝富有,不会比那时候穷,基本就是朱瞻基想干嘛就能干嘛的节奏。你能够想到朱瞻基会干嘛?下西洋是少不了的,穷的时候他都想干,更何况富裕了呢,这时候郑和肯定不在了,但是有钱还,大明还有马和王和什么的,这时候的大明肯定会再现比永乐更加繁盛的万国来朝,因为国力更强了。有这实力,自然是报一报前面的仇了,首当其冲就是瓦剌了,这会于谦、李贤、商雒等都基本成长起来了,收拾实力远不如阿鲁台的也先或者他儿子,基本不会给明朝造成困扰,当然灭瓦剌是不可能了,有可能令蒙古人苦不堪言的“烧草令”,会在这时候出现,这样蒙古人基本就废了,只能俯首称臣了。那么帝国的重心会转向南洋,因为朱瞻基肯定会贯彻官方垄断的海外模式,虽然海禁肯定是形同虚设的,但是国家的力量肯定要宣泄出去的,从朱瞻基的所作所为来看,他肯定是要恢复朱棣的盛世的,对西洋国家的统治肯定是要加强的,那么通过海上丝路,大明的盛世肯定要推向巅峰的,东南手工业和朝贡贸易,可能加速推动帝国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综上来看,以汉唐盛世标准来看,朱棣+朱高炽+朱瞻基执政超过百年,大明肯定是“远迈汉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